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一定要有学生立场

  • 投稿沐子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1017次
  • 评分4
  • 89
  • 0

名师速写

朱安平,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教育局信息中心主任,网名高歌。高歌出自于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中的“一路高歌向天涯”。高歌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高亢,却真实地反映了他不论是在任何风雨磨难面前,还是艰难险阻的困难面前,从不低头、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开朗性格。高歌总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他认为,一个人成长中的每一点成绩,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领导的关心支持,同事的帮助,离不开养育他的那块土地,而勤勉地工作,就是最好的回报。

他爱好读书与摄影。他对莎士比亚的名言“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有着更深的体会与理解,在读书中不断地吸取专业知识养料,不断聚集完善自己、超越自我的正能量。他广猎善塑,陶冶情操,用心摄影,让镜头说话,捕捉大自然美丽风景,传递社会人性的美好。

他严谨治学,倡导“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的学风,在他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求是创新的足迹:

1988年参加并承担了由胡礼和、夏金明教授开展的全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革试验项目,1989年论文被全国青少年计算机教育夏令营录用,并作为湖北唯一的教师代表拿到了北京夏令营的入场券;1991年在全省率先开设微机选修课,开通了闭路电视,创建了“雏鹰电视台”;1992年又在全国首创了《学生成长素质音像档案》,课题实验工作得到了全国、省、市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原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中央/省电教馆、教科所专家称这是正进行的一项素质教育科学实验;在湖北省鄂州市新民街小学任职期间,学校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被省电教馆树为“城市学校电教的一面旗帜”,从1994至1999年间学校还先后接待了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际教育考察团,以及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国内教育考察专家的来访;2004年,他加入了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这个学习团队,创建了“硚口区信息技术首席教师工作室”,带领信息技术教师做课题搞科研,主持承担国家课题3个,出版个人专著一本,60余篇论文在全国教育技术专业刊物上发表,本人还被评为“全国电化教育先进个人”。这些实践经历与成果,是他作为学科教师、教育技术主管工作成绩的一个侧面折射。

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省现代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区信息技术首席教师等荣誉对于他这个早进不惑之年的人来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直在行走,向着梦想、向着未来,一路高歌,永远向前!

(小波)

路走远了,常常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在应试的大背景下,追逐着成绩与分数的教育路走远了,也会迷失学科教学的方向。作为一位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区信息技术首席教师、市教育学会学部委员、省现代教育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一直根植于学校和省、市、区域教育教学研究的田野,听了不少的信息技术课,做了一些实验,也搞一些研究,通过实践研究,有一种强烈愿望,那就是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改革,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一定要有学生立场。

当下,在追逐功利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存在“四个”偏离的倾向:一是教学内容偏离学生生活,二是教学设计偏离学生的学习方向,三是教学方法偏离学生年龄特征,四是教学评价偏离教学目标。这些问题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觉得学习无趣,教师无情,技术无用。

教学内容偏离学生生活。即课程内容选题、选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现实生活中的设施设备、技术更新了,但是我们课本上的选题、内容偏旧或过时,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超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偏离学生的学习方向。即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多的是从自己怎么教、怎么高效地完成教学考虑,而很少基于学生有效地学、快乐地学考虑。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教学设计中只注重教学环节流程的设计,忽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流程的设计;注重教学课件、资源的精心准备,而忽视学生学件或学习资源的准备等。

教学方法偏离学生年龄特征。即教师担心学生这样不行,那也不会,害怕学生学习出错,习惯走老路。教师往往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堂课一讲到底,满堂灌,教学无重点,讲解事无巨细,全然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偏离教学目标。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信息技术学科在终结性评价中,很少有教师将学生常规学习中的能力表现、思维状态、态度与情感等因素纳入考评范畴或在评价中占有一定权重,即在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中,更多地关注知识考试,而忽视能力的考查与考核。

以上种种倾向,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像大学生杀人,无视他人生命;中学生跳楼,无视本人生命;小学生沉溺于网吧游戏,逃学厌学,视力下降等问题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教育是什么?有人说教育就是爱。本人认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爱,就是学生立场。爱就是唤醒,唤醒孩子们人性中潜在的真、善、美:真就是科学知识和科学规律;善就是良好的思想与高尚的道德情操;美就是兴趣、爱好与身心健康的高度融合。这些人性的本能、人性的光辉需要通过教育去发掘、去唤醒。对于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来讲,“培根”尤为重要。就小学而言,爱是什么?我认为,爱就是播种。播种本领(即知识与能力),播种健康(即情趣与生长),播种品行(即品德与习惯)。这样不难理解,教育的意义就是为人的生命质量提升,为人更幸福地生活活动积蓄潜在发展能量,包括精神力量。教育的责任就是要承担起全面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我们的学生,不能只有成绩,没有德行;只有智商,没有情商;只有分数成绩,没有身体健康。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怎样才算是全面、有效地履行了职责呢?我想站在学生立场,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为例,谈谈个人不成熟的思考与行动,供大家批评。

播种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乐学”

学习是学生为将来改造自然,融入社会,积蓄生存本领与力量的过程。有的学校为了强化学生学习的责任,提出“学校即社会,上学即上岗”的口号,讲的就是学习是孩子们的天职的道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一些传统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育方式方法已经适应不了未来社会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我的教学要追求有效,更要追求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体验。毕竟学习生涯也是人生经历中比较漫长、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要让这段经历丰富而有意义,就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有时虽然有点苦、有点累,但也是一件非常有乐趣的事情。要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或状态,我们教师需要做好下面几件事情。

与学生成为伙伴。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伙伴,关键是要有一颗童心,要深入儿童生活,能走进儿童世界,这样才能成为孩子们课堂学习的学伴,课间活动的玩伴。比如当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要善于洞察,对他们要有更多的关注与帮助,告诉他们自己小时候学习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结果改变了思考问题方式、学习方法,求助于教师和同学,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这样角色对等,情感融通,适当点拨,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探究合作学习中,当小组遇到不一致的想法和意见时,教师不能以我为王,强加自己观点,而应该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学习、讨论,包括倾听与串联,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不会有压力与恐惧感,积极、民主、快乐的学习气氛才会形成;善于思考,平等对话,赋予创新的学习力会在课堂上迸发。课上是学伴,课下是孩子们的玩伴。40分钟之外的阳光锻炼一小时、大课间、小课间的时间一定不要占用,学习不是百米短跑。不仅如此,教师也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以学生的身份参加一些比如“掰手腕”、“ 拔河”、“ 踢毽子”、“ 跳橡皮筋”、“ 抓小偷”、“拼音”、“口算射击”等游戏。教师有儿童立场,保持一份童心与童真,相信教师的魅力会越来越大,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让学习内容变得更有趣。新课改要求,在课程内容改革方面,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当下的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知识更新、教材出版速度,远远滞后于技术的发展速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偏”和“旧”的现象依然突出。比如就移动存储设备来讲,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由原来的硬盘、软盘、光盘,早就发展到移动硬盘、U盘、闪存、网盘等,但我们有的教材内容,还在讲软驱、软盘的功能与应用。这样的内容已经脱离生活,教师要对这样的内容进行筛选与删减,即使要讲,也顶多在存储设备的发展史介绍中一带而过。而对于时下,已经进入人们生活,贴近科技发展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QQ空间、微博、微信和物联网等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知识应该通过选修内容,增进教材内容,列入学习计划。这样一些鲜活的学习内容,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人开玩笑说,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可能不会系鞋带,但不可能玩不到iPad,这里的关键是孩子们对其有兴趣。其实,对于现有教材教学内容进行增、删毕竟是少数,而对于大量的、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如何让学生有兴趣?我个人觉得,要善于二次开发和解读问题,也就是教师在教学时一定不能照本宣科,为了知识而知识,为了技术而技术,在备课、教学设计时,多从问题出发、从生活出发、从学习兴趣出发,还原生活、还原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的学习内容,学生一定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让学习形式变得更加生活化和情境性。以前我们读师范时,学过教学法这门课程,为我们介绍了比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等许多教学方法。这些是前人教学经验的提炼总结,都是理论上的东西,其实教学实践这些方法的运用是联系而不能割裂的。不仅如此,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情,教学的方法也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信息技术是综合性实践学科,教学方法应该以语言传递方法为辅,直观感知、实践操作、引导探究等方法为主。像主题探究法、任务驱动法、游戏学习法等是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比如教学武汉版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内容《服装搭配我能行》时,主要知识点是学习Windows“画图”工具中的复制和粘贴,从知识、技能目标看非常简单和枯燥。如果将其转化成解决我们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去学习,就比较有意思了。本课教学是这样设计的:(1)情境创设,提出任务。今年过春节,小明的小姨从香港回来给他买了四套漂亮的服装,有上装和下装,结果让妈妈在清理衣物时全都弄乱了,请你帮助小明找回小姨的设计搭配方案,并进行一个恰当搭配。(2)服装设计,设计构思。让学生在思考、探究活动中形成按照季节或颜色、款式搭配服装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提炼方法的能力。(3)心灵手巧,眼见为实。就是让学生通过画图工具复制、粘贴技术的学习,将上个环境理论思维的成果,转化成自己设计搭配的成果。(4)互评互助,天天向上。就要让学生依据设计理念和搭配方法,评价伙伴的设计、搭配、制作成果,尤其鼓励那些求新求异,言之成理,搭配有法的学生。

让成长、进步得到奖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位学生。学生有差异,教育无选择,这折射了教育的公共服务性、公益性和有教无类。过去,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偏爱那些考试分数高、成绩好的学生是不少教师的一种倾向,所以我们有的教师才有“这孩子只要是不谈学习,我觉得他什么都可爱”的真实感受。现在均衡教育背景下,义务教育应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成人。教师要全面关注每位孩子的成长,特别是那些学习困难生和调皮生。在我们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要能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要让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有奖;守纪律,习惯好的有奖;认真学习,每月进步的有奖。优秀的教师总是能让表扬、肯定、激励成为习惯,不断形成学生的学习力,比如一个肯定的点头、微笑与抚摸,还有随机而发的小红花、小红旗、小星星、小月亮、小太阳和精心准备的绿色上网卡等,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大正能量和自信的学习动力,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超越自我,突破上限,幸福地成长。

播种雨露与阳光,让学生“会玩”

现在是知识经济、终身学习时代,学习是人一辈子的事情,因此我们的孩子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还需要磨炼意志、锻炼体魄、接触自然、适应社会,做一个服务社会的人。怎样适应这一要求呢?我以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当下,除了读书,我们有不少的学生不会“做”(家务事、生活自理、动手创新实践活动等),也不会“玩”(运动、音律、旅游、交友等)。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话,导致家长忧心忡忡、寝食难安,陪读成为一种现象,导致孩子们课内课外连轴转,节假日变成了“纠结日”。前不久一位校长告诉我,他到一所重点中学进行督导检查,听了几节课,结果发现在化学课分组实验中,有不少学生连火柴都不会用。一次我在上学的途中,遇到一名骑自行车上学的中学生链条掉了,不知所措,竟然打电话给父亲让他马上过来帮助安装。记得前年在分校当校长的时候,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由于室内场地有限,准备在操场上搞一个庆祝表彰活动,德育主任报告讲:“前天某所学校在户外搞活动,不到一刻钟,结果学生被太阳晒晕、晒倒十几个,幸亏施救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她在暗示我一定要控制活动时间。这就是我们目前教育现状,学生的生存状态和体质状况。我们的教育到底是在发展儿童,还是摧残儿童。目前,党和国家也意识到了应试教育危害的严重性,正在通过深化体制和评价制度改革来扭转。作为一名学科教师,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呢?我以为,可以从学科入手,自身做起,做好以下三件事情。

活跃教学氛围,课内“玩”。课堂是承载教师教学生命的舞台,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生命成长的重要活动场所。因此,教师要顺应儿童教育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课堂氛围、师生关系,促进积极、主动、快乐、健康地发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快乐、愉悦的心情学习,我们常常将表演、唱歌、讲故事、说笑话、玩游戏、游园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引入课堂,融入教学内容之中。比如在教学《特殊的侦察》、《话说黄鹤》、《我的卡通故事》、《小海龟算算术》等课时,就给孩子们讲故事;教学《书香校园——快乐与你分享我的朋友“伊妹儿”》、《招聘新“管家”》等课时就说笑话;教学《捉影子》、《桌面变变变》、《神奇的魔法信》等课时就让学生上台和教师一起表演魔术;教学《敲击露头的鼹鼠》、《我的时尚》、《服装秀、美化服装DIY》等课时就和学生一起进行游戏闯关学习;教学《转动的风车》、《永不停歇的弹球》、《武汉的小吃》等课时,就让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绝活。除此之外,我们还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科学、科技作品展示的游园活动。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不苦也不累了。

培养兴趣爱好,课外“玩”。兴趣和爱好,对人一生的学习、生活、健康和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积极的兴趣与爱好能让学生在学习压力面前保持活力,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热爱生活,能够激发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能更好地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世界上很多哲学家、文学家、心理学家和科学家的成功,都是从兴趣和爱好开始的。爱因斯坦沉浸于学习——兴趣是勤学的动力、丁肇中与物理学——兴趣是成功的动力、海涅热爱文学——专一的兴趣助力于成功、飞人迈克尔?乔丹酷爱篮球——兴趣是成功的第一步、瓦特发明蒸汽机——兴趣使他专注、法拉第爱好电学——实现了有兴趣才有创造。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名言“兴趣是成功的秘诀”,也再次印证了伟大的成就与成功源于兴趣与爱好。因此,我们要努力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为了达到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科的高度融合,我们在学校开设象棋、书法、绘画、舞蹈、作文、快板、小主持人、乒乓球等兴趣特长班的基础上,又开设了摄影、电子小报、机器人、动漫、课件等学科特长班,愉悦心灵,陶冶情操,开阔了学生视野。

坚持集体运动,户外“玩”。成人需要运动,儿童也需要,在某种意义上讲,儿童运动的意义显得更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副教授何玲指出,户外活动能帮助孩子提升运动、社交及认知能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也介绍说,运动可以使孩子拥有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这不仅能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拥有强大的心理和身体优势,并且会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学会利用同伴的力量,学会合作,进而适应社会。知名儿童教育专家小巫说,跳皮筋、掷沙包等运动能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和应变能力,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沟通整合,进而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除了必要的学习时间外,要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这样既增进了与孩子们的感情,也能锻炼孩子的身体,又能开阔孩子的视野,还能结交很多的朋友。为了增强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和提升其生存能力,近年来我们在学校开展六个生存能力(即一年级学生“滑轮滑板滑起来”,二年级学生“游泳游起来”,三年级学生“自行车骑起来”,四年级学生“锅碗瓢盆动起来”,五年级学生“美在家乡走武汉”,六年级学生“爱我中华九州行”)基础上,结合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定期开展有组织的学生踏青、骑自行车、打乒乓球,游泳、散步、打羽毛球,长跑、跳长绳等活动。集体户外运动达到了健身、娱乐、交友、解压的目的。

播种品德与行为,让学生有“好习惯”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来讲,影响是非常大的。而课堂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对于小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成就未来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要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在多年的管理与教学实践探索中,我们总结、提炼、搭建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三级阶梯。

培养学生高度自治的五个管理习惯。小学生自治管理的五个习惯是:一是安全文明习惯,主要包括有校外安全、课间安全、上课安全、活动安全、财产安全、防疫安全、语言文明、行为文明、心灵文明。二是卫生习惯,主要包括有个人卫生、个体环境卫生、班级环境卫生、学校环境卫生。三是学习习惯,主要包括课内习惯(能有“三个一”正确姿势、能专注学习、能科学用脑、能大胆质疑、能主动研讨交流、能按时完成各科课堂作业)、课外习惯(能按课程要求准备学习用品、能坚持课前预习、能有意识使用学习工具自学、能有计划进行单元复习)。四是劳动习惯,主要包括班级劳动习惯(落实包干区的劳动、坚持扫地、倒垃圾、擦黑板等、参加班集体劳动活动)、寝室劳动习惯(坚持自己的被褥自己叠、坚持轮流打扫寝室卫生、积极参加生活老师组织的劳动活动)。五是锻炼习惯,主要包括早间锻炼习惯、课间锻炼习惯、做眼保健操习惯、竞技队活动习惯。

培养学科综合融通的六个学习习惯。各学科“高效课堂”的六个习惯是:听、说、读、写、看、做。听:包括听讲时能不受干扰;专注地听,记住他人发言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能边听他人发言,边思考相关问题,并能正确地解答。说:包括普通话标准,比较规范;能自信地大声发言,说话清晰、有条理,语言生动,重点突出;乐于与他人交流,交流时能做到不懂就问,并能积极商讨。读:包括能根据要求较好地预习读书,并能质疑;读书姿势规范;阅读有一定的速度,初步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写:包括写字坚持做好“三个一”;书写整洁规范,初步形成自己的字体,书面美观;书写有一定的速度,正确率较高。看:包括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尝试体验生活;坚持读报、看新闻,多看课外书籍,每天坚持阅读不少于30分钟,并注意阅读积累;有一定的阅读总量。做:包括独立完成各科作业,有一定的速度和质量;乐于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实践活动,自主完成实践作业;比较规范地操作各类工具和仪器;自觉做好上学、上课前的准备;用眼习惯良好。这六个学习习惯,在不同的年段也是有不同的要求的。

培养信息技术学科的八个课堂习惯。这八个习惯是:一是准备书本学具的习惯(提前5分钟准备好);二是整队清点人数的习惯(快、齐、静2分钟站队);三是守纪认真听讲的习惯(四管住:脑口手脚);四是积极思答问题的习惯(开动大脑,积极思考,跟着任务转);五是专心看书自学的习惯(有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能力);六是定时完成任务的习惯(有任务意识,有时间意识,有纪律意识);七是及时整理归位的习惯(规范操作关闭电脑,键盘板凳摆好);八是讲究文明卫生的习惯(不带食品饮料进教室,学习垃圾用袋装)。这八个习惯中,一二是课前习惯,三四五六是课中习惯,七八是课后习惯。养成八个习惯的基础上,我们还对学生提出了形成“看书自学、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能力方面的要求。

综上所述,对教育来讲,我们要辩证地看,务实地干,淡化教育的功利主义色彩,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回归教育本源,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打基础,全面育人,彰显义务教育公益性特征。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我们改变不了教育大环境,可以改变班级小环境,改变不了别人,可以改变自己,积极促进学生“乐学、会玩、习惯好”,这是我们能做的事情,也是应该做的事情。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硚口区教育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