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晨
(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25007)
摘要: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学校和教师来说,课程实施更多的应该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简而言之,教学就是要通过“活用教材”使学生“学活”。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教材 用教材教 调整 建设
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历经十多年的使用和多次修订,已经是一套比较成熟的教材。整个教材采用按课编排的方式组织,围绕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的线索组织教学内容,教材比较适合于课堂教学,特别是教材配套光盘的加入以及教学网站资源的不断丰富,更适合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新课程强调,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对学校和教师来说,课程实施更多的应该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通过对多节课例的观摩和研究,结合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从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用教材教”, 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学生。除了语法上稍有变化外,表达的意思并无太大区别。但在课堂教学中,这两者却有着天壤之别。“用教材教”理念的提出、倡导,无非是提醒教师不要过于崇拜教材,要根据教和学的实际情况调整教材。这样一来,教材内容变得更简明、更实在、更容易让师生理解和把握。
一、深入钻研教材,及时调整教学
教材作为教学的凭借与依据,是编者对学科知识、国家要求与学生进行整合与思考的结晶。但由于受时间与地域的影响,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不能把它作为一种“枷锁”,而应作为“跳板”———编者意图与学生实际的“跳板”。因此,教学时,我们要精心研究教材,揣摩编者意图,考虑学生实际,建设性地使用教材。
比如,教学“信息与信息技术”内容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枯燥的信息理论, 对信息、信息技术等概念难以理解,对信息的特征也不清楚。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可对教学进行修改,保持教学顺序基本不变,对小游戏环节作一些调整。如在猜词游戏结束后,加入一个传话筒游戏:每组给一句话,让第一个同学看,然后一个个传下去,传到最后一个同学,再公布给大家,让同学们比较是否传得完整。增加的这个游戏体现了信息的很多特征,如存储性、传递性、共享性、处理性等,使学生能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些特征。这节课理论知识较多,所以我结合上课开始师生问好环节,请学生分析其中包含哪些信息。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有语言、手势、文字等。然后,教师给出信息的定义。第二个环节安排猜字游戏,让学生充分感受信息所具有的一些特征。第三个环节则根据上课开始师生问好的情景, 讲解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此时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也很容易接受。最后让学生回到教材,阅读信息技术的定义:在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输、表达等过程中使用的技术通常称为信息技术。对教材这样的处理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效果较好。
二、找出知识联系,大胆重组教材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其将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知识具有一定的结构,知识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只着眼于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而应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如教学《认识键盘》这节课时,教材中讲完键盘分区和主键盘区后,为了突出Shift 键的使用和双字符键中字符的输入方法,笔者安排了一个实践:
这个练习看似简单,但对于从未接触过键盘的学生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这样的安排,明显偏重于技术的应用,但信息技术课程不应仅仅让学生学会技术,还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于是让学生练习下题:
布置任务后,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一直到“78%”中的78 的输入都应该没有问题,当要输入“%”时,学生没有办法解决。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双字符键,讲解辅助控制键中的Shift 键, 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78%”输入完成后,输入Happy 中的H 时,要用大小写锁定键,先让学生讨论探究,教师再小结:用Caps%Lock 键盘,可以输入一个大写字母。这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再如,教学《操作计算机》一课时,教材主要介绍了鼠标器的五种基本操作,并辅以“七巧板”游戏让学生熟练操作,在“实践园”栏目中让学生练习更换桌面壁纸。这个任务, 学生从一开始接触信息技术就一直有,而且没有变过。笔者把这部分内容调整至画图结束后讲,即当学生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后,让他们将自己的画设为电脑桌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挖掘训练空白,及时增补教材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而不是孤立地学习课程内容。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也考虑了地域、学科、时间等因素,留下了诸多空白。教师使用教材时,要深入挖掘其中的训练空白, 及时增补教材。比如,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时,教材先向学生介绍了常见的计算机类型。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常见机型外,还可以展示关于IPad、Surface、Thinkpad78 等平板电脑的图片,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科技。在教师的启发下, 学生还说出了一体式计算机,这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再如,教学《操作键盘》这节课时,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手指分工图,又给每一个学生发了一张印有手指分工的彩色硬卡纸,再结合键盘向学生演示,但总觉得不够直观,学生学得不够扎实。于是,教师使用实物展台演示,将键盘放于实物展台下,向学生演示教师放手指的过程以及手指敲击键盘的分工。演示一遍的效果好于教师在黑板上、彩纸上讲十遍。但大多数学校机房内实物展台很少,而且也不可能每节课都使用实物展台。为此,教师可尝试将手指分工拍成视频, 如寻找基准键、敲击基准键和敲击26 个字母键的视频,通过不断实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建构意义的情境。学生通过建构学习,对于掌握正确的操作指法印象更加深刻。
四、尊重认知规律,删减部分内容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现行教材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教学《操作键盘》这节课,教材上简单介绍了学生的指法后, 就让学生练习用智能ABC 输入法输入几个汉字。编者的意图可以理解, 是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笔者觉得,学生刚刚接触了指法,根本不具备使用正确指法输入汉字的能力,所以建议先忽略这部分知识, 而是安排学生每节课开始前进行5 分钟的指法练习。经过一段时间强化练习后, 再讲这部分知识便水到渠成了。
再如,“信息技术基础” 模块结束后,教材安排了“文字输入比赛”主题活动。笔者认为安排文字输入比赛非常不妥,因为学生在短期内根本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规范指法,更不可能以较快的速度录入文字。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将主题活动改成字母录入比赛,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正确指法,在指法规范、熟练的情况下,学生自然能够快速地录入文字。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从教材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欢耸.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赵春声.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