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欣
摘要:通过对“翻转课堂”的特征和优势、“翻转课堂”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影响、“翻转课堂”在国内的现状和挑战进行梳理、综述,以期对我国“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有所帮助,从而探索“翻转课堂”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对策。
关键字:翻转课堂 信息技术 特征 优势
2010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英美顶级高校精品课程在网络上的风靡,激发了网民对在线视频教学的热情追捧,以及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热议。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大会上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中提到:很多中学生晚上在家观看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数学教学视频,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时则向教师和同学请教。这种与我们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课堂模式,我们称之为“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国内也有学者译为“颠倒课堂”)。自此,“翻转课堂”成为了教育者关注的热点,并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在我国,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和广州市海珠区第五中学也相继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
“翻转课堂”的提出使国内的教育工作者眼前一亮。一方面,“翻转课堂”遵循了学生学习以及知识内化的规律,另一方面,“翻转课堂”对于我国正在实施的课程改革具有借鉴意义。近两年,很多国内学者就“翻转课堂”进行了研究,并积累了一定的文献。综观这些文献,大多在研究国外的“翻转课堂”的基础上论述“翻转课堂”在国内的应用,笔者查阅“中国知网”库以及其他有关“翻转课堂”的研究文献,着重就“翻转课堂”的特征和优势、“翻转课堂”对教育的影响、“翻转课堂”在国内的现状和挑战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一、“翻转课堂”的特征和优势
关于“翻转课堂”的特征和优势,各个学者的表达虽然不同,但大多持有相同的观点,即认为这种“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模式,不仅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大相径庭,而且它创新了教学结构,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内化。
(一)“翻转课堂”的特征
苏州市电化教育馆的金陵认为,从“翻转课堂”的最初创意来看,结构和模式的翻转源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思考,其结果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而且翻转了传统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建立起比较彻底的21世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则上升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指导者的层次。张金磊认为,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的,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教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并认为,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减少了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时间。李敬川、王中林、张渝江则提出了“翻转课堂”的“四个转变和四个注重”的特点。四个转变:即从“关注知识的传授”向“关注学生的发展”转变,从怎样“教教材”向怎样“用教材”转变,从注重“教”向注重“学”转变,从“传统教学”向“新理念教学”转变。四个注重:注重了学习过程,注重了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培养,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台湾知名e-learning专家邹景平更是把“翻转课堂”称之为教育的“破坏式创新”,认为这种模式的科学之处在于打破了教学领域一个长期存在的积习,即传统的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阶段”而忽视了知识的“吸收内化”阶段,而“翻转课堂”将“吸收内化”阶段放在了课堂上,同伴间的互助教学能促进知识的吸收内化,使学习正确率增加一倍。余文森指出,现在的教学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那么,“翻转课堂”正是一个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将学生放置于主体的位子上进行教学的模式。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
“翻转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所具有的特征来说,有许多自身的优势。根据各位学者在文献中的阐述,笔者总结出“翻转课堂”具有以下优势。
1.改变了课堂管理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学生听,从而造成缺少互动,而且教师在讲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课堂纪律,因为稍不注意,就有些学生因为分心跟不上进度甚至有些学生捣乱课堂秩序。而在“翻转课堂”上,这种情况完全改变了。张跃国、张渝江指出,“翻转课堂”充满了互动,而且这种互动不仅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同时也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张渝江指出,课堂翻转后,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也可以把有相同疑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给以小型讲座或演示。那么,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而不是在讲台上“表演”,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比以前更多了。与此同时,许多课堂管理问题消失了,捣乱课堂的学生失去了观众,因为其他学生都在忙于活动或小组协作;无聊的学生也没时间无聊,因为太忙了。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在一起,因此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更清楚地知道谁有学习困难,谁能迅速地掌握学习内容并可从一些额外的挑战性工作中受益。不仅如此,在“翻转课堂”上充分运用建构主义思想,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习积极性会大增。
2.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业情况。
一方面让优等生加速学习,另一方面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在“翻转课堂”上,学生在课前根据预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自学后,在线完成相关练习,学习平台会立即反馈正误。学生可根据作业反馈情况决定是否再次学习本课内容。这样,理解错误的地方能够通过反复的视频学习得到及时纠正。通过统计软件,教师登录教学平台后即可知道每位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全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另外,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同,“翻转课堂”真正实现了传统课堂教学不能完成的分层教学。李敬川、王中林、张渝江认为,部分学生在各自的优势学科中,可以加快学习进度,做该科的“先遣部队”,而不必像传统课堂一样跟随大部队,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在这一学科中的优势。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张渝江老师指出,学生能够暂停、倒带、重放讲座视频,直到听懂为止。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被释放,可以有大部分时间来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效防止学生掉队。对于教师而言,马秀麟、赵国庆、邬彤指出,由于在“翻转课堂”上,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和选择知识点,就不存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一言堂”和“一刀切”的问题,有利于因材施教。另一方面,由于“翻转课堂”把对知识的初步学习交给学生自行安排,无疑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同时,金陵指出,由于学习人性化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显著上升,“翻转课程”的接受度极高,家长也很满意,大多数教师表示他们不愿意再使用传统方式教学。
3.注重教育的公平性。
在这个关注教育公平的时代,“翻转课堂”为方兴未艾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金陵指出,在“翻转课堂”实践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其“云服务”功能,支持自主学习、教育均衡和个性化发展,让传统的电教手段在“云服务”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使世界各地的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
二、“翻转课堂”对教育的影响
“翻转课堂”以其独具一格的特点,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并逐步影响着各国的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2011年11月28日,在加拿大著名媒体《环球邮报》上,登载了一篇题为《课堂技术发展简史》的文章,其中罗列了自公元前2400年到现在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2011年的变革则是“翻转课堂”。2011年12月5日,纽约时报科学版刊登出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Daphne Koller教授发表了《科技是个性化学习的护照》一文,他在文章中指出,“翻转课堂”等技术支撑下的教学新形态可能是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教室授课模式之后的重大变革。美国著名在线教育媒体——电子校园新闻网评选出2011年十大信息技术教育事件,“翻转课堂”名列其中。而在国内,中国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人士也对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翻转课堂”成为2012年国内教育信息化的高频词汇。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与“翻转课堂”同时进人中小学教育领域的,还有越来越多的信息终端和信息技术手段,近两年来的“iPad”、“电子书包”、“电子白板”、“班班通”、“云教育”等新的名称和概念层出不穷,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信息化。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教育教学和学习根本性变革的主要推动力。2011年3月13日,我国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其中强调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同年9月5日,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强调,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教育对科技的利用率非常低。美国新媒体联盟发布的《2012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指出,在21世纪,学校必须适应当下学生的需要,为了年青一代的学习,探索新的学习、教育模式已迫在眉睫。无论是技术领域还是教育领域,都已经开始密切关注技术给基础教育带来的变化。而“翻转课堂”正是顺应了教育信息化趋势,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教育的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金陵认为,“翻转课堂”之所以获得成功,从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角度来看,“翻转课堂”得益于经常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视频教学等信息技术,在形成“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学生(tech-sawy students)”的基础上,把学生灵活运用数字化设备作为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鼓励学生自带数字化设备到学校,然后根据自己的学习步调进行个性化学习。重庆聚奎中学的李敬川、王中林、张渝江等老师组织教育科研队伍做了大量的研究后发现,“翻转课堂”能为师生节约大量时间,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借鉴“翻转课堂”,用技术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成为学校推进新课程改革、发展特色化办学的构想。
三、“翻转课堂”在国内的现状和挑战
国内教育教学的研究不缺乏概念和理念,但是“翻转”需要勇气,教育教学改革需要驱动力。“翻转课堂”对于目前课程改革的启迪在于,促进广大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寻求一条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课改之路。但是“翻转课堂”作为一个舶来之物,在国内课堂的本土化实施过程中,遭遇了不少的“水土不服”。
2011年12月30日,重庆江津聚奎中学“翻转课堂”课程改革实验执行组对参加此阶段实验的所有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有11个封闭式问题和两个开放式问题。该实验执行组给学生分发了1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7份。对封闭式问题的统计结果表明:对于“翻转课堂”,82. 9%的学生比较喜欢或非常喜欢,88%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88.9%的学生认为增强了学习信心,88%的学生认为知识要点更易理解,96.6%的学生认为帮助自己做好笔记,63%的学生认为作业完成的质量更好。当然,还有17%的学生认为增加了学业负担。李敬川、王中林、张渝江指出,实验教师在开放式问卷中提出了问题,表达了他们的一些疑虑,主要涉及硬件设施、教学、管理和学科建设等问题。重庆江津聚奎中学的张金磊、王颖、张宝辉三位教师在此基础上另外提出了三个问题:(1)学校作息时间安排问题。在“翻转课堂”上,教师不应占用学生晚上学习时间,而应该让其有充足的时间观看教学视频。对于不上晚自习的学校,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量,学生课后的主要学习任务是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少量的针对性练习。对于需要上晚自习的学校,在晚自习期间教师也不要讲课,让学生在自习课完成“翻转课堂”的课前环节。(2)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由于教学模式的转变,“翻转课堂”还涉及学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个人时间管理能力、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信息素养等,所以以传统的纸质测试方式无法测试出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全部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转变评价方式,在反馈评价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评价方式的改变需要学校在政策体制上的支持。(3)教师专业能力的挑战。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录制视频的质量、学生进行交流的指导、学习时间的安排、课堂活动的组织等都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三位教师指出,学校应加强对教师信息素质能力的培训,在视频录制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录制情感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视频,避免呆板、单调的讲述。并且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交流。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从2012级的32个信息技术教学班中选择了2个班级试点“翻转课堂”教学,通过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2011级同类教学班进行教学效果对照,分析“翻转课堂”的优势与局限性。通过严密的教学组织、教学实践、数据采集以及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实践证实:“翻转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班级凝聚力,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从学生成绩还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在适合项目教学法或以技能任务型为主的课程中,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翻转课堂”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与“翻转课堂”相比,更多的学生喜欢传统教学模式。除此之外,“翻转课堂”不适应于推理性较强、系统性很强的课程。
国内学者通过对“翻转课堂”进行研究,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念上提出了一些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新的教学形式,而这些新的教学形式对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南京大学的张金磊、张宝辉在《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提出了“基于游戏化学习理念的翻转式教学模式”,两位学者在文章中指出,将游戏化学习理念应用在课堂上,知识的传授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内化通过课堂游戏完成,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但与此同时,“翻转课堂”中游戏化教学对教师的设计、组织能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在游戏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游戏性和教学内容的结合以及教育类游戏的专业问题。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山头中心学校的焦玉海、于方军提出Moodle平台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并在文章中指出Moodle平台的不同模块以及插件对于学生在“翻转课堂”中英语的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刘矛老师在文章中提出,希望能够研究设计一款学习支撑工具来解决空间几何体角与距离问题,空间几何体角与距离可以划分为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点线距、点面距、异面直线距离这六大类,能够利用三维解决空间几何前所未有的难题,所设计的学习支撑工具包含所有典型空间几何角与距离问题,通过对各种题型的分析理解,能够让学生掌握两种方法求解空间几何角与距离问题,总结此类问题的各种题型和解题思路,从而建立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运算能力。这些都表明了我国一线教师对教育软件开发的迫切希望。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我国的“翻转课堂”还存在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考虑“翻转课堂”的硬件问题,还要考虑教育的软件——人,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仔细分析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接受新的、更有利于学习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设备、教学条件,在教学过程中一边忽略学生的接受程度,一边又期待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仅要接收新的教学思想,还要学习新的教学技术,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变革,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因地制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翻转课堂”。当然,这是一个漫长而且困难重重的过程,不仅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