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电影文学教育论文范文,电影文学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微电影教学中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3-02-07
  • 阅读量51次
  • 评分0

摘    要: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一举优化了影视行业的运营模式,“微电影”以一种崭新的形态出现在公众眼前。在这种背景下,影视公司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像微电影就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合作能力越强,各用人单位越重视。因此,本文通过介绍微电影的独特性,讨论合作能力在微电影事业中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学校微电影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新形势下微电影教学中合作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微电影;教学;合作能力;培养;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变化,思想意识、审美追求等都会跟着转型。在当下影视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微电影”应运而生。它以低成本、低门槛等优点吸引了更多影视文学爱好者,大批年轻人加入了影视创作的队伍,以至于学校的微电影课程教学也迎来了大量学生。尽管学习微电影专业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优秀人才并不多见,原因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缺乏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不利于电影中各角色之间的有效配合。为此,本文着重探究微电影教学中合作能力的培养,以便提供行之有效的微电影人才培养方案。


一、微电影的独特性

1. 时长方面

在多媒体时代下,微电影以极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倍受众人喜爱,它在很大程度上符合现代人的欣赏习惯。其中,时长短是微电影的一个突出特征,主要体现为微电影既短小又精悍,能让生活在快节奏下的人们迅速观看节目而不觉得疲倦。在一部分微电影中,片长一般不会超过30分钟,最短仅一分钟时间,或者一个镜头一闪而过。由于时间限制的问题,导演一般都会将故事情节设计得十分紧凑,压缩至最小,确保将完整的故事在特定的时长内展示出来。


2. 制作方面

对于微电影而言,其制作自然就突出了“微”的特点,一切制作都要倾向于“微”,所以“微制作”是其重要特征。其一,在制作周期方面,与传统电影不同,微电影的制作周期较短,通过在几个星期之内就可以大功告成,而传统电影则需要半年或一年多的时间。其二,在制作费用方面,微电影比传统电影的制作节省很多成本,有的微电影仅需几千元就可以搞定。一句话,微电影的制作周期和制作费用都比较有限,却能容纳精致又完备的故事内容,确实是一大亮点。


3. 平台方面

在放映方面,传统电影必须依赖于电影院,而且整个过程极其复杂,费时费力;相反,微电影打破了这些弊端,它可以通过播放平台来放映,简化了许多流程。可见,“微平台”是微电影的又一个关键特征,比如:这些微平台主要借助网络、智能手机、移动视频等,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不需要奔赴千里之外去买门票,也无需像电影院那样的受挤拥之苦。当然,这样的放映特征决定了微电影导演们必须了解不同受众群体的喜好和欣赏习惯,才能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受众推出不同的内容,确保微电影播放的实效性。


二、合作能力在微电影事业中的重要性

影视活劝的顺利进行不是一个演员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几个甚至许多个成员角色的相互配合。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善于交流、沟通,乐于合作且团队精神较强的成员,必然能为影视组带来更大益处,否则会阻碍影视组计划的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合作能力就是影视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自然也在微电影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在微电影事业中,良好的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成员的团队精神,即使单个成员的能力很突出,整体成员的配合力度不足,也会影响整微电影的播放效果,即团队的团结是各个成员合作能力强化的结果。另一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微电影的创新性要求很高,一旦团队中的成员具有较强的合作能力,且被放置在合适的位置,该团队一定会是优秀的微电影制作团队,有助于创新微电影,进而实现微电影制作效果的质的飞跃。


三、当前学校微电影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极端内容较多

近几年来,各个校园掀起了一股“微电影”的热潮,其独特的风格吸引了无数在校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微电影的拍摄之中。从表面上观察,这是一种极好的现象,学生的好奇心强,乐于尝试新事物,值得支持与称赞,再加上部分学校也开设了微电影课程,开启了微电影教育事业之路。然而,当前许多学校的微电影教育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突出体现为极端内容较多,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有的学生拍摄微电影,唯一的动机只是为了“出名”,从而推出了一些博人眼球的微电影作品,难免包含“低级趣味”、“重口味”、“暴力因素”等极端故事情节。


2. 团队解散较快

学校在培养微电影人才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除了日常的微电影课程教学,还有课外的微电影创作团队的组建,活动丰富多彩。同时,学校拥有良好的微电影发展基础,尤其是微电影创作团队的设备齐全、分工明确、专业水平高,可以创作出高质量的微电影作品,也为今后优秀微电影制作人员能力的提升创设了优质条件。然而,学校微电影教学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学生在校时间是有限的,刚刚组好的优秀微电影团队遇到毕业季就会面临破产,许多学生要去别的地方就业,只有很少部分学生一直从事微电影创作。一句话,学校微电影教学还面临团队解散较快、人才培养出现断层现象的困境。


四、新形势下微电影教学中合作能力的培养途径

1. 加强与国内外院校的合作

面对微电影行业的日益兴旺,学生越来越喜欢这门课程,而优秀的微电影人才一定要是合作能力较强的队员,且前提条件是见多识广、能说会道。由此看来,新形势下培养微电影人才的合作能力,必须开拓其视野,可以加强与国内外院校的合作。一方面,教师要提前整理一些国外优秀微电影,然后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领会其中的内涵和制作窍门。另一方面,当学生懂得一定的微电影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后,学校还需要与国内外院校进行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微电影课程,邀请国外资深教授指导来校指导学生,传授其创作理念,这样有助于学生有足够的实力在微电影教学中与同伴合作。


2. 鼓励学生通力合作与交流

微电影是一个比较前沿的影视门类,其在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更加朝气蓬勃,生命力越来越旺盛。一般来说,微电影作品涉及的内容广泛,题材丰富多彩,放映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给学生带来了不同的体验。正因为如此,感兴趣的学生无疑成了微电影创作的主要人群,但是其合作能力有待提升。在这方面,学校和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通力合作与交流,不断在学习与微电影实践中积累经验,掌握与人合作的有效手段。在微电影制作时,学生会遇到不同国籍、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等的队员加入到微电影团队,只有积极参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大胆合作,才能逐渐提升自己微电影制作水平,逐步增强其合作意识。


3. 建设实习基地和产业园区

培养学生的微电影创作合作能力,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良好的训练环境,可以通过建设实习基地和产业园区的方式来完成。学校要注重复合型微电影人才的培养,强调实习基地、产业园区的创立,让学生拥有微电影创作平台,并且要引进优秀微电影创作项目,帮助学生挑战难度更大的微电影类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与微电影团队合作,教师可以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合理地创立微电影工作室,其中要确保办公场所、资金和设备到位,保证微电影制作的实效性。这样一来,即使遇到毕业季,也不会出现因学生离开而遇到的团队解散问题,因为“师生共同参与”模式下教师传承了一定知识理论和实践经验,学生既能专业创作微电影,又能增强个人的合作能力。


4. 促进校园微电影的商业化

微电影教学面向影视行业培养人才,属于艺术表演业务的范畴,微电影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商业性极强,即微电影至始至终都离不开其商业性的一面,相关行业借助其为自己创造经济价值。为此,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很有必要促进校园微电影的商业化,不但要注重其艺术性,还要注重其商业性,竭力将校园微电影创作活动与特定行业进行相联系,确保学校微电影团队更好地与社会衔接,才能体现其实用性。当校园微电影与相关行业合作时,不仅实现其商业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有助于积累丰富的微电影拍摄经验,大大地增强其与各种人员的合作能力。


结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微电影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而社会更需合作能力较强的影视人才。作为影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必须转变理念,强化微电影人才培养方式,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在影视活动中做出更佳业绩。微电影教师要充实个人的理论知识,科学地引导学生在影片制作中与人的合作活动,因材施教,争取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开阔眼界,全方位提升微电影创作能力,这样才有助于创建出优质的制作团队。一旦合作能力提升,学生就会在微电影节目活动中披荆斩棘,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为未来在微电影事业中施展其才华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董志、柴素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探索:微电影教学方法》,《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年第6期

[2] 张闻语:《校园微电影的创作与实践研究》,《教育现代化》2019年第6期

[3] 丁柳:《传媒专业微电影创作实践教学研究---基于“师生共同体”的教育理念》,《传媒观察》2019年第6期

[4] 曲忠成:《微电影制作课程群“学训赛”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视听》2019年第6期

[5] 柴素芳、姜旭:《微电影:引导大学生践行“奋斗幸福观”的有效载体》,《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年第2期

[6] 谢鑫、陈昱西:《微电影创作对影视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功能与路径》,《电影评介》2020年第4期

[7] 孙辉:《高校微电影教学的思考》,《传媒论坛》2020年第18期

[8] 邰哈斯其木格:《高校微电影实践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教育观察》2020年第17期

[9] 龚丹:《高校思政理论课“微电影课堂”的实践与探索》,《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