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春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体育活动的教育观做了全新的解释,引导我们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关注学前儿童的培养和发展,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强调让幼儿在运动中成长,鼓励、激发、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体育运动的兴趣与需要,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为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然而,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由于部分教师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的认为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由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却得不到保证。加之,当今家庭育儿方式上也存在着一些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近来,我们通过对全园家长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90份问卷调查显示:有近60%的家庭每天安排半小时以下或从不安排孩子体育锻炼的时间,有40%的家长从未与孩子开展过亲子锻炼。
鉴于上述各种原因,我园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家园双方对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让农村体育活动真正“活”起来。
一、利用乡土资源,开发运动器械
我园地处农村,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物产资源,如农田里的稻草、麦秸、棉花、高粱玉米秸、各类蔬菜瓜果;小河边枝条、树叶、竹子、芦苇、芦叶、蒲草、石块、泥土、河蚌;农家小院里的丝瓜巾、葫芦、豆类、果壳、木桩、蛇皮袋、布头、瓶瓶罐罐、各类盒子包装、轮胎等等,那么如何开发利用这些乡土资源呢?
1.全园行动,搜集材料。
我们首先对农村有哪些自然资源可利用进行梳理,然后通过发放《告家长书》向家长说明这些乡土材料的用途,让家长参与我们的“搜集八宝’活动中,再次,将搜集来的材料进行归类:如树木系列、草系列、纸系列等。目前,收集废旧物品已成了我园教师、家长和幼儿的自觉行为。
2.全园参与,制作器械。
为让这些乡土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我园开展了“教师户外体育玩具制作评比”和“家长户外体育玩具评比”以及“大手牵小手”等自制玩具活动,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制作了丰富多彩的运动器械。如:用布做成布飞碟,用油漆罐做成高跷,用木板和木棍做成小推车,用竹子制成竹梯……这些运动器械的开发,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增强了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体现了乡土运动器械多样化和生活化得特点。
二、利用运动器械,提高锻炼实效
丰富多样的运动器械是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每一种运动器具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与特点。如绳、沙包、小推车、布飞碟、竹梯等,我们在熟悉了各种运动器械的功能和掌握了相应的技能后,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设计投放运动器械,这样才能达到锻炼的实效。在一次,检查晨间身体锻炼时,我看到这样一个活动现场:各班老师都在按计划组织孩子们进行身体锻炼,巧的是,那天大、中、小都安排了“玩梯子”的游戏,可尴尬的是三个不同年龄班的孩子都在事先摆好的竹梯上爬来爬去……大约2分钟,大班“爬梯子”的小朋友早已换了另一种器械,有的干脆与旁边的小朋友玩闹……试问:这样的“玩梯子”游戏对孩子的体能锻炼又有何实效呢?其功能和价值是可想而知的。
晨炼中“玩梯子”这“一刀切”的做法,应引起我们的反思:教者对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既没有考虑不同年龄班孩子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也没有考虑这游戏的设置是否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是否对“增强幼儿的体质”有益,看似形式上的热闹,但没有达到锻炼的实效。那么如何来改变这样现状?又如来有效利用这一运动器械呢?
具体做法:根据不同年龄班特点投放材料,让运动器械发挥应有的功能。同样的“玩梯子”游戏,投放的是同一种材料——竹梯子。在小班我们可以设置有趣的角色性强的游戏,如《乌龟运粮》让小班幼儿背上沙包当“粮食”,在竹梯上爬来爬去“运粮食”,小班幼儿会依赖材料的支持很有兴趣,而且善始善终地“运粮”。而中大班孩子他们的动作发展与小班孩子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他们再玩“梯子”时,可增强一些动作难度。如:用轮胎垒高增强爬梯子的难度,或在梯子上设置一些障碍,促使幼儿不断挑战自我,挑战体能。以满足不同年龄班幼儿运动经验的提升,运动能力的发展。
三、关注个体差异,促进体能发展
1.面向全体,分层推进。
由于遗传素质、环境影响和生活经验各不相同。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潜能和个性特征,即使在同一个班级,幼儿动作发展的水平,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活动组织中,教师如果一味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往往是能力强的幼儿会因活动难度过低而缺乏兴趣,而能力弱的幼儿也会因活动难度过高而缺乏自信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做到面向全体,因人而异,全面理解本班幼儿的能力差异,性别差异,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分层指导,如在一次中班体育活动《小猴运果子》执教中,教师将幼儿分成了3队,第一次请全体幼儿在固定的“20厘米小河”上探索跨跳,第二次,请幼儿分组跨过“30厘米的小河”去摘果子,第三次,请3队幼儿跨过“40厘米的小河”比赛摘果子,看谁那对果子摘得多,而最终的结果是,跨过的幼儿很快就跨过了“40厘米的小河”并摘到了果子,而跨不过去的幼儿则掉到了“河里”,情绪顿然低落下来。能力弱的幼儿甚至想退出游戏,要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并获得成功感的目标就不能很好地达到。
针对上面这个活动,教师可分步让幼儿练习。第一步,让幼儿按现有水平进行练习,容易达到要求,不给幼儿难练得感觉,从动作和心理上给幼儿以一定的余地,第二步,启发引导幼儿向高一要求发展,活动中可设置几组不同宽度的“小河”,(即20厘米、30厘米、40厘米)让幼儿自由选择,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小河”练习跨跳,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否要增加宽度。对幼儿的选择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引导,如对选择比较简单的幼儿给予肯定和支持,对选择有一定难度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帮助和赞赏,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多种选择与练习,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充分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幼儿体能发展。
2.鼓励支持,积极评价。
幼儿年龄小,缺乏正确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更多取决于成人,特别是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应该在语言和行动上关注每一个幼儿,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话语与幼儿交流。尤其对那些活动能力弱的幼儿,要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努力创设宽松、安全的心理氛围。如“来,老师扶着你,你一定能走过去”“没关系,老师相信你这次一定会成功”……同时我们还通过评比“运动小健将”“跳绳小能手”“活泼勇敢星”等手段来激励幼儿。这样让幼儿生活在充满自信的氛围中,积极锻炼,愉快游戏,提升经验,不断提高幼儿运动能力。
实践告诉我们: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也是向幼儿实施素质教育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开展研究,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勤于实践,积极创设户外体育环境,充分利用农村资源,让农村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真正“活”起来;让幼儿喜欢锻炼,充分运动,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最终获得最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