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学术研究论文范文,学术研究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2014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纪要

  • 投稿魏大
  • 更新时间2015-09-20
  • 阅读量254次
  • 评分4
  • 85
  • 0

陈须隆 朱中博

2014年12月24-25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在京联合举办“2014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外交部长王毅到会作报告。来自12个省市自治区、5个国家部委、全国42家学术研究与对外交流机构以及20多家媒体的200余位代表与会。与会者就世界形势与大国关系、国际与地区热点问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就与挑战等进行了探讨,现将主要观点概括如下。

一、国际形势主要特点

(一)国际政治中的地缘政治因素凸显

2014年是地缘政治回归之年。一是乌克兰危机使欧洲重新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焦点。乌克兰危机撕裂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双方对峙为冷战结束20年所未有。欧洲安全体系支离破碎、安全红利消失,对美国依赖增大,内部靠一体化、外部靠北约的1日安全模式被打破,民众担心新“铁幕”降临。乌克兰濒临破产,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乌克兰、俄罗斯及欧洲成为危机最大输家。美国拉拢乌克兰,削弱俄罗斯,并在欧洲受危机拖累之时得以强化其在欧洲存在,成为最大赢家。

二是秩序之争主导亚太地缘政治博弈。美国强化“亚太再平衡”战略,挺日拉印制华,加大介入东亚海洋争端,暴露主导亚太安全、经济与政治秩序意图。

三是美国与古巴关系解冻。这有助于美国改善与拉美关系,并可对冲域外大国渗入“后院”。

(二)世界经济中的中美“双引擎”特征突显

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且分化加剧。美国经济已走出金融危机和大衰退阴影,进入提速增长期,成为西方经济唯一亮点。据美联储预测,2014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3%一2.4% ,2015年为2.6%- 3.O%,至2017年为2.3%-2.5%。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大病初愈”,却又背上乌克兰包袱,经济增长微弱,且经济困境从南欧向北欧扩散。欧元区2014年经济增速已下调至0.8%乃至0.5%左右,低于预期,但好于2013年的负增长。日本经济难以跨越结构性门槛,已走向基础性衰退,复苏失去动力,“安倍经济学”面临考验。新兴经济体经济继续下行,但略显企稳、优势仍存,崛起之势难逆。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但在全球与发展中国家中表现突出。

世界经济正由“单引擎”转为“双引擎”驱动。2014年中美两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8%,分别为30.5%和22.3%。2015 -2019年,中美两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保持在42%以上。

(三)大国博弈中的危机管控意识增强

大国关系“合作加竞争”常态出现突出变化,即大国间竞争和博弈成分在增大,博弈内容趋向规则秩序之争。但同时,大国间危机管控能力在增强。俄罗斯与西方在乌克兰危机中强硬相向,美国将俄罗斯与“伊斯兰国”、埃博拉并列为世界三大威胁,但俄罗斯与西方均不想进行直接军事对抗。中美签署“两个互信机制”相关文本,成为两国加强危机管控、预防风险的重大成果。中日“四点原则共识”给两国关系带来积极变化,有助于两国协商建立海上危机管控机制。

(四)国际网络空间格局进一步多极化

国际网络空间格局进一步多极化的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美国网络力量遭受重挫。斯诺登事件以来,美国网战实力曝光,信息服务与产业在全球受到审查和抵制。二是欧洲力量觉醒。德国、法国及英国的网络空间战略与政策不再紧跟美国。三是亚洲成为热点地区。俄罗斯网络部队将在2017年前形成战力。日本网战力量全面整合。韩国转向发展进攻性网战攻击力量。朝鲜将网络视作“核、导弹”外的“第三战略手段”。四是中美网络空间战略关系变为两国政治关系焦点,网络空间冲突代替台湾问题,成为两国核心议题之一。

(五)“伊斯兰国”迅速崛起但难成大器

“伊斯兰国”崛起打破西亚北非政治变局,并威胁世界安全,全球合作遏制恐怖浪潮蔓延成当务之急。“伊斯兰国”成员思想极端、手段残忍,其军事与经济实力有限,前景黯淡。但“伊斯兰国”短期难以消除。一是它崛起于中东地区失序背景之下,在地区秩序稳定前,其生命力不会消解。二是它强调伊斯兰基本教义,在伊斯兰世界有一定市场。三是其军事征伐不乱树敌,不直接挑战伊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及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域内外大国利益。四是反“伊斯兰国”力量各打算盘,难成合力,尤其是美国投入有限。

此外,埃博拉疫情、马航事件等跨界政治和地缘政治问题叠加,全球治理更加艰难。

二、中国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外交引领、塑造和统筹能力显著提高

2014年中国外交三方面能力突出。一是引领能力。利用两个主场外交及双、多边活动,推动亚洲安全观、“亚太梦”等理念的国际传播,提高了中国声音的国际共鸣和主场外交人气。二是塑造能力。利用主场外交的规模效应,完善中国外交布局,激活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充实新型大国关系内涵,强化经略周边,有效管控中日、中越紧张关系,展现首脑外交魅力。三是内外统筹能力。对重大多边外交的事先筹划、事中调整,发挥新老媒体、智库专家平台作用,完善统筹各方、集中力量办外交的优势。

(二)推动对外援助国际话语体系变化

中国与印度、智利、南非、巴西、墨西哥等国对外援助数额提高,引起世界重视。特别是“一带一路”资金承诺以及对外援助“中国模式”出现,使发展中国家有更多选择。在对外援助国际话语体系中,发达国家长期绑定政治条件,强调透明、民主、人权、善治等,其虽仍具不小影响,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所强调的受援国主导权、尊重发展多样性、强调基础设施投资的话语影响明显上升。

(三)金砖银行对国际金融体系的修正、补充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对国际金融体系的修补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第一,金砖银行按民主化的同等权力规则设立,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按实力分配的机制形成对比,在开创新制的同时挑战了原有国际金融霸权体系。第二,金砖银行强调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项目不附加政治标准,不干涉借款国内政;采取本土化原则,由各国以本国经验和需要为基础提出自己的项目,再由金砖银行给予支持。这与世界银行对贷款项目附加改革、民主等政治条件,以及不重视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对比,可视为对世界银行贷款规则的重大修正和建设性补充。

(四)中欧关系存潜在干扰和挑战

一是由于欧俄关系持续紧张,欧洲不愿中俄两国走得太近,俄罗斯可能成为中欧关系发展的第三方因素。二是欧洲担心中国与中欧国家关系的发展会影响其整体团结和凝聚力。三是人权、价值观等问题仍可能干扰中欧关系。欧洲某些国家政府官员在南海、香港“占中”等问题上肆意发言,这不利于中欧关系的良好发展。

【责任编辑:曹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