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AGIL模式的高校教师党建工作路径分析

  • 投稿零号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594次
  • 评分4
  • 55
  • 0

吴件 余小英

摘要:高校教师党建工作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保持高校党建先进性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师党建工作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目前主要存在适应、目标达成、整合、维持等方面的问题,这满足了帕森斯的AGIL模式四种功能的条件。本文将AGIL模式作为理论分析框架,按照四种功能的要求,对改善高校教师党建工作的理论的可行路径进行了探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教师;党建工作;AGIL模式

一、引言

高校教师党员既承担了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教师职责,也肩负积极学习和传播党的理论思想、方针政策的合格党员使命。这些性质决定了其在高校教师队伍群体中发挥着先锋带头作用,对于促进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推动和谐的校园文化,党的思想理论政策路线进校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党建工作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教师压力上身,党员队伍出现信仰缺失等问题,而高校教师党建工作还未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探索高校教师党建“生态发展”之路,抓好高校教师党建工作,发挥教师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是促进教师党员队伍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学者对于高校教师党建工作做了大量研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但很少对高校教师党建与社会环境进行系统研究,对于如何全面改善系统的问题,促进高校教师党建“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较少。本文将Talcott par?sons(塔尔科特·帕森斯)1953年提出的著名的AGLL 模式四种功能作为理论分析框架,探寻了促进高校教师党建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二、AGIL 模式与高校党建系统

AGIL模式是帕森斯提出的高度抽象的理论分析框架。他认为,任何行动系统都必须满足四个最基本的功能要求,即功能模式,分别是:适应(Adaption)、目标达成(Goal attainment)、整合(Integration)、潜在模式维持(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近年来,AGIL 模式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2009年,付中义将AGIL模式应用于阐述教师职业道德,分析师德系统的特殊性适应[3];2011年,孙健,褚艾晶借用AGIL模式对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分析[4]。2012年,徐厚峰基于AGIL 模式对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与四个功能要求不匹配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得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5];2008年,韦小强,宋万勇应用AGIL 理论分析农业科技传播过程中的缺陷,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6];2013年,张栋,蒋占峰将AGIL模式应用于农村科技创新体系的框架构建[7]。2006年,江立华,符平将AGIL模式应用于农民工权益缺失的外部环境分析[8];2012年,高飞应用AGIL模式反思少数民族连片开发扶贫存在的一系列难题[9]。专家学者的研究说明了AGIL模式能很好的应用于教育系统分析、科技创新系统、政府相关的治理系统等方面的分析。

高校教师党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是教师系统和党建系统的交叉点,包含了教师党员系统、支部负责人系统,一系列的组织制度和活动系统以及各子系统之间互动联系的系统,如支部负责人和普通教师党员联系系统。它内部各子系统之间需要团结,整合目标,外部需要和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经济条件改善等环境相适应。因此,高校党建工作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行动系统,将AGIL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师党建系统的分析,将有利于分析整个系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构建高校教师党建“生态可持续发展”路径。

三、基于AGIL 模式高校教师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分析

1.高校教师党建系统适应性滞后

改革开放后,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背景中,全球化搭乘信息网络化这个快捷的平台,为大规模的知识和不同的思想交流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平台。高校教师拥有更多接触不同思想和文化的机会,传统的封闭的党建工作系统面临着对开放性的环境一时还难以适应的问题。

一是无法适应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对教师党建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结构、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分配方式在市场竞争中共同发展的局面,形成了多种利益群体和不同的社会阶层。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及生活方式多样化使多种政治诉求、多种思想文化并存成为可能[10]。高校教师党建工作往往忽视了个人思想和行动以及个人利益诉求的特殊性,党建的内容往往和党员日常的生活工作之间联系少。二是无法适应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思想建设的挑战。中国的和平崛起打破了以西方为主导的战后国际格局,西方某些国家借助信息网络化大力推销自己的“人权、民主”价值观,妄图通过意识形态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来瓦解中国人民的“国民性”。高校教师党员比其他群体更容易接触网络化带来的各种信息,一些共产主义信仰不是很坚定的教师党员,在各家各派的思想文化浪潮中更容易迷失方向。强调内部建设的封闭性,容易忽视外部环境对教师党员的影响。

2.两个基本目标不一致:教师压力的上升

高校教师党建的两个基本目标:一是“教师目标”,教师要完成科研教学,个人发展的目标;二是党建系统要发展党员政治教育,政治素质提高的“党员目标”。高校教师的压力包括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高校教师一直作为一个“高压”的群体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一些中心城市的高校教师压力表现尤为突出。

通过对比表一和表二,高校教师无论是过去还是现阶段都面临过重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这些压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丝毫没有得到降低。特别是一些一线城市。高校党员教师除了过大的生活工作压力外,还需要参加党建工作。压力过大,无论是党组织的负责人还是一般的教师党员,都会倾向于努力缓解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极力追求教学科研成果和经济利益,完成自己的“教师目标”,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党建“党员目标”便顺理成章地受到轻视,导致了高校党员教师“重业务而轻政治”的倾向。

3.整合性的弱化:教师党建各子系统的裂痕

高校教师党建这个社会子系统细分为两个子系统:党建工作负责人系统以及教师党员系统。各部分协调一致,相互合作,避免出现裂痕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党建工作这个系统有效地运行。如今高校教师党建系统各部分裂痕的现象比较明显:第一,党建工作负责人之间的裂痕,分工不平衡,表现为支部书记包揽一切,忙内忙外,而其他负责人对于党建往往消极应付,甚至对于党务的一些具体的发展流程也缺乏清醒的了解和认识,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第二,教师党员之间的裂痕,出于自身工作和生活的忙碌,教师党员个体之间也缺乏联系和沟通。所带来的是教师党建工作缺乏互动,一潭死水。比如,民主生活会,容易陷于“群体的寂静”尴尬的境地,党建工作质量得不到提升,教师党员对于党建工作愈加缺乏关心和参与的积极性;第三,党支部负责人系统和教师党员子系统之间的裂痕,支部负责人往往形成了危急驱动型的习惯,有事便召集教师党员开会,缺乏前期组织工作的策划和精心准备,组织活动往往枯燥无味;而教师党员参加组织活动也多是出于义务,即使积极参与,但乏味的组织生活也让这些教师党员大失所望,挫伤了其参与的积极性。第四,教师党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裂痕,教师党建日常的民主生活会、特色支部活动深入群众较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将自己的知识才能服务基层群众的意识不强,教师党员服务群众的思想觉悟也便难以提高。总之,教师党建各个子系统出现了裂痕,直接影响了高校教师党建的效果,同时也导致高校教师党建工作出现形式主义,应付思想问题突出。

4.效果维持困难:教师入党动机不纯和信仰的缺失

教师党建文化最根源性质乃是入党动机的文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入党动机是保持教师党建先进性的重要因素。而经济条件的逐步改善,极大地丰富了社会整体的物质财富,追求物质财富的享受也越来越普遍,追求个人利益的价值观也越来越被接受,也集中凸显了对于入党这类精神信仰追求积极性弱化的问题。

通过时间跨度为15年的4个表比较得出: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教师共产主义信仰逐渐流失,入党动机变得模糊,“ 顺其自然或则说不清”占65.18%。教师党建根源性质的入党动机不纯和信仰的缺失,导致整个党建系统效果维持的弱化。

四、AGIL 模式对改善高校教师党建工作的路径探索

1.汲取有利资源,提高环境适应性

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对于高校教师党建是一把双刃剑,体现了加强思想党建的迫切性。其一,要规避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带来的不利因素,加强理论学习,开展党史教育。用理论思想武装教师党员,提高其抵御西方糟粕思想的免疫力,甚至是开展西方价值观辩证的学习交流活动,让教师党员认清本质,划清界限;其二,要充分利用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带来的党建形式的创新,包括党建学习的工具和方法,开展网络党建,充分利用网络党建信息量大、时效性高,思想随时随地自由交流的优点。教师党建中存在的教师党员时间分散性,而缺席会议的问题也能很好地通过网络平台弥补。定期开展网络学习、交流,适应全球化开放环境以及信息网络化的趋势。

2.两个目标协调达成,形成合力

高校教师党建系统最大目标是:教师教学和科研,个人得到发展提升和党组织要传播党的相关思想、方针、政策。对于目标的协调达成,最迫切的便是减压,其一,通过各种合适的激励机制,对教师党员进行精神激励和少部分的物质激励,甚至教师党员的党建工作表现也可与绩效考核挂钩,以吸引教师党员积极主动参与党建工作,从党建工作中得到精神和一定的物质补偿,达到减压目的;其二,效果最佳的减压方式是将教师党员的“教师目标”和“党员目标”协调,进行教学科研和党建的互动,提高教师党员参与党建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所以,按一定教学、科研相关性组建党支部,是教学科研和党建目标协调的基础条件。

无论是激励方式,还是教学科研与党建互动方式,两种减压方式的应用的突破口来源于党支部日常组织开展各种会议和活动,最具有减压空间的则是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支部特色活动。基本要求是能对教师党员产生吸引力,对教师党员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或者是生活方面等都具有一定的帮助;另外,充分发挥民主原则,改善党建组织生活的严肃的氛围,鼓励教师党员积极发表自身看法,内容形式多样,鼓励自由反映生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良好的开端后,教师党员对党建组织生活的认可,真切感受到自己无论是理论还是工作学习都能在组织生活中得到提升和帮助。创新党建工作的形式,让教师党员感受到自身的参与感,自身想法得到尊重,甚至个人困惑得到解决的同时,支部也便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党的理论、方针、政策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得到了学习,这将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

3.整合出现裂痕的教师党建,连接各子系统

对于党员负责人之间子系统,教师党员间子系统,教师党员与党员负责人系统之间,教师党员与群众子系统出现的裂痕,需要整合资源,使各子系统相互连接。其一,党建工作需要分工明确,权责对等,分工对应责任,这样既可以解决党支书忙里忙外,解放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宏观发展层面,又可以使支部其他负责人员得到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提高其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其二,重点建立沟通和交流机制,教师党支部负责人要积极引导,促进教师党员之间,党支部负责人间,教师党员和支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老党员帮助新党员,优秀的党员带动组织的氛围的相互帮助学习制度。支部负责人要做好带头作用,增加对教师党员的人文关怀;其三,发扬民主集中的精神,促进教师党员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尊重教师党员的观点看法,在重大决策,重大活动中,充分发挥组织集体的资源,群策群力,促进教师党员对组织的认可,个人知识和能力能够得以发展和认可,促进其参与党建工作的热情心和创造性。其四,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群众路线,走基层,服务群众。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思想理论,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整合资源来修复教师党建各子系统之间的裂痕,需要支委会带头,发扬民主集中制精神,创新组织活动,贴近实际。

4.维持高校教师党建可持续发展,强化文化和制度功能

维持高校教师党建工作需要将党建工作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党建工作不仅包括组织生活对教师党员思想和业务的训练,应该考虑包括教师党员入党动机、组织生活、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组织外考察的把关。从入党动机的源头上淘汰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科研素质不合格的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对于认真负责,师德高尚,成果和威望显著的教师,有志愿入党,就要积极推荐,吸收到组织中来,为教师党建做贡献。组织生活数量上不能太频繁也不能太缺乏。组织生活要成为教师党建生命力的支撑,特别要注意选拔认真负责、专业威望高的支部负责人,引导一种组织参与表达意见的文化,发挥好带头作用。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是吸引而不是强制教师党员参与,形成良性互动循环。对于党员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党组织不能置身事外,应该积极主动关心教师党员发展情况,给予建议和引导。对于作风腐化的教师党员的惩罚也绝不姑息。为了营造教师党建中一种具有相同理想信仰,积极参与互动,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氛围而积极努力。良好的领导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工作制度、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等是维护教师党建系统生态发展的必要保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谭功荣.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及流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

[2]文军.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典传统与当代转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付中义.教师职业道德系统浅论:基于帕森斯AGIL 系统模式的阐释[J].衡水学院学报,2009(5):109-111.

[4]孙健,褚艾晶.基于AGIL模型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34-36.

[5]徐厚峰.基于AGIL模型的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兰州大学,2013,4.

[6]韦小强,宋万勇.农业科技转播的AGIL模型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7]张栋,蒋占峰.AGIL 模式: 农村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框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170-175.

[8]江立华,符平.农民工权益缺失的外部环境分析:基于帕森斯AGIL模型的考察[J].学习与实践,2006(8):118-122.

[9]高飞.少数民族地区连片开发扶贫模式的实践与反思:以帕森斯AGIL功能分析模型为工具[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73-80.

[10] 陈红辉. 应势而变与时俱进: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党的建设[J].求实(党的建设),2001.6.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