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政工作路径创新

  • 投稿狂奔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673次
  • 评分4
  • 87
  • 0

杨涛

摘要: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工作者要依托新媒体技术,重视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新特点,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构筑新媒体平台、健全新媒体监督机制、提高师生媒介素养,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新媒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技术在信息的形式与内容、收集与传播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众在信息交流中的语言特点和思维模式。新媒体技术以其良好的互动性、资源的丰富性和交流的便捷性迅速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青睐,成为大学生信息交流和沟通的主要渠道之一,对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新的影响。面对新媒体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尽快调整工作思路,积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新特点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兴媒体形式,它主要依托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向大众提供信息服务①。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推进,新媒体以其即时互动性和开放共享性迅速受到在校大学生的欢迎,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都产生了新的影响。

1.信息获取的自主性增强,思想趋于多元

新媒体的普及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时效性更加及时,信息内容也由原来传统媒体的单面报道向多角度叙述转变,对于青年学生来说,这更能激发他们获取信息的兴趣。在信息的形式上,新媒体一改传统媒体单一的、静态的文字叙述,多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综合表现形式进行互动性的动态传播。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大学生的潜在角色也在发生转变:他们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搜索,即是信息的受众又是信息的传播者。新媒体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载体在为受众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也满足了大众从中提取自己所需内容的需求,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意识的大学生不再满足于消极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口味来选择信息和传播信息。这种多元的选择空间同时也容易使大学生在信息浪潮中迷失,逐渐丧失对主流文化和信息的有效判断。青年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往往对于外界信息缺乏理性地思考和判断,充满好奇感和猎奇心理,极易在这种多元的思潮中迷失自我。

2.交流方式个性化,价值取向模糊传统媒体时代,大学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主要方式通常以电话和书信为主,随着新媒体的普及,QQ、微博、微信、Email、短信等成为青年学生的新宠②。他们经常利用新媒体互相交流信息、表达真实情感,甚至进行自我宣泄,也往往出现一些随意与偏激的观点。近年来,“个人空间”“个人主页”等新兴事物充分满足了年轻人彰显个性、标新立异的追求,这些富有娱乐形式和个性展现的表达方式逐渐成为大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主要渠道。然而,在多元、开放的新媒体世界里,为了追求眼球效应,千奇百怪、耸人听闻的信息屡见不鲜。这些信息在给青年学生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也极易引起大学生价值标准的迷失。近来,以自我标榜和出位表现渴望成名的大学生在新媒体上频频出现,其间渗透着明显的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

3.学习、生活方式转变,性格塑造受到影响凭借着其海量的内容和快捷的操作,

新媒体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大学生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多的交给网络搜索功能,学习形式更加灵活,信息渠道更加多元。然而,互联网上的信息较为零散、庞杂,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师生间必要的交流,学习往往缺乏系统性,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作用不大③。同时,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生活方式,拇指文化、掌上文化、网络消费已经逐渐成为新新人类欢迎的生活方式。身处校园的大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网络上的虚拟交往活动有利于其接触外面的世界,构建社会关系。但是,新媒体在带来更多展示自我的载体的同时,部分大学生由于自控能力较弱开始沉湎于网络营造的虚拟空间里不能自拔,容易出现孤僻冷漠、逃避现实的倾向,使得同学之间关系变得冷漠,甚至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在给青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改变的同时,对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对于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来说,准确评估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助于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新媒体技术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1)拓展教育阵地,丰富工作方法。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种崭新的信息传播平台相继出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载体。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可以利用新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及时掌握最新最全的信息,了解学科理论前沿,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运用新媒体,教育工作者可以主动宣传最新政策,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引导青年学生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吸收最新文化成果,开阔理论视野。相对于传统思政教育覆盖面窄、影响力小的局限,新媒体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或想要获取的信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反馈,实现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极大地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平台④。

(2)拉近心理距离,增强工作效果。一直以来,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信任

程度是制约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传统环境中的师生经常处于一种不平等的状态,学生往往不愿向老师讲真话。通过新媒体,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文字、图片、语音或者视频等多种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方式更加直接地将个性化的资讯传递给广大青年学生。在信息传递方面,新媒体能充分发挥信息传递的平等性优势,营造一种轻松融洽的氛围,从而在心理上拉近了师生交往的距离,能有效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双方的信任,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此外,新媒体有着图文并茂、互动性强、传播便捷等明显优势,可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在教育工作中的自主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各项动态,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改变思政教育遍地撒网的局面,降低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

2.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新媒体的开放性带来的挑战。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网络传播的内容更加多元,信息发布更为迅速和随意,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经常在网上相互碰撞。由于互联网目前的监管不是很到位,导致不良信息、虚假信息泛滥。青年学生出于猎奇心理,往往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所吸引,不利于其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同时,青年学生出于内心对权威的排斥和逆反心理,容易对网络上一些毫无底线的炒作产生兴趣,进而产生跟风现象,对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青年学生的舆论引导,增强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认知能力,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新媒体的虚拟性带来的挑战。在新媒体营造的虚拟环境中,青年学生摆脱了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约束后,很容易产生一些放纵自己的行为,发表一些有违社会道德和价值伦理的言论,忘却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应该背负的社会责任。有些学生整日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忽略了真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常常有一种逃避心理。久而久之,容易产生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调查显示,虚拟网络世界会削弱受众的辨别能力,容易使大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大打折扣⑤。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策略

新媒体业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行为方式和认知方式的重要因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机遇,积极运用新媒体带来的有利因素,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改进思维方式,创新教育方法,提升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效果。

1.积极构筑新媒体平台,增强工作的渗透力

新媒体具有生动、便捷、快速等特点,其强大的传播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灌输式”走向“渗透式”提供了有力保障。思政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打造积极向上、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文化氛围,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丰富校园精神生活,积极推进校报和校园广播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满足不同形势和不同条件下的工作需要,发挥舆论的宣传教育和正面引导作用。高等学校应根据新形势下思政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构筑新媒体资源平台,提升网络阵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高校可以在校园新媒体上设立实践活动板块发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实践心得。这不仅可以在客观上加深他们对于社会现状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健康、安全、可控的网络交流平台中,可以逐渐培养他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将他们在实践中养成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内化为自身的价值理念,从而有效地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

2.健全新媒体监督机制,加强校园舆情引导

新媒体环境下,高等学校应加强对新兴互联网及手机媒体的监督和管理,将新媒体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积极开展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引导工作,提高思政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高校要充分利用主流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正面效应,变平面教育为立体教育,主动控制网络话语权。高校学生工作相关部门要相互协调形成合力,通过组建网络技术部门、网络管理员等方式,运用技术手段构筑网络防火墙,加强对各个网络平台的监管工作,密切关注学生网上交流平台,扩大网络舆情的搜集渠道和范围,及时从信息源头上发掘网络舆情中的不良苗头,做好解释和引导工作。此外,要着力做好先进典型和正面事迹的宣传报道工作,用主流文化占领网络空间,净化校园网络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

3.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师生媒介素养

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思政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及思维方式,主动学习网络和新媒体知识,认识新媒体的强大功能,积极投入到新媒体的研究中去,将大学生思政教育与新媒体结合起来,提高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不断探索运用新媒体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教育工作者要一改传统的说教式做法,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善于利用新媒体潜移默化的优势,发挥其隐性教育和双向互动的作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过程中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对此,高校可以通过课程、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提高广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认识,正确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新媒体,提升信息传播中的道德意识和辨别能力,增强对于各种负面和垃圾信息的免疫力;此外,通过鼓励学生对网络平台的自主管理,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建设融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新媒体主体教育平台,使青年学生自觉加强对网络法制意识、媒体道德与媒介素养的理解。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兴起和广泛应用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着力提高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引文注释

①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9(6).

②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③钱文彬.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J].新闻界,2010(3).

④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⑤揭红兰,汪启思.浅谈高校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广场,2009(12).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