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影视文学的大学生审美观培育路径

  • 投稿国士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848次
  • 评分4
  • 62
  • 0

唐海宏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摘要:影视文学是融合影视技术与文学内涵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文章从影视文学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影视文学;大学生;审美观;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 2015)01-0082-02

影视文学是电影和电视文学的合称。它将影视技术与文学内涵融合为一体,是通过生动的手法、逼真的画面、感人的声音和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对社会生活进行跨越时空的艺术反映,从而唤起人们审美感知的一种审美教育和审美娱乐的艺术形式。

一、影视文学发展现状

世界影视文学起源于19世纪末,我国影视文学始于新中国成立。其实最初电影就被看作是与报纸、杂志相并列的一种重要的思想宣传手段,是对各阶层民众进行政治和文化教育的娱乐方式之一。毛泽东早在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便提出了“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的艺术评价标准。为了能够为少年儿童提供最好的电影作品,我国1981年创建了专门生产儿童电影故事片的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大中小城市影院的观影效果愈来愈好,电视信号、计算机网络广泛普及,手机功能也愈加完善,观看电影、电视剧更加方便快捷,影视文学对于青年人审美观的教育作用应该得到更好的发挥。但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我国影视业的发展更注重商业化、注重投入资金的回收,所以每年专门为儿童、大学生拍摄的影视作品数量因经济效益而日趋减少。

二、注重大学生审美观培育的意义

目前我国小学至高中的教育共为十二年,如果按六岁入学来计算,大学新生的年龄一般在18岁左右。这一时期的大学生虽然年龄已接近成年,却多数社会阅历简单,思想普遍还不够成熟,正处于成人前的改变、转化期,大学生们正在为自己未来的成人角色做多方面的准备,可以说大学期间是青年人步入社会前的一个重要学习期,是思想观念渐趋成熟稳定的关键期。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要对其思想、性格等内在素养进行持续的、积极有力的引导,帮助其形成完善的人格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多少令人痛惜的案例,如马加爵案、北大投毒案、复旦投毒案等都证明,这个阶段如果家庭和学校忽略了对孩子在审美观等方面的正确引导,即使是学业优异的孩子,有时也会误入思想的歧途。因此教育者不仅在教学中,还应利用其所感兴趣的事物时时传递给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思想引导。影视作品的教化作用便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使学生在快乐观影的同时主动地感悟、乐于并自觉接受作品的生活理念和处事态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基于影视文学的大学生审美观培育路径

在市场经济中,仍旧有一些中外影视作品既得到了大学生的高度评价,又取得了良好票房业绩。这些作品的成功经验启示创作者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商业性与社会性的双赢?经过课题组的调研,发现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做好影视作品类型定位

调查发现,目前学生的观影动机往往较为理智,常选择感兴趣的影视类型进行观看.学生们较喜欢的影视类型主要有青春、励志、科幻、亲情、友情、爱情、历史、战争等类型。如果能够将适合青年人并为其喜爱的类型与内容融合一体,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受到价值观、审美观的有益引导,应是创作者们最理想的选择。如我国2013年公映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小时代1》、《小时代2》便是糅合了校园、青春、励志、友情等多种电影类型,凭借强大的演员阵容、生动的故事情节及精良的制作水准获得了青年人的认可,收获了良好的票房份额与口碑。

此外,卡通片虽然不是大学生的最爱,但优秀的影视作品是任谁都不会舍弃的,如《卑鄙的我》、《天才眼镜狗》、《里约大冒险》等影片将新奇的想象、感人的真情、可爱的形象、搞笑的细节等类型元素蕴于生动的故事情节之中,让人感到真诚、勇敢、机智、善良的力量,在大学生中也得到了较好评价,证明卡通片只要用心制作也会“既叫好又叫座”,实现双赢。

(二)弘扬正能量

偶像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思想还不成熟的青年人,引导得当便会使人向善向美,引导不当便会带来不利影响。当今许多家长苦恼于孩子的疯狂追星,殊不知,其实孩子追星正是说明他们有了对美的渴望与追求,只是缺少了恰当有效的引导,才会变得缺乏理智。因此影视文学应多为大学生传播一些正能量的元素,为其奉上值得学习的楷模。如1963年拍摄的电影《雷锋》,将雷锋忠诚、无私、热情的优秀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以雷锋为榜样,学习雷锋高尚的品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可以说雷锋就是当时人们心中的偶像。之后1996年公映的《离开雷锋的日子》同样是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描写了雷锋精神对后人的影响与感召,该影片在民众中同样赢得了极好反响,并在金鸡奖、华表奖、长春电影节、大学生电影节等许多评比中斩获了奖项。

一些国外的影片也很注重给青年人带来良好精神启示的传播,如2003年首映的韩国励志剧《大长今》,作品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孩通过努力成为朝鲜史上首位女御医的故事,表现了大长今在逆境中隐忍好强、用功读书、心地善良并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当年在我国也一度热播。据统计,十年间《大长今》不仅在出口和广告上获得了380亿韩元(约合2亿元人民币)的收益,而且衍生效益高达1200亿韩元。先后在90多个国家电视荧屏播出,为韩剧走向世界做出突出贡献。影片遵循了各国民众广泛的认知规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不是“好人遭殃,坏人猖獗”,片中大长今这一人物也成为人们心目中自强不息的励志偶像。此外,如《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等励志作品的成功也证明,想要占有市场,思想内涵不容忽视。

(三)题材开发广泛

近年,针对大学生的作品往往离不开校园爱情,如2011年上映的青春爱情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2012年9月上映的校园音乐电影《毕业那年》;2013年7月由刘德华所监制的电影《初恋未满》;2014年4月上映的《同桌的你》等。这些爱情题材的影片虽然较受青年欢迎,但如果题材能够更为广泛一些,相信会因其独特性、新颖性赢得更多的市场。如2014年贺岁片《爸爸去哪儿》虽然被认为缺乏故事情节,像记载明星与子女生活的流水账,甚至还包含了一些明星的自黑、自嘲。但因为影片的这种简单真实,让人看到了明星身上没有光环的时刻,其中轻松、不带说教的氛围又恰当地缓解了青年人的心理压力,因此也收获了较好的票房纪录。《爸爸去哪儿》的成功说明认真制作、品质精良的影片固然受到观众喜爱,但新颖、独特的题材往往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选择的题材只要是健康向上的,旨在帮助青年人无论在顺境、逆境中都秉承真诚善良勇敢、开朗乐观上进的心态,并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经受住喜怒哀乐的强烈刺激,客观地面对现实、适应社会,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就都是值得尝试的。

(四)制作手段精良

课题组调研发现,大学生往往对那些影视特效、画面、声音等方面制作精良的作品十分感兴趣,如欧美影片《2叭3》、《阿凡达》、《冰河时代》等。我国目前在影视制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如2014年初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取材于古典名著《西游记》,讲述了一个属于中国文化、却被世界认知的超级英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2014年春节期间以3D、IMAX、巨幕三种形式在我国各大影院公映,单在中国大陆该片就过10亿票房大关,刷新中国电影史19项纪录。接着在香港、台湾、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全球32个国家地区上映后,首周周末全球票房超过5500万美元,成为全球当周票房最高影片,实现了中国高科技影片的重大突破。但与好莱坞的3D影片比起来,影像的逼真感、层次感方面还是有欠缺的,仍然存在很大的可提升空间。

(五)充分利用节假日公映

大学生因为学业关系,课余时间有限,观影时间也是有局限的,往往集中在假期。因此以青年学生为观众群的影片最好选择寒暑假期间首映或重播。如前些年一些电视台将86版《西游记》、87版《红楼梦》等颇受好评的作品在寒暑假期间重复播放,对我国古典文化的传播带来了较好影响。再如2013年6月至8月上映的《小时代》一、二部也精准地选择了具备学生观影旺季特点的档期,累计赢得7.8亿票房。此外,春节期间也是我国的一个最佳观影时间。

总之,在影视文学制作时,相关人士应全面统计分析作品的市场商业运营数据、营销情报,深入调研青年人的有关信息,为投资方、金融证券机构,及影视制发公司、娱乐营销公司、广告商等客户提供准确的市场决策依据,将会更有利地推动以青年学生为服务对象的影视文学作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