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景景 阮金花 胡守忠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国 上海 201620)
【摘 要】目前国内很多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服装设计人才不能很好地与市场对接。针对这种情况,将国内外培养机制进行对比,分析了我国服装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查找,提取培养途径因素,然后通过调研法、spss软件主因子分析法确定主要的培养途径,并结合国外优秀的培养案例,设计出理想的服装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并应用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设计系,由此形成切实可行的培养模式,希望在服装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方面能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创意产业;服装设计;人才培养;实证分析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公共服务平台项目(13DZ2294300);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 13ZS173)。
作者简介:郑景景(1990.09.26—),女,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服装市场营销。
国外许多服装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非常成功,国内大多服装高等院校进行学习,但都只是简单借鉴模仿,对培养市场需求人才作用不大。本文对服装创意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1 创意产业
1.1 创意产业的内涵
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和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不足以完全反映创意产业的本质。文化、人的创造力、科学技术和产业化是其本质。
1.2 创意产业特征
创意产业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创新特征:思维的原发性;(2)学科交叉特性:科学与艺术的结合;(3)文化特征:创意代表一种理念,理念的实现包含于文化当中;(4)对科学技术的依赖特征:创意产业具有学科交叉性,学科交叉包含科学;(5)高风险、高增值特征:创新引起供求弹性增大,市场风险增大,高风险往往与高利润同行;(6)强辐射特征:具有市场的开拓力。
2 服装创意设计人才特征
服装创意设计人才特征随着服装市场的一段时间的发展不断变化着。目前服装创意设计人才大多具有良好的激发自身创意思维能力、掌握服装市场营销相关知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研究了解消费者消费行为相关知识能力的特征,同样地,对于美学的欣赏和实际应用能力也是服装创意设计人才所必备的特征。
3 服装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途径提取
服装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途径因素的提取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提取:文献总结;专家访谈法。由此归纳出:教学课本更新(结合市场)、双师型教学团队、学科交叉(艺术与科学)、多媒体教学手段、课程考核方式(结课作品)、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践实训环节的建设。
4 服装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途径的确定
4.1 服装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途径的调研设计
本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作为收集研究所需资料的主要方法,通在进行调查问卷的同时,辅以访谈法,针对数据分析中出现疑问时用于核实和理解之用。
1)调研目的
设计出适合我国服装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2)调研过程
问卷的回收情况: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60份,其中有效问卷数200份,有效率为86.6%。按性别分,其中男生175份,占58.3%;女生125份,占41.7%。按职业分,其中学生136份,占45.3%;老师97份,占32.3%。
服装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途径分别以字母A、B、C、D、F、G、H来表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人才培养途径的得分集中在2~5分当中,而出现在1分的比率相对较小。而每种培养途径的总分为其对应分值乘其对应比例之和。由此可见,教学课本更新、双师型教学团队、课程考核方式及实践实训环节的建设相对更受关注和重视。
4.2 数据统计处理及图表制作
4.2.1 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本次信度检验采用克朗巴哈信度系数法,Cronbach’s α系数在0~1之间,如果α≥0.9,则认为量表信度很高;如果0.8≤α<0.9,则认为信度可以接受;如果0.7≤α<0.8,则说明量表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本研究共有1个量表,分析服装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途径,总共有7个测量题项。本文采用Cronbach’s α信度估计方法对问卷信度进行估计。
其中,α为信度系数,k为题目个数,为问卷各题的方差,s2表示测验总分之方差。
通过可靠性统计量可知,Cronbach´sAlpha为0.820,在0.8到0.9之间,因此量表信度可以接受,量表设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4.2.2 服装创意人才培养途径因子分析
由表1可知,Kaiser-Meyer-Olkin的值为0.648接近于1,所以因子较稳定,可以继续进行下面的因子分析。
由图1服装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途径的因子分析碎石图可知,横坐标1-7分别为因子,纵坐标为特征值。因子4为转折点,而此处因子4的特征值明显离标准1较远,所以应提出因子1、2、3。因子1、2的初始特征值大于1,根据最后两列中的提取平方和载入与旋转平方和载入可知,1、2两个因子可以解释原始的7个变量方差总和的64.326%。
由表3可以知,A、B、D、F、C在因子1上载荷较高,H、G在因子2上载荷较高。对因子1命名为教学因子,主要影响A教学课本更新(结合市场)、B双师型教学团队、D学科交叉(艺术与科学)、F多媒体教学手段、C课程考核方式(结课作品)。因子2命名为实践因子,主要影响H校外实习基地建设、G实践实训环节的建设。
4.3 对比分析现有培养模式
4.3.1 工作室培养模式
工作室培养模式是指在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教学阶段,把传统的教室、实验室改变成各种设计创作的实践场地,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分成不同的课程模块进行设计研究型的一种教学模式。优点:(1)具有良好的艺术氛围;(2)利于激发创作灵感;(3)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改革;(4)学生可以有更多机会进行实际操练。缺点:(1)缺乏对先进多媒体教学的应用,造成人才培养效率降低,实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2)对于服装相关学科重视度不足。
4.3.2 能力本位培养模
能力本位培养模式就是从岗位需要出发来确定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目标,从而确定培养途径[4]。它可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评价的能力,而且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但同时,它又缺乏先进多媒体的应用,对服装学科不够重视,教学课本没有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优化。
4.3.3 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签订培养协议培养结束后,合格的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工作的一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加强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2)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从而获得一定的经验。缺点:实践模块加强到位,但是培养模式内容过于单一,对服装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来讲,远远不足。
4.4 理想化服装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
通过对工作室培养模式、能力本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再结合本次调研结果,可以明显看出,工作室培养模式更适合培养服装创意设计人才,同时将调研出的培养途径合理地应用到工作室培养模式当中,理想化服装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便会自然形成。
理想化服装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1)教学课本的更新(结合市场)、教学方法实验空间的拓宽、良好的艺术氛围;(2)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3)学科交叉的加强(艺术与科学);(4)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5)课程考核方式更多注重结课作品、实践实训环节的建设;(6)设计道具和实验设备的合理安排。
5 实证分析
将理想化的工作室培养模式应用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设计系的人才培养当中,首先,该校具有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践实训环节的建设、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三大教学模块。另外,该校配有一定的工作室场地。因此作出以下规划:(1)对现有工作场地进行合理规划,主要分为:设计室、探讨室、制作室、效果展示室。(2)将理想化工作室培养模式中剩余模块添加进该校培养模式。(3)剔除不符合该校设计系的人才培养途径。(4)形成具有该校特色的工作室培养模式。
6 结语
本文对服装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取,比较目前三种较为成熟的培养模式,从而提出理想化的服装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工作室模式。最后应用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设计系,希望对服装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金元浦.当代世界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J].电影艺术,2006(3):1-16.
[2]廖灿.创意中国[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邓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