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 投稿艺名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617次
  • 评分4
  • 65
  • 0

贺晶晶

(合肥师范学院 计算机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对学生思想上的培养与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从该课程的研究目的及意义、教学内容及要点、教学现状分析、主要思维导向及教学方法原则等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进行探索与研究,旨在通过不断的改进,使本门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发挥应有的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要点;思维导向;方法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230-03

高校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最基本的使大学生接受和具备各种知识,还要教会大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具备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良好身心素质。当今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提高大学生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使他们具有良好素质非常重要。同时,作为大学教育高级专业的人才群体以及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对大学生们进行行之有效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我们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高校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同时也要清楚,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的教育与灌输上,单纯被动的接受不利于在实践中发挥他们自身的能动性[1]。对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所在,正视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缺点与不足,合理安排教学,不断用新思维、新方法审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只有在发展中不断改善相关教学,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并体现其价值。

1 思政课课程教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该理论课程的重中之重,在校大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心理日趋成熟,但又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该课程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其教学进行相关方面的探索与研究便显得意义重大。首先,在课程教学方面,有利于促进其课程理论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创建多元的教学模式,能够切实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其次,于大学生方面而言是能够找出新形势下适用于其群体的思想政治理论培养方式与方法,纠正其在思想方面存在的认识误区,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面貌参与到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中,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

2 思政课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目前,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和贯彻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坚持并不懈努力的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进行改革、完善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毫无疑问在为国家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与弊端。就目前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是整体良好的,一方面它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其重要地位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但在该理论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着教学及评价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形式单一的问题,有些教学内容并不完全与实践接轨,在与现实结合时不够灵活,教学不够生动,不能满足不同学生对这一课程的不同需要,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2]。再加上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不充分,影响了教学效果等问题,使寓教于乐变得更加不可能,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去改变和完善。

因此,思政课的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重视程度方面。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度并不像其他文化课一样、讲解存在不到位的情况,课时量安排也不尽合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实践教学方面。部分高校并未将课本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不能使学生充分认识该课程的重要性,只是单纯的停留在了理论层面;再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当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再加上教学内容的枯燥,将很难使该课程达到预定效果,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中,确实有部分教师并不适合该门课程的讲授;最后、教材方面。基于某些原因,我们的教材内容并不能实时的进行相应的改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理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3 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要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四门必修课,以及《形势与政策》等多门选修课程,这些都是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这四门必修课承担的教学任务及教学重点有所不同,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介绍给大学生,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使其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则主要讲的是中国的近现代的历史,为大学生学习并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与基本国情提供方法与渠道,更进一步使其理解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从而更好的投身于现如今祖国的建设当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主要阐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等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方面做出了相应的阐释,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是其重要任务[3]。淡薄的法律意识及不良的道德素养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危害。

在高校开设政治理论课,对一些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使大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思想觉悟,帮助其解决思想上的困惑与问题,潜移默化的把大学生对错误思想的辨析与判断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使大学生们深刻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及广大人民群众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虽经历一系列的波折,但却是极其正确的,务必始终坚持下去;在新时期的社会大背景之下,该课程教学究竟实现怎样的改变才能够与时俱进的适应新情况,才能够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4 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原则

首先,其教学要与实践紧密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行之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都应该先让大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才能进一步影响他们的思想。由于教学内容与现实结合的不够紧密,使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这些理论都离我们生活过于遥远,学不学习都无关紧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因而,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进行抽象的描述,还要找准理论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正反两面讲述,再适当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来深化大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现如今我们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问题过程“意识,促进其辩证的分析问题。

其次,在其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单一形式的抽象描述与论证。

逻辑与真理如果仅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论证,不与现实相结合,将很难在认知层面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只有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才能提高学习者的热情。倘若是单纯的抽象论证,会使大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脱离现实,学习兴趣也会大打折扣。而这时,若能辅以其他方式的说明,比如加上实例、给出确切数字,或是配上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视频等其他方式的说明,将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所掌握,通过这样客观存在的无可辩驳的数据和视频等说明方式,一切都更有说服力。

再次,其教学一定要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在实践中进步,在实践中创造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仅靠课堂来对大学生进行理论上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纸上谈兵不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还要不断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进行深入的社会实践,真正在实践中增强应用能力。高校在课程安排时,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做出合理安排,使大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例如参观红色革命区,抗战纪念馆,英雄纪念碑等,在实践中感知和体验,才会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所在[4]。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该理论课在我们现有的教学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学生思想上的培养与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我们绝不能简单的将其看作一门普普通通的课程,一门只需要背诵理论应付考试的课程,我们应该自觉的提高对其重视程度。近年来,有关各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上进行相应的改革的消息时有报道,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我们对该课程认识的新高度,不能否认的是那些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的改革基本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该方面的教学仍旧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教学工程。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务的承担者,其教学效果的好坏至关重要,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大方向,再加上方法和措施得当,就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这还需要社会各个部门的协作,因为这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

5 思政课理论教学的主要思维导向及其教学实践

5.1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重对大学生的历史整体感进行相应的培养

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一直是历史感很强的国家,那么何谓历史整体感?它是指在整体上把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对历史有一定的认同感并形成清晰的脉络,从而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认识与理解现如今我国的国情与道路。该理论课的教学不应该忽视对大学生历史整体感的培养,只有通过对历史深入的讲解与分析,补充必要的历史细节,并结合现实案例,同时辅之以有趣的野史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力,才能使大学生产生对本学科的兴趣,主动去了解历史解读历史,使其增强对历史主线的宏观把握,将清晰的历史脉络展现在头脑当中,充分在历史的教训中汲取经验与智慧,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5.2 课程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问题过程”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报纸等传统媒介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然而当海量的社会信息几乎毫无保留的呈现在大学生们的面前时,又会使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困惑,尤其是在面对大量负面信息的包围时,即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也很难在这信息洪流中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定,“问题意识”便产生了,当然,这也是他们认知能力提升的一个表现,因为有了“问题意识”,才会产生不断的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意识,此时需要正确的引导,使他们避免在众多的社会问题当中失去方向,不至于陷入悲观情绪当中,增强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们的过程意识,引导他们正确的看待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增强应对各种状况的本领,使其认识到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任何成就的取得都不一定是立竿见影的,任何问题的有效解决也不一定是一步到位的,在现实面前既不能激进又不能退缩。培养大学生的“过程意识”,将单纯的“问题意识”向“问题过程意识”方向引导并促进其在思想上的转变,能够让大学生对社会发展问题有更深刻的理性认识[5]。

5.3 课程要注重多方面对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进行培养

无论何时,辩证的思维方式都是引导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重要法宝,因此对大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具备了辩证思维,才能理性的看待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成就与问题,才能避免以偏概全。作为当代高校大学生应注重学习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该课程在对大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只有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

5.4 课程在对学生理论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时,应全面分析而不是只提供单一化的评判标准

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比较单一,不利于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将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等同于一般的教育,其评价模式也仅限于纸质版闭卷考试,很明显是存在一定的误区的。太过单一的评价形式,使学生们疲于应付,考试之前的“临时抱佛脚”,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思想,而是让学生将其视为一种既定事实的认识,对概念的学习以及条条框框的记忆和背诵课程,这样将不可能达到思想培养的预定效果,极有可能事与愿违,给学生造成思想上不必要的负担,进而使其失去对此门课程的学习热情,这样将很难体现该课程的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黄海。通识教育视阈下大学生道德教育教学论要[J]。江苏高教,2014(2):135-136.

(2)童水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0):47-49.

(3)陈方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对策[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57-60.

(4)翁爱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M]。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55-56.

(5)史宏波,王军,侯士兵。“三个自信”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4):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