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农业大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演进分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案例

  • 投稿Smar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984次
  • 评分4
  • 96
  • 0

武琳,陈遇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

摘要:文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对农业大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对农业大学学科发展提出建议,为今后的学科发展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农业大学;学科;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14-02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法,梳理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1999—2013年的学科发展情况,重点分析学科门类、学科点、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的发展趋势变化.文章主要数据来源于1999—2003各年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年鉴》.

1 学科发展的历史演进

1.1 学科门类发展

199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并之初,仅有5个研究生招生学科,分别为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及管理学.2005年学校进入“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之后,学科得到快速发展,截止2007年,增加文学、法学、哲学、医学和教育学5个学科门类.到目前为止学校共有农、理、工、经、管、文、法、哲、史、医、教育等11个学科门类.

在这11个学科门类中,农学门类所含的二级学科数量占总数量的比例最多,为34%.其后依次为工学、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及其他学科门类.

1.2 学科点发展

1999年合校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拥有博士点15个,硕士点39个以及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个.至2003年,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将该年确定为“学科建设年”,该年学校增加博士点26个,硕士点3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截止2006年,学校共有博士点71个,硕士点105个以及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3个.2011年,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增至28个(图1).2006年之后至今,博士点、硕士点和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

1.3 重点学科发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校初只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农业经济管理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5个.七所科教单位的整合使得学科得到快速发展,至2001年两年间,国家级重点学科增至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增至24个.2007年增加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至2013年,学校共有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1.4 博士后流动站发展

199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拥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于2004年增加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增加3个,后又分别于2009年和2013年各增加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流动站的数量虽然在早期经历一些波动,但是一直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至2013年,学校学校共有包括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在内的13个博士后流动站.

2 学科发展因素分析

在学科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学科门类、学科点、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四个相关变量始终呈现增长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分别在2000年、2003年和2006年,几乎所有的变量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波动.导致其发生波动的因素如下:

(1)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学科的融合与分化,围绕自然科学,不断繁衍产生了一批交叉学科.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0年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提高了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仅仅针对单一学科的研究已不能满足学科发展的要求,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趋势日益明显.学校采取符合国情的渐进方式,顺应科学技术发展潮流,例如于2000年经国家批准设置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点,涉及生物学、物理、数学及数学等多学科知识.

(2)学术带头人的聚集,对学科的壮大与增长起到关键性作用.学校于2004年全面启动了人才强校战略,每年投入3000万元左右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学校通过多方努力,一方面实施校内人才支持计划,加大本校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一方面提高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大量引进其他海内外优秀人才,学校成为全国农业高校中最先引进“千人计划”人才的学校,形成了一支优秀的学科团队,在优秀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师资队伍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学校学科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3)农业科技与社会需求对新兴学科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学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需求引导的,传统学科的设置已与现代社会的需求学科错位,供需失调现象已现矛头.近年来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使得与农业科技相关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农业科技的高速进步推动了与之相关的新兴学科的发展.学校秉持为社会培养急需高科技人才的理念,创办了例如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等多个社会需求的新兴学科,有利的推动了学校的学科发展.

(4)学科资源整合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外部源泉.七所科教单位的实质性融合为学校学科资源整合提供了保障,奠定了学科发展的有力基础.学校在此基础上,努力改善科教基础条件,搭建了一批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科技创新平台,学校的办学资源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至2009年,学校用于改善科教基础条件的投资达到14亿多元,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5)利用国家重点扶持力量,大力建设学科内涵.随着学校办学实力的不断增加,学校依托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优势,在国家政策、科研项目和资金方面均获得国家的重点扶持,这些重点扶持使得学校的学科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学校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进入“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丰富而优质的办学资源使得学校基于创建一流农业大学的战略目标,挖掘学科的各种发展可能,大力建设学科内涵.

3 思考与启示

3.1 学科发展应满足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属于研究型大学[1],一方面,学科发展应遵循以学科自身演进为主的逻辑,把研究放在首位,注重知识生产,力图研究和解决有关国家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粮食安全等重大问题.另一方面,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终会流入社会,进入劳动力市场,所以学科发展也应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切记高校间的盲目攀比心理,不应该单纯为追求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数量的增长,无视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校人才的培养现状,为设立学科点而设立学科点,与当地的经济发展脱节[2].农业大学在学科发展的进程中应尽力保持知识生产与学生就业二者的平衡,使培养出的学生在校内具有专业的研究能力,解决社会中的疑难和关键问题,在校外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投身于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3.2 利用学校现有优势,改善学科平台基础建设

杨陵是中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由陕西省直辖,并和23个中央部委共管,学校校舍面积956700平方米,占地面积44267.71亩.学校校园布局和谐统一,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为在校师生提供了极佳的学习、科研场地.国家的倾斜支持不仅为学校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推广与转化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也为学校争取学科发展资源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学校应在这样的优势保障下,进一步改善学科平台基础的建设.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学校的学科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数量快速增加,但与其他一流大学相比,国家级重要科研基地偏少,省部级科研基地在硬件上相对简陋,无法适应科技创新的需要.学校由于合并时的具体条件限制,学科基础设施布局分散,造成一个学院多处办公,实验室跨校区分布,资源难以合理有效配置,不利于学科整合.农业大学利用现有优势,在提高学科基础设施硬件水平的基础上,按照学科大类,完善学科布局,修订和完善校园建设规划,新建或调整学院楼,进一步完善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提高资源利用的有效性,降低资源共享的成本.

3.3 突出学科特色,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

学校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尽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重点学科的数量虽然有所上升,但是学科整体水平不高,学科优势不够突出[3].强势学科是学校内不同学科之间比较出的结果,它对学校学科发展的方向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是学校在国内外学术界建立学术声望的主要学科[4].强势学科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学科特色,若想突出学校的学科特色,需要重点建立学校的强势学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北方旱区,长期从事旱区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学校应坚持以农为主,集中优势资源,努力形成以旱区农业研究为主的学科特色群,突出农业学科特色,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学校应建立跨学科研究平台,大力促进学科交叉.学校现设有葡萄酒学院,培养的人才可从事葡萄与葡萄酒生产、销售、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校设立的葡萄与葡萄酒学二级学科,具备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的资格,该学科属于理、工、农交叉性综合学科,目前该学科培养的优秀博士、硕士在就业后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和充分肯定.农业大学应大力促进学科交叉,为学校注入新鲜的活力,以农为主,将学校的工、理、管理、人文等非农学科与农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办出学科的农业特色.积极创造条件改造老学科,发展新学科,弱化学科壁垒,为交叉学科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袁永红,王金萍.中国研究型大学建设刍议[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3):96.

〔2〕张婕.大学学科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知识生产方式的视角[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6):20-22.

〔3〕张淑林,裴旭.关于我校学科点建设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与现代化,2002(4):44-48.

〔4〕翟亚军.学科分类及相关概念梳理[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