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校体育对终生体育的作用研究

  • 投稿石欣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360次
  • 评分4
  • 17
  • 0

刘银蕊

(福建师范大学 闽南科技学院,福建 南安 342332)

摘 要: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不是一项短期化体育锻炼,而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一项或者多项可以长期坚持的体育技能.所以高校体育教学应当摒弃义务教育阶段的传统教学方法,坚持体育训练与体育思考并重,以便让学生可以真正理解体育的内涵与锻炼的本质,为终生体育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本文即在对终生体育进行反思的前提下,探讨了高校体育对终生体育的作用,及高校体育如何借终生体育理论完善自身改革等内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体育;终生体育;影响作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00-02

终生体育的主要思想在于它让体育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同时将学前体育、义务教育体育、高校体育与高校后的社会体育紧紧相连,以确保体育教育可以得到完整、统一贯彻,达到真正的一体化发展.高校体育无疑是终生体育中的中坚环节,起着重要的承启作用,研究它对终生体育的作用可以让这种承启功能发挥得更好.

1 对终生体育的理解

终生体育的理论思想最早由法国教育学者保罗·郎格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所提出,他的观点中主要涵盖了两个意思,即人处在横向的社会生活中,是离不开体育的;人在纵向的生命链条中,也是离不开体育的[1].也就是说,体育在人的生命各个时期与生活各个方面都有所体育,这样的观点让高校体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观念大为延伸,达到了体育整体性和连续性的认知境界.从这种观点来看,体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阶段所产生的一种学科和活动,也不只限于人的青年时期,它是与社会现实、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首先,终生体育思想利于社会发展,国家之所以兴旺,离不开国民身体素质的强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保持高速稳定态势,群众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在体育方面的要求自然而然地产生,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与群众现实需要,终生体育思想的提出是必然之事.其次,终生体育思想给长期体育锻炼提供了理论基础,终生体育思想将目光着眼点放在了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上,使体育锻炼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功能可以发挥得更好.另外,终生体育思想对高校学生而言是一种自我调控的指导思想,它改变了传统观念里人们普遍认为的体育只属于青少年的认识,使学生明确人们需要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要注意体育训练,学校期间的体育训练是日后体育训练的基础[2].

2 高校体育对终生体育的作用

2.1 高校体育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终生体育意识

教育部门在2001年即已经规定了新一轮的高校体育锻炼实施办法,明确要求各校在校生均应每天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但现在的问题是高校体育课程安排学时不足,一般每周只有两个学时,这种每天锻炼的要求和学时不足的矛盾让身体锻炼目标不易达成,学生体育素质也就难以达到国家与社会的要求[3].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加强体育自我训练意识,只有意识提高上来,才能做接下来的实际工作.所以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同养成学生可以在终生应用的体育能力与体育习惯同等重要.培养终生体育意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位置突出,若想做到这一点,首先不能忽略体育教学中的理论知识部分,要使理论先于能力而行,形成一套完整的体育训练模式体系.其次学校与教师要选择那些可以为学生同时提供能力与兴趣的项目进行指导,并注意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塑造,要以科学身体锻炼、身体终生受益为基本指导内容,同时再以合理化的体育考试作为辅助,从方位增强学生终生锻炼思想意识.

2.2 高校体育是终生体育的一个必要环节

首先我们应当注意到,高校所设置的体育教学任务是学生时代所要接受的最后一部分含有教学任务性质的课程,在学习目标的设置上,它和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明显区别,是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4].直至高校期间,学生还依然很少懂得体育课开设的真正内涵,那就是在校期间的体育只是终生体育的一部分.如果不能理解这点,学生学习心态与体育训练目标相协调.再者,现在有些高校过于看重短期的体育成绩,忽略了成绩只是衡量身体素质的一个标准却不是唯一标准,这使得学生出现了相当大的体育学科认识误区,这样也是与终生体育思想相违背的.在这种不很合理的体育教育影响之下,学生的体育意识有可能变得淡漠,甚至会因为毕业后的工作压力增大而取消身体锻炼,无法感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长期乐趣.也就是说,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需要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及学生心理特点,做好学生全面发展的辅助工作,使学生能够在高校期间接受科学合理的阶段性训练,自觉意识到体育锻炼应当是终生的,而不是应试的.

2.3 高校体育可以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

我们在高校开设体育学科的一项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素质,以便使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有充裕的精力应对工作与生活,并掌握后续的锻炼方法技巧.所以高校在设计体育教育内容时,需要交给学生实用的锻炼方法,只有方法实用,才能确保学生自觉锻炼,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使学生无论是在在校期间还是毕业以后都可以感受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无穷乐趣,将体育视为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充满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强健体魄、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特别是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人才市场竞争变得极为激烈,有越来越多的人表现出心理紧张、身体素质降低情况,文明综合症的问题不断涌现.人们其实是需要在工作之余利用某些优雅轻松的办法调节身心的,所以高校体育教学对于终身体育的基础作用就非常明显了.

3 用终生体育思想促进高校体育改革

3.1 改革基本教学方法

高校在进行具体体育课程安排上应当看未来而不是看眼下,注重终生体育思想的贯彻,选择那些锻炼实用性较强的内容.通过前期调查分析我们能够发现,那些参与性强、趣味性强、娱乐性佳体育课程更容易受到学生青睐,此外一些新兴体育项目也在学生的兴趣点之内,比如体育舞蹈、网球、轮滑等都对高校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5].这一问题,是当代高校教育工作者所应留心的,像排球、足球、篮球等传统体育课程的受欢迎程度则同教师的授课技巧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除却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因素以外,教学效果如何是同教学方法优劣挂钩的.因此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应当融入更多的兴趣因素,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为其树立终生学习意识,与之相对应的是要用终生学习意识反过来照顾学生全面发展.比如我们可以考虑把普通的体育课形式进行重组,以体育俱乐部的模式重新包装,突出学生兴趣的影响力,或者变二年体育为四年体育,最终达到使学生热爱体育、形成体育习惯的教育目标,让体育真正成为人才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3.2 加强选项课程设置

我们强调高校体育教学是终生体育教学的中坚环节,实际上承认了它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继承性与拓展性,那些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实际上在中小学阶段即已经有所接触,如果在高校学习期间,学校与教师再重复中小学的理论与基本技能,则无疑是屋上架屋,并无意义,反倒会招致学生的反感.因此笔者所持的观点是应该逐步加强选项课程设置,少开或者直接取消基础课,让学生可以有更自由的空间进行自主选择,按照自身实际情况挑选喜欢的、适合于自己的运动项目.如此一来,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学习兴趣等都能够有所提高,会更自觉地进行体育训练,给终生体育锻炼奠定良好基础[6].笔者近日对包括我校在内的四所高校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主要询问学生对选项课的态度.根据调查问卷结果表明,有96%的同学赞成选项上课,86%的同学认为这样上课更能促进终生体育的形成.

3.3 注意运动意识培养

首先是要让高校学生养成独立运动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而不是应付体能测试,同时却不能忽略体育理论与体育常识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没接触过系统体育训练的人在进行武术、健美操活动,这些人在姿势的准确性、练习的效果上肯定没有接受系统训练的人好.所以教师需要以给大学生培养系统技能为目标,让技能既有理论知识的功底,又有实用运动技巧,既衔接于中小学体育,又较中小学体育更加深化.比如羽毛球、篮球、排球等一些传统运动科目的教师可以采取集中教育与个别培养综合化的办法提升学生运动水平[7].注意运动意识培养的第二个注意要点是使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理论基础,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健身方法不够准确,无法将健身技巧同人体结构结合对待,健康知识奇缺.结合这种情况,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需要在理论教学上下足功夫,让学生有机会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深化已知、了解未知,只有体育理论知识丰赡了,终生体育运动的达成才不会落空.

4 总结

终生体育的意义在于它是人们在一生时间内所付出体育锻炼与受到相应体育教育之和,即它是不受某一阶段教育所限制的.近些年来,受到国际终身教育思潮的深刻影响,终生体育的观念正在深入人心,而与之相反的是,目前的许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依然还有片面追求应试成绩的现象发生,对学生终生体育能力形成与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因此系统探讨高校体育对终生体育的作用,以便让高校体育顺利成为终生体育的一环,其现实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华.浅论高校体育与终生体育[J].考试周刊,2011(03):20-21.

〔2〕张贺.学校体育中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D].吉林体育学院,2012.

〔3〕李刚.蒙古族传统体育对内蒙古高校体育教育作用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4〕舒娜.终生体育目标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4(04):34-35.

〔5〕王海聪.高校体育理论教学对终生体育的意义及教学策略[J].华章,2013(07):39-40.

〔6〕李继文.论高校体育对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6):62-63.

〔7〕郑重.终生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的探索与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