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政
(许昌学院 党委办公室,河南 许昌 461000)
[摘 要]人才战略既是中国由人力大国迈入人才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手段。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实施人才战略必须着力优化教育软环境,在发展路径、发展导向、发展保障等方面加大改革,深化内涵建设,积极营造核心竞争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转型发展;人才战略;教育软环境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30.
1 区域经济发展中人才战略需求的市场动因
人才优势与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竞争制高点息息相关。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深入,区域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与产业结构深入调整,可能出现特定行业、紧缺产业、热门专业的人才匮乏,工业高技能人才、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往往供不应求;如何未雨绸缪,防止人才流失成为区域发展瓶颈。因此有必要针对区域当前和今后时期人才需求特征与趋势,建立区域人才储备制度,最大限度满足可持续发展。从宏观的发展态势上看,未来人才稀缺度可能加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区域产业调整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也会发生结构性变化。在人才供给不足和滞后条件下,对特定人才的需求增加使人才稀缺度增加。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更高,高智商、高学历、高技能优秀人才更难得;从实际的人才管理成本上看,吸引人才的难度与成本可能增加。具有人才优势的地区,往往呈现良好的经济氛围、优厚待遇、较成熟的人才成长环境等比较优势,对人才具有更加强大的吸引力。由于人才竞争加剧,区域为吸引人才而提供优厚待遇,使未来吸引人才的条件逐渐升温,吸纳成本不断增加,提前人才储备便更为迫切。将人才储备首先作为人才战略的重大问题,实质上是从区域未来的发展目标出发,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背景等区位特征,分析人才现状,明确区域市场内人才数量结构、层次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带动获得竞争优势。
2 转型中地方高校实施人才战略、开发教育软环境的必要性
发达国家及地区尤其会把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给予重视扶持,也取得了很多经验和优秀成果,通过加大高校人才培养力度,促进高校科研转化生产力的效果。加紧制定和调整人才资源配置使用和培养战略,特别注重高校人才的开发使用,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构建高知人才群体,提供人才发展和竞争的有利空间是当务之急。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少量高级专业人才可以引进,技术设备、资金项目可以引进,但大量劳动者的高素质是无法引进的,关键靠人才培养,必须靠地方高等教育体系和社会培训系统培养。教育体系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也为提高区域竞争力提供重要的人力和科技资源。
作为当前一个热点话题,为了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教育部已经大力实施推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计划,下发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地方高校提倡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办学定位体现“地方性、应用型、服务性”,相应的高校人才离不开软环境的塑造。高等教育办学的软环境是相对硬件环境而言,集中体现一所大学的内在品质。由制度、观念、文化等集中反映出的软环境资源,相对硬件设施环境,对人才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软环境主要包括科学规划与制度体系、和谐的人力工作氛围保障、积极的工作热情投入、融洽的人际关系、人本化的平台创设等。只有创建科学合理的教育软环境,更新教育改革理念,创建科学化的用人和激励机制,才能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高校人才队伍,利于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教育体系内部,配置优良的软环境资源,至少需要:科学开放的教育理念,科学民主的管理模式,积极的行为方式与健康和谐的文化导向。推广到区域社会,更需要软环境的营造支持。软环境资源优化配置不仅是解决发展困境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3 优化人才软环境,积极营造核心竞争力
3.1在发展路径上,激发地方高校积极主动转型,推行“多方位”人才战略
从职能履行上看,高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不仅是人才的培养输出和科研成果的应用,还突出表现在对当地区域经济的辐射作用,加强当地的社会文化交流和影响力,有效的开发当地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现有高校数量、布局的基础上,应根据具体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特色,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培养“适应性”高素质人才。高校改革必须与时俱进,树立起新的人才观与质量观、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人才培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地方高校毫无疑问要为其区域所在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也应当优先得到所在地高校人力资源的辐射和智力支持。因此,地方高校必须坚持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结合自身原有的基础和条件,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抓好有地方特色的重点学科与专业建设,对有关地方支柱产业和资源优势的学科专业,应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科研设备和实验室建设,满足地方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在整体上多渠道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3.2在发展导向上,大力推进经济一体化与人才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机制,良性刺激高等教育市场的整体布局优化
将地方人才整体规划纳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根据趋势与进程,确定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的重点和措施,把人才资源开发与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人才素质与发展教育相结合,使人才资源开发在规模、质量、结构和分布上适应经济一体化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着力构建与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匹配的人才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一方面要逐步打破人才政策和体制上的行政区域界限,消除行业壁垒,构建统一的区域性人才市场,形成统一开放的人才开发社会环境,最终实现人才资源流动的零体制障碍和零体制成本。另一方面要大力增强区域人才资源开发实力。通过人才培养资源、流动载体、创业平台的整合,形成人才资源开发的整体合力,通过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环境,努力提高区域人才资源开发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对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的优化和内涵建设提升是一个良性刺激,对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一味适逢其时的催化剂。比如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起一批先进技术转移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也将极大改变传统意义高校学术性过强、教育效益不佳的弊端,增强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办学力度,加速实现教育成果转化为一线生产力的过程优化与质量提高。高校社会服务年收入增长率的不断提高,将进一步反馈高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构筑现代高等教育人力聚集、培训、流动、转化的阵地,将成为更为可观可期的现实。以人才战略为核心的校地联动发展,将是区域经济社会腾飞的强力助推器。
3.3在发展保障上,构建基于内涵提升、产业升级的地方人才制度环境
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如信息、金融、咨询、法律、保险、审计,尤其是网络服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行业将有长足的发展,外向型、综合型和应用型人才需求将十分强烈。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人才,农业、制造业专门人才以及服务业中的专门人才,都是今后一段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急需,这将对地方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
一方面高校必须坚持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结合自身原有的基础和条件,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抓好有地方特色的重点学科与专业建设.对有关地方支柱产业和资源优势的学科专业,应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科研设备和实验室建设,实施科技人才开发工程。同时匹配改革举措,加快人事、劳动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公开、公平、优的用人机制,使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还要坚持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尤其对地区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更要努力引进,科学利用,高看一格,厚爱一分。
另一方面,地方也要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公共服务环境与政策环境。要树立全局观念,把地方视为一个产业开发集群区,视为一个经济共同体,要敢于打破区域壁垒,确保政策的协调统一。在此基础上清理旧政策,制定新政策,彻底扫清人才流动在行政管理、户籍和档案管理、购房、子女就学就业等方面的障碍,要建立统一开放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优秀人才的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方面一视同仁甚至出台特殊政策,从根本上减少人才流动的风险和代价。通过进一步放宽创业领域,降低进入门槛,加强资金支持,强化有效保障,用最优惠的政策、最开放的举措、最优化的环境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作为以上这些积极的政策导向与保障措施,要积极贯彻实施。在此基础上,科学有效的人才制度环境还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比如政府在法律政策框架内采取系列人才培养与人才吸引措施,同时又加强人才培养与流动的宏观调控。既要以资本和技术输出带动人员输出,又要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出发,优化人才结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整体而言,立足高等教育市场的战略转型重大机遇,从教育软环境为契入点,是集聚优质发展要素、提升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所谓环境好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大力推进人才战略,必须在优化软环境上下功夫,营造优质的人才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努力打造聚才的磁场、创业的乐园。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福垣.教育现代化与人才强国的核心指标与战略措施[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7).
[2]王亚.试论人才开发战略与区域发展关系[J].科学管理研究,2009(6).
[3]张光鹏.发挥市场作用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J].中国卫生人才,2014(3).
[基金项目]许昌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人力资源优化管理研究”;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战略转型视野下地方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与教育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14-qn-223);许昌学院校内科研基金项目“地方高校人才强校战略与软环境资源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14056)。
[作者简介]王鸿政(1980—),男,硕士,副教授,许昌学院党办副主任,研究方向:高教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