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

  • 投稿dhch
  • 更新时间2015-10-24
  • 阅读量338次
  • 评分4
  • 27
  • 0

蔡先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没规定》(教育部24号令)中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可见,辅导员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在高教扩招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挑战,如何合理利用资源,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创新工作力‘法,有效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是当今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面临的难题。本研究从心理学中著名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出发,揭示了“皮革马利翁效应”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阐述了“皮革马利翁效应”对高校学生发展的作用,将“皮革马利翁效应”创造性地运用到辅导员工作实践中去,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利依据。

一 “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启示

1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涵义

“皮格马利翁效应”叹称“罗森塔尔效应”,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R.Rosenthal)和他的学生雅各布森(L.F.Jacobson)在旧金山一所公立学校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在一所小学的每个年级各选三个班,对这三个班的学生作了一番“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将20%的“最有前途”学生名单交给校方,并再三叮嘱校方对名单进行保密。一年之后,学校惊奇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确个个表现优异,无论是学习成绩、求知欲,还是智力水平,都比其他学生强。然而名单上学生的教师并不知道事实真相,其实这些学生只是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从总名单中随机抽取出来的。

2 “皮格马利翁效应”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例

为什么一年之后竟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呢?这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在这个试验中教师相信他们的学生是更聪明的,学生就可能因为教师的信念而真的变得更聪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最终能充当自我实现的预言。教师在得到“权威预言”之后,就认定了这些都是“天才”学生,因而寄予了他们很大的期望,在日常的教学及生活中开始对这些学生格外关注,教师的许多无意识的动作、言语和表情无一不表达出对这些学生的信任和赞赏,即便他们有缺点或犯了错误也不会严厉地指责他们,而是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引,通过赞美他们的优点来表示信任他们能改正,实际上他们扮演着皮格马利翁的角色。正是这种暗含的期待和赞美使学生增强了进取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奋发向上,故而出现了“奇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期待是饱含着爱、信任、尊重、宽容、鼓励、期望等在内的复合情感。在“皮格马利翁效应”发生的期间,正是这种情感深深触动着学生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发展。

“皮格马利翁效应”启示我们: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正能量,他能使人欣慰,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要重视说服教育,也要积极运用恰当暗示,通过“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作用,使受教育者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与进步。

二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1 有利于激发学生潜力和成就动机的形成

“皮格马利翁效应”能够激发学生潜力的原因在于它紧紧抓住了情感因素,满足了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由外到内的正向激励能满足人内心的积极追求,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这种肯定自我的多次沉淀,就会积累学生的成功感,让学生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中的自卑的巨石,让学生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皮格马利翁效应”并不是一味夸大学生的优点,忽略学生的缺点,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肯定人的长处和点滴进步,以欣赏的目光激励学生,以宽容的态度包容学生,鼓励他们,结果是使差异缩小、消失。辅导员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信心,让他们逐渐重新接纳自己,消除不必要的孤僻和自卑,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培养起真正的自信,从而适应大学生活、适应社会,发挥自己的才干,最终走向成功。

2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对自己正确的认识是建立自信的基础。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一般是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获得的,其中重要人士或权威者的评价,被视为认识自己最重要的因素。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皮格马利翁效应”中教师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以赏识为先导,激发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巨大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赏识,使那些信心不足的学生恢复了信心,能够正确意识自己的优缺点,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学生能够想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了自信心。

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进取心和意志品质

人人都有上进的愿望,即便是“差生”电是如此。差生在思想上也有进取精神,在学习上也有渴望获取新知识的意念。“差生”并非永远是差生,他们也有可塑性,也有成才的可能,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充分研究、用好教育的艺术——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的赞美与期待,都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的作用。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厚爱与期望,激起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状态下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得到老师的赞美和期待,会更加出色;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得到老师的赞美和期待,会向前跨一大步;那些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就更加需要老师的赞美和期待,这种尊重和赏识将是他们最大的动力。学生逐渐从这个过程中获得一种成功信念和欲望,有意识地确立目标,调节和支配行动,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标。

三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

1 充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做到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个性不同,因此没有一个完美理想的教育模式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而在情感上,辅导员要对所带团队的学生一视同仁。在工作中,辅导员应克服自身的一些认知偏见,做到不随意给学生“贴标签”,注意自己的言语和非言语表情,做到真正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要让学生感到自己受尊重、被接纳,这样学生自我价值感就会油然而生,变得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目前,大学生主要以“80后”、“90后”为主,这些群体在国际思潮复杂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成长环境网络化及社会转型时期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中长大。一方面具有坚定的政治态度,理想信念明确;另一方面也具有价值观念多元化、非主流化等特点。所以,辅导员在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一方面要注意学生的价值观念多元化、非主流化等背景,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到正性期待和所确立的目标中。“皮格马利翁效应”原理的出发点是正性期待,过程是由正性期待激发而维持的“需要一动机一行动”的过程。辅导员给予学生正性期待的目标,这个目标确立要符合所带团队的实际情况,辅导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把握学生的需要特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加不同的期望水平,及时明确地提供学生成长变化的反馈,使学生准确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提高自身的需要层次,借以强化动机和意志。

2 坚持信任原则,看人长处,正确引导

信任学生是在辅导员工作中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前提。辅导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关键问题是人心。因此,皮格马利翁效应要达到预期目标,就必须坚持信任原则,信任是对学生的肯定。就每个具体的学生而言,他们身上既有优点、长处,又有缺点、不足。我国古代《学记》认为:“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按照这个要求,我们的辅导员应洞察同学的心,全面把握学生的长处和短处,有针对性地“长善”和“救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鼓励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新人。即使是个别缺点比较多的人,在他们身上也有积极因素,只要善于发现,给予信任,正确引导,也会有效促进他们思想的转化。

3 运用激励机制,掌握激励技巧,提升学生的能力

辅导员对学生做出合适、恰当的反应和态度,会对其产生心理暗示。对学生起积极、促进作用的即具有正向的暗示,也即是积极暗示;对学生起消极的、抑制作用,即是消极暗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一种需要基本或部分满足以后,立即会产生另一种或多种需要,而且随着时空条件的不断变化,这种需要的满足感也不断下降,甚至变成不满足。这就要求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掌握激励技巧。首先,激励目标要切合实际,应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地将激励目标逐步向学生提出,在连续不断地引导学生向上跳跃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其次,要营造激励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愉快和谐的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冷静地思考自身的问题,领悟老师的良苦用心,并会积极努力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最后,激励目标要具体化,这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奋斗进取的方向,达到更好的激励效果。

总之,本文从心理学“皮革马利翁效应”出发,揭示了“皮革马利翁效应”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启示,阐述了“皮革马利翁效应”在学生发展中有利于激发学生潜力和成就动机的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进取心和意志品质。将“皮革马利翁效应”创造性地运用到辅导员工作实践中去,对高校深入开展辅导员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起到积极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敏,皮格马利翁效应[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新芳.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启示——谈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J].河南教育,2009(4).

[3]雷敏.当代大学生心理疾病报告[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4]徐洪基,尚蔚,试谈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生教育中的应用[J].山东电大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