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计算机类硕士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 投稿金知
  • 更新时间2018-03-19
  • 阅读量433次
  • 评分4
  • 89
  • 0

  摘要:研究生培养是高等院校的一项基本任务。由于计算机学科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快,应用广泛,现有的计算机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现有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高校实际情况,提出一种多阶段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评价方法。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培养模式;科学学位;专业学位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1-0161-02


  一、国内外现状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创新能力不但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建设国家一流大学而言,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途径,扩大大学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手段。美国大学计算机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大致分为课程型硕士和研究型硕士[1,2]。课程型硕士的目标是学习所要求的课程学分,研究型硕士除修完要求的课程学分外,还要完成一个重要的研究项目,撰写论文。也可以分为研究型和工程型,研究型硕士以培养为攻读博士學位或为进入产业界的研发领域的人才做准备,工程型硕士主要培养实际项目开发能力。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和我国香港)的高等教育相比,我国内地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我国高校培养的研究生,难以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要。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对于研究生教育改革也有很多研究[3,4]。本文根据暨南大学计算机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指出当前研究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生教学经验和培养模式,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计算机的学科特点,探讨计算机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二、计算机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本文从暨南大学计算机学科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计算机类硕士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目前,暨南大学计算机学科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在校研究生的规模是120多人。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它存在以下问题。


  1.研究生生源。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全国各层次高校几乎都开设了计算机类专业。暨南大学计算机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课只考数据结构,许多相关专业的学生,如信息技术、数学、电子以及其他专业的本科生都可报考,造成生源质量总体下降。招生的研究生来自“985”和“211”大学的学生整体比例较少,来自普通高校的学生比例大幅上升,他们将主要精力放在考研课程上,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


  2.师资队伍。现在,研究生任课教师的学历普遍较高,基本上具有博士学位,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但大部分不具备相关的实践经验。对于以应届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来说,他们没有工作经验,实践方面的专业指导需要校外具备足够工作经验和指导能力的导师来协助完成。双导师的配备,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既攻读学位,又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把人才培养与企业技术进步结合起来。但是由于校外导师的劳动报酬和相关责任缺乏明确的规定,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双导师制大多流于形式,疏于指导。


  3.研究生培养模式。目前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从招生到学制、课程设置、考核等环节,基本上按学术型研究生的模式进行,重视理论教学,与项目开发实际结合的案例较少,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在考核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没有突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测试。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标准,没有严格的区分。这也导致研究生的培养存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普遍不强、创新意识普遍不足的问题。


  4.评价标准。对于科学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标准都要求完成一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要求一定的创新性。对于只有2年学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难于实现,他们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要求修满25—26个学分,10多门课程;第二年面临找工作,就业单位一般要求有一定的项目经验,但学位论文通常与就业单位的应用有一定的差别,学生要自学熟悉一定的应用开发平台和工具等。所以,对于2年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来说,完成一篇具有创新性的学位论文,有一定的难度。


  三、分类多阶段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本文探讨了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包括课程的设置和管理、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研究的方法和途径以及毕业评价内容和标准等。本文的主要思想是结合我国当前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情况,结合广东IT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就业需求,提出采用以校内培养为主的分类多阶段研究生培养模式。


  1.分类多阶段模式的前提。(1)招聘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如软件工程专业招聘了一些在国际知名企业有工作经验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2)在校内建立适应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模式和软硬件平台。硬件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项目的自主学习、综合设计、应用开发,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我们已经建立了包括云计算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智能视觉实验室等;软件平台上,学生可以构建软系统,为实践提供集成和优化的接口,包括集成开发环境、二次开发环境、软件集成设计等。


  2.分类多阶段研究生培养模式。计算机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门课程,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形成一定的实践能力。分类制订科学型和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主要的指导思想是减少理论课程的设置,增加一些对新技术的实践训练,如项目驱动、平台驱动等。暨南大学计算机类研究生现有的培养方案,25—26的学分理论课程偏多,如现有培养方案中公共学位课7个学分,其中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建议删除基础英语(4学分),增加科技论文写作(1学分),英语学习可以贯穿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6个学分的专业学位课大致有三门,8个学分的非学位课大致有4门,可以让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专业方向相关能力的培养上。多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体现不同的培养目标,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要按照学科基础训练、研究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分阶段来制订。科学学位根据不同的方向,体现学科基础训练,如算法设计与分析、逻辑学和一些数学基础课程;研究能力训练,包括一些最新的研究前沿基础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很快地投入某些方向的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要按照工程技术基础训练、设计开发能力培养、综合工程能力培养来分阶段制订。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要注重工程实践训练,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体现工程技术基础训练课程,包括系统设计与分析方法学、软件工程基础、网络基础平台和工具等;设计开发能力训练,让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聘请一些企业的技术人员,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工程型项目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测试调试的整个过程,熟悉最新的工程性训练软件平台,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至少熟悉一种前沿开发环境和工具;综合工程能力培养,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项研究开发课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3.研究生分类评价标准。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除修满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外,还要考虑将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区别评价。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注重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强调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结合,同时在培养过程中侧重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科学学位研究生毕业要保持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的要求;专业型研究生毕业,传统的单一以论文为标准的评估方法需要改进,可以实行多样化的考核标准,包括应用创新、集成创新、系统设计开发,建立多种毕业考核体系,如论文、专利、开发系统等。本文分析了现有计算机类硕士学位研究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暨南大学学科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情况,以及计算机学科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一种分类的多阶段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评价方法,在不降低理论教学重要性的前提下,强化研究生实践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方伟,李朝锋.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国内外高校培养模式对比分析[J].江南科技信息,2016,(2):30-33. 

  [2]毛新军,殷建平,潘晓辉.美国知名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教育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5,10(10):1-6. 

  [3]崔少国,杨武,张建勋,黄贤英.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6,(7):158-159. 

  [4]文志诚,肖小克.計算机类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9):32-34. 

    作者:周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