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秘书长必修课:公益领域的EMBA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19
  • 阅读量81次
  • 评分0
  • 0
  • 0

  1月16日,基金会培训中心(下称“培训中心”)在深圳举办年会,近百名国内基金会秘书长和公益领袖前来捧场,李劲上台致辞,引来台下一片喝彩。


  虽然李劲现在只是基金会中心网保留副理事长,不再插手基金会培训中心的具体事务,但在年会现场,台下的学员和来宾还是习惯性把他叫做“李校长”。


  两年前,“李校长”以基金会中心网副理事长的身份筹备成立“基金会培训中心”,希望为业界提供高端的培训内容。当时公益界正在热议人才缺乏的问题,国内基金会的数量也突破3000家,却没有一款针对基金会高管的培训课程。


  时任基金会中心网理事长的徐永光认为,基金会中心网应该有一项核心业务来承接其能力建设的使命。他与赠与亚洲的理事长徐大麟先生一拍即合,不但认为培训业务是急需的,而且还需要以创新的方式来做。


  两位徐先生的想法有点超前,他们的设想是,培训要收费,而且不是象征性收费,赚到的钱用以解决财务问题,让项目本身得以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公益领域,免费培训如今还是主流。但他们俩并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请最好的专家设计课程,让顶尖的老师授课,把基金会高管作为学生的培训课程肯定会有市场。


  2012年底,“基金会培训中心”正式成立,一个由基金会中心网和“赠与亚洲”共同发起的高端培训项目。中心成立之初,得到了来自赠与亚洲、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洛克菲勒基金会以及万通集团主席冯仑共180万元的资助,其中冯仑以个人身份捐赠30万元。


  拿到这笔钱后,李劲做了个大胆的计划,用近100万开发高端培训产品,这款产品名叫“秘书长必修课”。


  百万研发课程


  一开始,李劲和团队并没有急着要向市场投放产品,他们意识到,要想在市场上打开格局,产品质量本身一定要过硬,如果培训课程不好,基金会及其高管肯定不接受。


  如同商业公司要研发新产品,他们先做市场调研,了解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培训中心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通过电话、问卷和研讨会等方式对100多位秘书长进行调研。统计发现,秘书长们大多喜欢选择业内资深人士担任老师,爱听案例和实际操作,拒绝照本宣科讲理论。在内容方面,他们希望学到如何制定基金会发展战略,如何建立有效的价值观体系以及如何筹资等内容。


  有意思的是,问卷里还设置了付费意愿选项,6成受访秘书长选择了“500元及以下”,1000元及以上的人数刚过一成,只有16%的人选择了无所谓或看课程质量。主办方分析,付费意愿低与对课程品质信心不足有关。


  这印证了李劲最初的想法,没有好产品,市场肯定不买账。


  为了做出一款好产品,李劲可谓想尽办法。他请来了20多位企业和公益界的精英联手开发课程,徐永光、王振耀、何道峰等业内大佬榜上有名;又邀请来龙湖地产执行董事秦力洪、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肖知兴、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一梅等10多位专业人士担任主授课老师。


  历时8个多月,这款被命名为“秘书长必修课”的产品才被最终研发出来,按主办方的说法,前期研发经费近百万元。


  还没推出市场,就花掉了培训中心过半的家底,这到底是一款怎样的培训产品?从“秘书长必修课”招生简介上可以看到,主授课程包括“管理革命”、“机构战略”、“筹资迷思”等八大模块,此外,还有国内知名基金会的案例分析(他们的负责人大多会来到现场),以及公益大佬们的交流讲座。


  主授课程原以企业导师为主,经过多期的探讨,现在是企业界与公益界导师相结合,公益圈的讲师基本只参与案例分析和交流讲座。一个号称高端公益人才的培训课程,其主要内容是给学员讲企业管理思维,这是该课程的一大特点。


  李劲说,课程主题是“有效与创新”,在社会市场化的大潮下,只有竞争才有利于生存和发展,只有做到创新和有效才能参与竞争,只有向企业看齐才能做到真正的创新和有效,“只有这样,公益部门才能做到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并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青基会的定制服务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同样是市场派,他是秘书长必修课的专家委员,参加了课程研发后,他觉得有必要派自己的副秘书长去培训。当时,涂猛正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读emba,他感觉到,公益界有必要向市场和企业学习。


  几位副秘书长培训回来后,涂猛问,觉得课程怎样?答,非常好!涂猛随后找到了培训中心,提出了一个需求:能不能给青基会系统开一期定制班?


  去年初,秘书长必修课三期开班,学员全部来自中国青基会中层干部和省一级青基会秘书长。课程开班前,培训中心打电话给青基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将情况告诉授课老师,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讲解。此外,主办方还特意邀请了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和扶贫基金会专职副会长王行最为他们讲课。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反馈良好,涂猛感到很高兴,他说:“这是目前针对基金会高管最有价值的培训。”这句话后来被培训中心印在秘书长必修课的招生和宣传册子上。


  奇怪的是,这个花重金打造、目前看起来评价还不错的产品,基金会培训中心却很少宣传推广。到目前为止,秘书长必修课举办了6期培训,但网络上能找到这个课程的资料少之又少,关于培训的新闻报道几乎没有。


  为何如此低调?


  培训中心课程总监范艳春说:“我们靠的是口碑营销。”在每期培训结束后,主办方会发给学员一份调查问卷,除了问问他们是否对课程满意以及提建议意见,还了解他们是否会推荐别人参加这个培训,除此之外,新学员报名时,主办方也会打听是不是老同学推荐过来的。按照范的说法,有90%的学员会选择推荐课程,有6成的新学员是由老同学推荐的,“这两个数字说明了我们培训得到了客户的认同。”在采访中,“客户”是她常用的词汇。


  银泰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李大巍是“客户”中的一员,他参加了第一期的培训,在他看来,课堂上认识老师和同学是笔无价的资源,“公益项目要落地找人合作,不是认识的熟人,很难合作”。


  记者随后问他,觉得哪门课印象深刻或者特别受用?他说,财务和品牌都很好,老师既有实践经验又有学术背景,“但具体学的是什么就记不住了。”


  寻找战略伙伴


  从市场和学员的反响中可以看出,秘书长必修课一二期培训至少有点成绩。这时,按照发起方的意愿,基金会培训中心应该往社企方向发展。在首期培训班开班时,时任基金会中心网理事长的徐永光就公开表示,项目经过试点期之后,将注册成一家非营利的社会企业。


  现在,“试点期”超过了2年,培训中心仍未发展成社企,个中原因,外人无法具体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当秘书长必修课在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时,变数出现了。


  去年7月,李劲接任壹基金秘书长,无暇再推动秘书长必修课向纵深发展,这给基金会培训中心这辆正在高速行驶的汽车踩了一脚刹车。据培训中心内部消息,李劲确定要到壹基金会任职后,培训中心有两三个月处于转型期。基金会中心网总裁程刚在随后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事有点坎坷了。


  李劲离任后,范艳春接捧。


  范艳春是北大社会学学士、传播学硕士,曾在北京修远基金会任职,2012年底,基金会培训中心发起后,她来到这里,担任课程总监,一直做到现在。李劲离任后,她成了培训中心的操盘手。没多久,秘书长必修课五期六期相继在去年底开班,培训中心顺利度过交接期。


  接棒后,范艳春发现,秘书长必修课是个高端课程,“没办法做到盈利,连打平都做不到,只能用公益的逻辑去推动”。她有三大理由:首先,授课老师都是业内顶尖专家,但他们只拿市场价的几分之一作为课酬,而何道峰、冯仑等老师来开讲座基本不拿课酬;其次,学费是公益价,考虑到要对行业有所贡献,所以才定在1万元;最后,上课场地是长江商学院免费提供——这是社企逻辑,纯商业项目是很难拿到免费场地的。


  目前,培训中心的收入只有早期的180万元资助以及后来六期培训的近170万元学费,支出主要集中在课程研发及后续调整、老师课酬和行政成本。范艳春称,培训收费很难平衡成本支出,“现在的财务状况也不是特别好,还有一部分资金需要去筹资。”


  范艳春说,因为涉及到比较复杂的原因,培训中心可能不会注册成社会企业,目前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培训业务上。


  在刚刚举行的年会上,培训中心公布了2015年的招生计划,他们今年将举办4期秘书长必修课,同时推出针对项目、传播、筹集等岗位的专项课程,“我们不希望大家只记得秘书长必修课。”


  另一个在年会上没有说出来的计划是,今年培训中心将寻找资助型的基金会,双方结成战略型伙伴关系,共同推动行业发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培训中心展现真正的社企模式:既有稳定的善款资助,也能依靠产品在市场上获得可持续的财务回报。


  作者:蓝广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