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教育技术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湛江市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危机干预研究

  • 投稿不懂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287次
  • 评分4
  • 70
  • 0

张晓华 ZHANG Xiao-hua

(广东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东莞 523808)

(Institute of Laboratory Medicine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Dongguan 523808,China)

摘要:高校贫困生是一个基本社会现象,因为贫困在他们的心理难免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湛江市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特点、产生的原因,从而针对这些相关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干预措施,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也由此及彼,为广大高校面对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的问题给予一定的启发。

Abstract: Poor college students is a basic social phenomenon. Poverty will inevitably produces appropriate psychological response in their mind. This paper analyzes poor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characteristics, causes in Zhanjiang, aimed at these related issues, it puts forward the interventions to strengthe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address mental health issues. By extension, it puts forward some insight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h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

Key words: poor;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health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9-0171-03

作者简介:张晓华(1976-),女,宁夏隆德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1 心理健康的阐述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心理健康有两方面的认识,一种是心理学方面的定义,一种是实际生活中的定义。在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认为心理健康是在正常的智力条件下,能够按照社会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做出适合自己年龄阶段的表现与外在的一切行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大多是以感性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健康的心理。也就是人们以直观的经验来评定一个人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时能够以适合人们评价标准的行为来处理一切事物。这样,就存在一个适应大众评价标准的问题,而这个标准,已经是现阶段在人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得出的,是不赖于理性分析的一个普遍标准。

大学生是具有自身特点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是在不断接受知识教育的校园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从跨入小学伊始,就开始接受已有知识的传播,他们接受的是固定模式、比较刻板的、人们已经从过去生活中得到的成文的社会科学文化知识,这些知识当然包括了自然的、人文的、社会的。同时,他们只是从理论上获得了该知识,而缺少真正的实践应用,也就是说,他们拥有了相关知识的概念、观念,而没有面临到具体的操作和付诸实践。这样来说,这一群体还具有不同于外界的、已具备社会生活观、价值观的人群的特点。所以说,他们也就只能从自己群体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心理,从自身角度的群体来理解自己的心理,有别于我们已习惯了评价大众行为行动心理健康评价标准。

2 湛江市高校贫困生存在概况

湛江市隶属于广东省,且处于广东省最南部的位置,有其环境位置因素所决定的人文、地理、经济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说,由于其位置偏远,地貌为岛屿和半岛、经济条件等制约,湛江市所设立的高校并不多,有岭南师范学院,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在遂溪县),湛江海洋大学,湛江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医学院,湛江现代科技职业学院(民办),湛江教育学院,湛江广播电视大学,广东文理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学校属于全日制二A的有广东海洋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广东医学院。属于二B的是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属于三B的是广东文理职业技术学院、湛江现代科技职业学院。而湛江教育学院和湛江广播电视大学属于成人教育。所以真正意义上说湛江高校大学生只存在于广东海洋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广东医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文理职业技术学院、湛江现代科技职业学院。

在这六所高校中,具体的招生情况又不同。海洋大学面向全国二十五个省市招生,其中广东省学生占百分之八十。广东医学院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是面向广东省内,百分之二十是面向国内几个大省:河南、新疆、山东、甘肃、四川、东北三省等。岭南师范学院面向全国二十多个省招生。而职业技术学院生源基本是广东省的。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湛江市高校大学生基本以广东省的学生为主。而以广东省经济条件来分析,广东省北部,南部,西部经济条件相对于珠三角地区经济是比较落后,因此,存在贫困大学生的概率和全国其他高校概率相同。

在本文中,贫困生是根据学生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学生日常消费表现,同学老师观察以及自己在求学中申请过困难补助等方面来判断和确定。

3 湛江市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分析

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智力、情绪、意志、自我评价、人际关系、社会适应、心理行为。

智力基本是先天遗传因素决定,既为高校学生,智力因素应该基本摈除在外,说明学生已经有学习、思考、认识能力。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节点,一方面因为长期的校园生活和自始至终的理论知识,使他们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由已有的知识层面来决定,也就是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已经身心成熟,更多的身心体验和自立意识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喜、怒、哀、惧由自身的内在的经验的遗传的因素决定。

相应的,意志、自我评价、人际关系、社会适应、心理行为等同情绪一样,因为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所以不同于已具备社会经验的人群,大学生书生意气,爱憎分明,具有远大的理想和人生报复,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具有深厚的同学友谊感情。但是他们也欠缺社会经验阅历,欠缺对人性的深度认识,欠缺对生活挫折的挑战,欠缺韧性、耐性和负重性。在对湛江市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智力、情绪、意志、自我评价、人际关系、社会适应、心理行为等进行分组抽样调查,调查分两组进行,一组是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另一组是对非贫困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这两组调查都是对贫困大学生对于以上七点的具体表现给予评价和文字描述。其结果如下。

在智力方面: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看法基本相同,他们都认为智力不受任何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同一所学校的学生,智力没有什么根本的差异。

在情绪方面:贫困生认为自身情绪波动较大,特别是外界偶然因素,随时会引起自己的情绪变化,比如看到喜欢的东西消费不起,看到自己的同学又买新服装或新用具,看到同学聚会,听到与贫穷相同的字眼等等,这些偶然因素都会引起贫困生自身情绪的变化,或激进或悲凉或感叹,总之是久久不能平静面对。而非贫困生认为,贫困生在情绪方面好像没有什么明显变化,看到新潮装、集体聚会虽然不参加,但是也没有发现在情绪方面会产生较明显的波动。或许,他们是不外显于表面。

在意志方面:贫困生和非贫困生都持相同观点,他们都认为经济条件差的学子普遍意志坚定,忍耐力强,有自己确认的目标和方向,而且学习踏实认真,知识面丰富。特别是贫困生他们大多都有一个信念: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超越自己的现在。

自我评价方面:贫困生对自身的评价较少,而且都范围于一些相同的字眼,如感性、忧郁、喜欢独处、不过分表现、生活比较单调、不热衷集体活动。而非贫困生对贫困生的评价主要表现在学习刻苦、不苟言笑、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对小事比较计较、很少与老师交流、生活比较死板。

人际关系方面:贫困生和非贫困生都认为贫困生人际关系低调,不会积极主动相处人际关系,但不是很差,对同学的关系好像都是不近不远,也不离不弃。

社会适应方面:贫困生认为在一定的环境下,自己肯定会适应相应的环境,最少,不会被环境所抛弃,不会面对新环境茫然不知所措的。而非贫困生对贫困生的评价是适应反应偏低,执着于自己的老套行为,对环境变化反应比较迟钝,社会适应能力低。

心理行为方面:贫困生认为自身心理健全,思考活动正常于社会标准,心理能承受一定的负荷,没有悲观厌世或者激进亢奋的心理活动。而非贫困生对贫困生的评价是个别人会心理行为比较怪癖,大多数还是表现正常。

从以上调查来看,贫困生自身的认识以及非贫困生对他们的看法,都潜在的表现出贫困生具有产生心理问题的大概率。作为大学生群体,他们共同生活,共同奋斗,他们之间的认同和评价看法决定着他们在大学校园中的相处、交流和爱恨,也影响着他们之间的友情。所以他们必须重视自身环境规则和传统,必须重视自身周围的评价和认同。这样,那怕是肤浅的,不深刻的认知,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在大学校园求学期间的心理健康。

在调查中,笔者也就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访了相关的思想政治辅导员。他们专职负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对待大学生的问题经验深、看法多。他们认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而且产生问题的学生尤以性格内向学生、家庭存在问题和经济贫困学生为多。这不但影响大学生在求学期间的思想行为和思想定型,特别对大学生以后走上社会更是影响深远。所以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心理行为,让他们不但在大学期间能够融入校园的生活,以后在社会大熔炉中也能够泰然相处。

4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

心理健康甚至优于身体健康,拥有健康的体魄却拥有扭曲的心理更为可怕,社会生活中的自杀、暴力、虐待、色情等都是不健康心理的行为表现。所以健康的身心是人们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石。人们对于贫困生这一群体要积极采取相关的措施早期进行心理干预,以让这一群体在经济条件有差距的前提下不能再形成心理差距。

对大学生心理干预的方式近年来各高校都比较重视,但都未形成相关的干预理论,这就需要广大从事学生事务的工作者加倍努力,把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方法集思广益总结成文,再深入到具体工作中去。

对大学生的心理干预首先要注重思想渗透,思想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指导,具备怎样的思想,人们就会付诸行动,那么,让贫困大学生具有健康、良性发展的思想尤为重要。让每个贫困生切身感受到大学校园是一个和谐平等的环境,是一个追求知识和放飞梦想的摇篮,自身的经济条件不会影响自己的一切行为活动。在这方面,专门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要去主动发现贫困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贫困生的表现和行为,按照分析结果归类心里问题类型,贫困导致的心理问题属于原因型心里问题,但又可以进一步归类是属于认知心理问题、情感心理问题、意志心理问题、人格心理问题、能力心理问题、需要心理问题、状态性心理问题等的哪一类型。然后,针对具体问题专门进行开导,疏通。其中,主要采取方式能够就贫困生的现在、将来进行客观分析,让贫困生认识到贫困不是决定一切的先决条件,而后天的努力是未来一切的决定因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道酬情、付出就会有回报等等就是告诉学生只要努力总会开花结果。可以采取集体讲座、个别谈话、观看励志视频、社会实践调查等方式让贫困生切实领悟到贫困不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健康向上的思想和行为。

再次,对学生的经济条件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高校有相关的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有学校的奖学金、助学金,有社会上赞助的奖学金、助学金,还有相关的困难补助,有银行免息的贷款等。这些便利条件可以优先考虑贫困生,让他们感受到国家政策和大学校园温暖。同时高校内的勤工俭学是大学生首选的补充经济问题的实践活动,高校可以优先安排经济贫困的大学生进行各种勤工俭学活动,不但补贴了经济,而且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品德。还有,周末或者假期的校外兼职工作也可以鼓励贫困生去尝试,但各种工作的形式可以通过高校专门管理学生工作的部门去考察和联系,考察好具体的工作环境,具体的待遇、具体的时间以及安全系数等,然后和就职单位出面联系好一切事宜,让贫困大学生相伴一同去兼职,这样,又有安全保障,又能及时得到劳薪。

还有,心理学注重对有心理问题倾向和有心理问题的人采取从事公共活动释放心理抑郁和心理压力的方法。我们对贫困生中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可以经常推荐他们负责、管理校园内学生们的集体活动,让他们组织、编排相关的文艺体育活动。让他们在雷锋日,传统节日中去社会中、农村中进行公益活动。让他们进行寒暑假“三下乡”,并且尽可能多的参加集体活动来扩展认知面,吸取生活经验,从内心找到平等归属感,从心理深刻领悟生活的层面不仅仅是经济问题,生活是一片广阔的平原,是一座崎岖蜿蜒的高山,还有更多的事情有待去追求。那么,具有高尚的情操,何尝再谈心理问题。

在湛江市高校的的调查研究中,对三所高校的28名贫困生进行了专门的跟踪干预,发现有8名学生有心理问题,这其中有3名属于重度心理问题者,在两年的跟踪干预过程中,让相关老师每两周都和他们进行一次谈话和思想教育,安排他们参加学校的社会的义务、公益实践活动并进行思想汇报和总结。让他们全部享受学校助学金和困难补助,全部参见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在假期学校部门联系了相关企业单位或者其他小型公司进行兼职工作。在持续的教育、鼓励下,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中,在与外界和同学的接触中,这一批学生切实感受到了学校大环境的温暖和自己对于贫困的偏见,切实感受到了贫困不是一切的决定因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是生活的主流。在心理诊断中,这一批贫困生再没有发现有心理问题存在。

5 结束语

贫困生的问题是普遍的社会问题,高校不具有解决贫困这种现实问题的能力。但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贫困生进行帮助、扶持、教育、心理干预等让贫困生能够面对贫困,能够转移心理着重点,认识到生活的价值所在。高校应该最大可能避免因家庭经济贫困而导致学生心理产生问题,而且,要就各类高校内已产生的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病例、诊断手段、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上升为理论的东西,在学生入学开始就有的放矢去避免去疏导,让贫困生切实感受到大学校园的温暖和人生价值所在,从而能够剔除因贫困而导致的心理悲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薛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启示[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0814(12):51-52.

[2]辛自强,等.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12(25):664-679.

[3]韦伟.北方民族大学学生突出心理问题的分析[J].教育心理,2015(2):161-162.

[4]罗顺意,等.探索经济与能力本位型相结合的高校资助新模式[J].大学教育,2015(3):150-151.

[5]宋磊等.高校贫困生价值取向的异化与重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31-33.

[6]李芹.以成长为导向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绩效考核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5(2):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