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微信平台提高文献检索教学趣味性的研究

  • 投稿王豖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1029次
  • 评分4
  • 22
  • 0

黄振江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山东 菏泽 274000)

摘要:简单介绍了文献检索教学现状和微信平台,重点阐述了文献检索教学缺乏趣味性的原因及微信平台在提高文献检索教学趣味性的优势,对微信如何提高文献检索教学趣味性提出了若干意见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文献检索;微信平台;教学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5-0085-03

作者简介:黄振江(1980—),男,硕士,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卫生管理。

文献检索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学科,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的主要方式。但是,文献检索课程现在的处境却不尽人意。从学校层面来看,一直未给予该课程足够的重视,无论是课时安排还是专职教师配备以及教学资源支持,都无法与专业课相比,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可能。从教师层面来看,多数教师缺乏与学生交流和互动的技巧,理论和实践课时安排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比较严重,讲课内容仅限于基础理论和文献数据库介绍,致使文献检索课程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受以上两方面因素影响,学生对文献检索课程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甚至毫无兴趣可言,即使选择这门课程也是为了选修学分。这种现象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尤其是医学类院校。长此以往,对我国高校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非常不利。笔者认为,提高文献检索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让更多学生逐渐了解、认知该课程的重要性。提高文检课教学趣味性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唯独微信平台最容易被当代大学生接受。

一、文献检索课程缺乏趣味性的具体原因

(一)课程重视不够

目前,文献检索课程在很多高校仍然是选修课,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首先,课程性质直接决定了学校对该课程教学经费、教学条件、师资配备、宣传力度的投入程度。其次,学校在选修课的管理上不够重视,对教学规划、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以及课程分析等方面缺乏监管。这两方面原因削弱了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从而造成该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弱势地位,严重阻碍了该课程的良性发展。

(二)教学方式落后

当前,文献检索教学依然采取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传授为主的方式,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受到课时限制,学生往往在不足20个课时的情况下被动接受大量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无法全部理解,即使安排上机实践课程,课时量也是非常有限。在有限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之外,学生很难找到有效的方式和时间继续学习文献检索相关知识,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安排,草草结束该课程。这样的授课方式致使教师的教学趣味和学生学习的兴趣都进入恶性循环。

(三)教学资源缺乏

一直以来,文献检索教学主要依赖高校图书馆资源,包括文献资源和教师资源。而图书馆同样存在重视不足的现象,无论是教育地位、教育职能,还是资金投入都已无法满足文献检索教学的需求。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和电子资源快速增长,一方面,图书馆教师与一线教师的待遇无法平衡,无论是工资待遇提高还是外出学习培训机会都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图书馆传统文献资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特别是电子资源购入和电子阅览室建设已严重脱节。造成教师教学积极性和教学资源受到限制。

(四)师生沟通不足

受到教学课时限制以及教学方式落后的影响,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一方面,教师想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更多知识,没有多余的时间与学生互动;另一方面,学生在被动接受时必然会产生诸多疑问,需要与教师进一步交流解答知识上的困惑。目前,二者之间的矛盾仍然无法很好解决,使学生在整个文献检索学习过程中出现排斥心理,不利于该课程的开展。

二、微信提高文献检索教学趣味性的优势

微信(Wechat)是由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基于智能终端平台的即时通讯软件。其特点是兼容多个通讯运营商(China Mobile、China Unicom、China Telecom)和智能操作系统(Android、Ios),即不同运营商和操作系统之间可以免费通讯(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只消耗少量网络流量。

(一)拥有广泛的学生用户群体

微信自2011年1月21日推出后,其用户量增长速度足以让世人震惊,从软件推出到1亿用户用时14个月,从1亿用户增长到2亿用户用时6个月,从2亿用户增长到3亿用户用时4个月,此后用户量每5个月增长1亿。至2013年11月,微信用户量已超过6亿,其中国外用户1亿,每天活跃用户量始终保持1亿。微信用户量的增长态势已是势不可挡,2014年有望突破10亿。微信的出现,让很多网络APP宠儿备受冷落,甚至被遗忘,如飞信、YY等。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风向标,对网络新生事物有着非同一般的敏感度。微信作为一款高端即时通讯工具,之所以能以如此迅猛的态势冲入学校,主要原因是其拥有较强的认同感,简洁而又容易上手的操作界面,多元化的信息传输功能,低廉的通讯资费,尤其是微信好友可以智能与QQ好友相关联,这些特点无不受到大学生的追捧。在超过6亿用户中,大学生用户所占比例远远超过其他用户,如图1所示。

(二)拥有强大的沟通交流功能

1.充裕的课余交流时间

文献检索教学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师生缺乏适当交流,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缺少沟通时间。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以及过于繁重的学习任务把课堂时间和课余时间挤压得所剩无几。在这种情之下,需要寻找教师和学生都能接受的交流渠道和时间。笔者对本校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显示,学生每天使用微信的频率较高,75.59%的学生每天使用微信时间在2小时左右,如图2所示,其中,61.29%的学生是晚上或周末休息时间使用微信,如图3所示。

2.多元的交流沟通方式

因其拥有强大的信息交换功能,微信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微信不仅可以发送传统的文字信息,还可以快速传输图片、语音、视频等信息。师生之间使用多元信息交流使得交流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更易理解接受,尤其是语音对讲功能,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增大了信息传播数量,避免单一文字交流带来的理解差异。而视频交流实现了沟通的立体化,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彼此感情。

(三)拥有无忧的免费通信特点

微信是一种基于互联网为传输平台的软件,这一点与电话、手机有很大区别。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任何通信资费,只消耗非常低的网络流量。而通讯运营商为抢占高校市场,不断推出价格低廉的流量包月套餐,笔者所在学校,使用中国移动动感地带套餐,5元包月就可以使用120MB的流量。特别是很多学校已经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不少发展较好的学校已在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等场所免费向学生提供Wifi,也有学生借助社会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上网,这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降低了学生使用微信的成本。

三、微信提高文献检索教学趣味性的措施

(一)创建微信交流群

当前的在校大学生均是“90后”,他们网络社交能力比较强,扩展交流范围的愿望也比较迫切。利用这个特点建立基于原有班级QQ群的微信学术交流群,这是利用微信提高文献检索教学趣味性的基础条件。在微信群内不仅可以交流文献检索学习心得,增强对该课程的认识和认可,还可以让学生有机会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强学生之间的友谊。此外,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解惑释疑,同时也可以对所有群成员进行指导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弥补因课时不足造成的教学缺陷。

(二)利用微信群进行课前辅导

因为大多数学生习惯性利用晚上和周末休息时间使用微信进行交流,任课教师可以把第二天上课的重点难点发布到微信群里,把上课的相关资料以文字、图片等形式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预习,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存在的疑问有针对性接受教师讲解。同时,学生可以在群内提前向教师提问了解相关知识,也可以告知教师自己存在的疑惑,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复重点讲解。

(三)利用微信群进行课后跟踪

由于学生接受能力和兴趣偏向的不同,每堂课结束后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存在差异,这会让学生在群内展开自发式的激烈讨论和学术交流。这时,任课教师可以认真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反馈,把学生普遍没有学会的知识再次在群里讲解,也可以针对某一个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另外,由于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太多,讲课速度过快等原因,会给学生做笔记造成困难。课后,教师可以把每节课堂的教学课件放到群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下载学习。

(四)微信提高文献检索教学趣味性的问题

微信虽然有着即时通讯的强大魅力,但若应用于文献检索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无法对每位群成员的身份进行充分验证,无法对群内所发布信息实时监管。此外,由于学生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在学术交流讨论时可能会出现争吵或者发布不良信息等不规范行为。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加强对微信群的管理。

微信平台对于提高文献检索教学趣味性有着其独特优势。作为从事文献检索教学的专职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素养提高,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学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茉莉.如何使文献检索教学趣味化[J].商业文化,2014(6):73-73.

[2]李修杰.基于Wiki的医学文献检索教学[J].医学信息教育,2014(9):86-89.

[3]蒋茹.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广州化工,2014(12):236-237.

[4]续远凤.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综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4):129-131.

[5]杜志银.微博在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5):85-87.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