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生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3)
摘要:以ARCS学习动机理论为依据,结合高职“电路”教学内容以及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ARCS动机模型;高职;“电路”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2-0083-03
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以满足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要有效地长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习动机及其作用,国外心理学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大批的研究成果。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凯勒(J.M.Keller)于1983年提出了ARCS动机设计模型,他强调要把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为教学设计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综合了多种动机理论得出的命题和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将各种动机因素融入到动机设计中来,形成了一个具体的动机策略体系,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动机设计提供了具体、易行而且可靠有效的方法。
笔者试图结合“电路”课程内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探讨ARCS动机模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
ARCS动机模型概述
凯勒教授认为,四个主要因素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即注意(Attention)、相关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满足感(Satisfaction),取每个单词的首字母,简称为ARCS。根据这一理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引起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注意和兴趣;其次,要让学生相信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与自己密切相关;再次,要使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从而产生自信,最后,要让学生看到学习的回报,获得满足感。
ARCS动机模型在高职电路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学生大多是中学阶段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不低,但相当一部分人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存在较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关注自身发展,有学习愿望,但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求知欲不旺;(2)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计划性较差;(3)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的意志力、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在学习“电工基础”这类涉及概念、规则较多且较为抽象的技术理论课程时,显得难以适应,学习效果不佳。针对高职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引入ARCS动机模型,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为重要因素来设计教学是值得尝试的。
(一)引起并维持注意的策略
学习过程是从个体的学习动机和由此产生的对感觉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能引起和维持学生注意的途径有如下三个。
知觉唤醒 即利用新奇的、惊奇的、不合理的、不确定的事情来激发和维护学生的注意。比如在讲“电阻串联电路”前,可先做一个演示实验,首先,用两个相同的灯泡(220V、40W)串联接220V电源;然后,将两个不同的灯泡(分别为220V、40W;220V、60W)串联接220V电源。要求学生观察两种灯泡亮度,并思考这一实验现象的原因。先做一些类似的演示实验,就很容易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后面所要讲的内容上。
引发探究 即通过激发或要求学生产生要解决的问题(疑难)来刺激寻求信息的行为。例如,在讲“基尔霍夫定律”时,设计一个用以前所学的解题方法不能解决的电路计算问题——双电源并联供电电路,先让学生考虑如何计算各支路电路。该电路是一个结构最简单的复杂电路,看似简单却不能用电阻串并联等效变换的方法来解决,在讨论寻求解决方法均无效的情况下,再引出基尔霍夫定律。此类问题容易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起探究的欲望。
利用变化 在一节课里,若自始至终只用一种方式来教学,学生容易产生疲倦而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或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改变教学的呈现方式,以此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改变教学手段,原来用黑板改为用多媒体投影呈现教学内容;调整讲课的语调、语速和教学体态;变换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等方法。如在讲某种“电路分析方法”时,就可以针对具体电路,采用以上几种办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二)促进相关性的策略
促进相关性是让学生认识到教学对达成个人的目的有用。促进相关性的具体策略有如下三种。
目标定向 向学生阐明教学的价值,引导学生自己设置学习目标并评价目标的实现情况。教师在进行重要知识点的教学时,应首先阐明它的重要性,包括它对后续课程内容学习的支持和对将来实际工作的作用等。例如,讲“复数知识”时,可以举一个用两种方法(三角函数表示和复数表示)求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电压或电流)之和的例子,来说明复数知识对分析交流电路的价值。对学习主动和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应注意帮助他们设置自己的学习目标,给予多种选择机会,满足自主需要。因为,当目标是由个体自己设定而非别人强加的时候,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比如,电路的分析方法有很多种,选出一些内容让学生自学,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辅材料和学习方法、自己评价学习效果;布置作业时,除了布置必做的部分之外,也留有一些拓展性题目,由学生选择完成。教师可利用答疑的时间,指导这部分学生学习。
价值观匹配 将教学组织方式与学生的价值观相匹配,使学生认识到教学的相关性。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喜欢竞争或担当领导角色,教学中要提供机会让他们当众陈述自己的观点,指定他们负责组织学习小组开展活动,采用各种方式来满足他们的胜任需要和归属需要。
熟悉性原则 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对事物越熟悉,越有可能被认为是有关的,因此教学中应尽量通过具体例子和类比来进行教学,比如,在讲电压和电位关系时,可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先呈现学生熟悉的说明水压与水位关系的引导性材料,然后,再来讲解电压与电位的关系,通过对两种关系的类比,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如,在讲电路的某种分析方法时,尽可能选学生熟悉的电路作为例子来分析,这样学生就容易用学过的电路知识和分析方法来理解新知识。
(三)树立自信的策略
对一些认为自己缺乏相应能力,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或害怕失败而不敢去尝试的学生,可采用以下三种树立自信的策略。
分解学习要求 澄清对学生的期望,让学生感到自己达成教师的期望是有可能实现的。向学生提出能够实现的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对复杂和难度较大的教学目标应分解为若干容易实现的子目标,逐步地向学生提出,让学生经过一步步的学习最终达成一个较高的目标。比如,在学习支路电流法时,可以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能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电路。教学实施中,可以考虑将此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并明确告知学生,包括能够对由独立电源和电阻构成的三条支路的电路列KCL和KVL独立方程式;能解三元一阶线性方程式组;能够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把问题进行限定和分化后,期望就容易成为现实。
创造成功机会 让学生在有挑战性的任务上获得成功。班杜拉的研究表明,完成相对学习者而言中等程度的学习任务能极大地促进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维果茨基提出:在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和在教师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之间有一个区域,即“最近发展区”或称“教学最佳区”,处于该区域内的学习任务属中等难度的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对学习任务难易程度判断,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的分析,比如,在讲“支路电流法”之前,根据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先前学习情况的分析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断定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能解多元线性方程式组,能对具体电路分别运用基尔霍夫定律,但必须经教师指导才能将基尔霍夫的两个定律综合运用于同一个电路,列出正确的独立方程式组。据此可知,这一学习任务就是中等程度的任务。教学中,应从较简单的电路(如含两个网孔的电路)开始,确保大部分学生能理解独立节点、独立回路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求各支路电流的方程式组。
运用个人控制 对学生的归因方式进行训练,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是其努力和采用有效学习策略的结果。学习水平低的学生往往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能力低下,所以不愿意做出努力。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课堂和作业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要肯定其好的一面,对不足地方要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如可提出其努力还不够,运用的方法有问题等。另外,应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策略,例如,支路电流法是最基本的一种电路分析方法,由这种方法可推出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等,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作这样的推导,并形成用不同方法解同一个电路进行相互印证习惯。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努力和方法得当,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
(四)产生满足感的策略
学生是否产生持续性的学习动机,取决于他们能否从学习中获得满足。使学生得到满足感有以下三种主要途径。
自然后果 提供多种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新获得知识技能的机会。如讲了“实际电源”后,可让学生运用刚学的“实际电源的伏安特性”对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一种现象作出解释:为什么晚上8、9点钟家里的灯光比较暗,而12点钟以后灯光却很亮?又如,在学了日光灯电路后,可让学生对实际的电路进行测量和分析计算,并对电路工作原理作出解释,尽可能使学生体验到知识和技能的价值并得到满足。
积极后果 提供能维持预期行为的反馈和强化,对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若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特别感兴趣,或者对某些技能或知识的学习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学习进行表扬和鼓励,可采用口头的、书面的形式,也可进行物质奖励,让学生得到满足。
公平 针对所完成的任务保持一致的标准和后果,即坚持学习结果评价标准的一致性以及实际学习结果与预期结果的一致性。学生的满足感通常是在比较中获得的,若学生感到最终的学习结果与学习前预期结果一致,或者与其他同学比较时自己的学习成绩不错,就会获得满足感。教学中,每教完一项技能或某类知识,都应通过课堂小结和作业评语,让大部分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达到了预期效果;另外,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评价应采用同一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公平性,要尽量不对学生的学习作横向比较。
各种动机策略没有主次之分,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各阶段和环节。
结语
凯勒ARCS模型是一个整合了多种动机理论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动机设计体系,毋庸置疑,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和沟通师生关系有促进作用。将其引入高职课堂教学,对解决学生缺乏学习动机问题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当然,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每个人又有其各自的身心特点,因此,作为高职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在教学应用中不断地探索和积累经验,灵活运用,发挥其最佳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76.
[2]张祖析.如何将动机原理整合于教学设计过程——
谈约翰·凯勒教授的动机系统学说[J].开放教育研究,2003(2):9-12.
[3]林娜.高职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的实证研究——
以福建省高职院校为例[J].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7-40.
[4]王小明.学习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02-228.
[5]赵丽琴.怎样让学生爱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1-173.
(责任编辑:付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