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蓓1刘卫强2刘兵1
(1.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205;2.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湖北武汉430200)
摘要:实训环节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国内高职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德国“双元制”属于被广泛认可的有效的实训模式。本文结合“双元制”的特点,分析“双元制”现阶段在我国实施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企业一学生实训数据库”,建立企业利益补偿机制等在我国体制下可实施的有效措施,在借鉴“双元制”经验的同时,探索了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市场规律的高职教育实训模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教育;实训模式;双元制;企业学生实训数据库;企业利益补偿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 2014) 02-0114-03
现阶段,国内的高职教育很多仍然以课堂教育为主,实训环节相对薄弱。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当中,实训教学表现出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的培养方案当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实训环节有其独到之处,也是大家公认较成功的一种模式。国内引进“双元制”模式已有将近三十年时间,产生的实践形式多样,但若要实现企业与学校在人才培养事业上的真正融合,“双元制”的中国道路依然有待开拓创新。
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核心特点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核心在于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企业主导了招生和培训过程。企业是发起者,行业行会负责牵头,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出资分别培养学生,学生同时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双重身份,接受两方的独立考核,培养学生的企业也会优先雇佣合格的毕业生。
对照我国一般高职教育模式,对德国“双元制”模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双元制”模式是一种企业行为。培训的学生是企业招聘的,培训行为大多数也是在企业进行的,企业的积极参与,使得“双元制”模式获得良性的推动与发展。值得思考的是:企业是以盈利为导向的,那么企业到底通过“双元制”模式获得了哪些好处呢?首先,最直接的好处是“双元制”模式所培训的学员50%进入企业工作,企业能获得合格的劳动力。其次,企业可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例如德科教部与经济部共同制定的《培训条例》,以及各州和有关行业颁布的一些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接受学生实习的德国企业免交部分国税。最后,投入到“双元制”的企业相对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因此,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是“双元制”模式正常运转的关键。加上相关各方的积极参与,配合相应的法律保障、主管机构的推动、学校和学生的积极响应等等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才使“双元制”模式逐步发展并成熟起来,为德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使德国的制造业在世界范围享有崇高的声誉。
我国按“双元制”模式进行实训存在的问题
“双元制”模式因其卓越的培训效果,受到我国高职院校竞相模仿。模仿的思路各异,一般都根据自身情况,有侧重的学习。没有出现大规模推行的模式,其中的原因很多。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和企业都存在条块分割现象,在专业隶属上属于不同的行业部门或政府机构管理,在所有制形式上又有着国有、股份、民营等等区别。如果想大规模推行类似“双元制”的模式,必须认真分析中德之间的不同,从中找到规律,以便寻找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实训模式。对照德国“双元制”模式,我们在实训教学中至少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缺乏实施的相应制度保证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对上岗实习的,应当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但在各地一般缺少具体的实施细则,因此,很难保证高职教育要求的大量实训课程得到满足。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多学校将实训课程放到理论课堂里,与实际有一定的脱节。制度的落实需要一系列物质保证,如建立责任部门,保证资金投入,获取学校、企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等。
企业和学校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在国内学校一般归教育部门管理,而企业一般归属各行业管理。各方面由于条块分割,加上各自利益不同,很难进行统一的组合。这样不利于统一调配社会资源,更好地实现实训效果。德国“双元制”对企业和学校的管理部门在学生培训中的责任做了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保证了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需要权威部门出面来推动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同时在合作过程中做好相应的监管。
学生身份单一我国的高职院校学生基本都是通过国家组织的统一高考,根据分数进行录取的。学生唯一的身份就是学校的学生。由于身份问题,学生在参与企业实训时,存在很多隐患,如学生的人身安全、企业的商业秘密如何保障等问题。
实训资金来源单一 目前,学生实训费用大多依靠学校投入,数量有限。而企业一般没有投入,甚至会向学校收取一定费用。资金是学生实训中校企合作的基础保证。所以,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要认真分析各方的利益所在,本着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另外,还要认清各自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实现利益共享,避免只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将投入仅仅理解为现金投入,使校企合作过于功利化。
此外,还存在着参与实训的企业层次参差不齐,重视程度各异,企业内部辅导学生的师资难以得到保证,学生实训时间常与找工作相冲突等问题。总之,如果想更好地借鉴“双元制”模式,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工作的开展,就要结合我国实际,创造性地设立相应的实训制度,为培养更多技能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以“双元制”模式为基础的我国高职教育实训模式设想
通过对德国“双元制”模式的运行实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有四个利益相关方参与其中:主管方(政府和行会)、企业、高职院校和学生,通过该机制的运转,各方得到各自相应的利益:主管方获得了高的就业率和整体较高的行业水平:企业获得了一定的经济补助和劳动力:高职院校完成了相应的教育责任:学生学会了熟练的生存技能。各方面的互赢使“双元制”在德国获得长期有效的发展。
目前,我国政府有深化产业升级,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推动社会就业增加的需求: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需要获得经济收益和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希望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毕业生,有好的就业率:学生希望学到实用技能,找到好工作。如果能兼顾各方需求和利益,设计出尽可能满足各方需求的实训模式,则有助于提高各方面参与实训的热情,保证新模式的推行和长期坚持。结合国内外实训方面的成功经验,在此初步设想建立一种高职实训新模式。简单的概括就是:两个数据库、两种运行机制和一系列保证制度。
建立两个数据库即建立企业实训数据库和学生实训数据库。实训简单地说就是高职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践训练,学生和企业是实训最直接的参与方。实训模式的有效运行首先需要清晰呈现实训直接参与方的基本情况。两个数据库的建立,有助于信息的及时沟通,使各方面做到有针对性的管理。为了保证数据库的权威性及严肃性,以及及时更新需要的组织保证,数据库由政府部门出面组建效果较好,待运行正常后,也可转交给其他组织负责维护和更新。(1)对于企业实训数据库,首先应该明确入库的实训企业提供岗位所要达到的要求,并设立专门部门定期核查实训企业数据的真实性。实训企业应本着自愿的原则,对照入库各实训岗位的要求,提供相应的实训岗位及各岗位的最大实训学生数量,同时明确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训,企业会享受相应的利益补偿。(2)学生实训数据库就是对需要进行实训的高职学生进行统计,记录每个学生参加实训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数据。数据的录入可由学生完成,所在学校就业部门审核确认入库。数据库如果能与学籍电子档案、专业培养方案挂钩,还将对企业有针对性地挑选实习生起到积极作用。两个数据库的建立,为实训的开展提供了信息平台,是管理方对学生实训进行有效管理的保障,同时使各方充分了解实训的企业资源,有助于对学生实训情况进行及时监控,为下一步完善实训机制的运行奠定基础。
建立起两种机制两个数据库建立后,要有效地让两个数据库运行起来,就要针对学生和企业的需求,建立起两种运行机制,使两个数据库产生良性互动,从而推动新模式的运转。(1)通过企业数据库,建立学生根据企业提供的培训岗位选择实训机会的机制.这个机制的关键在于学校在对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要寻找到足够多的实训岗位,并合理安排,让这些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例如,学生选择的实训相关信息,将在两个数据库中同时体现:一方面学生实训数据库中记录学生参加实训的经历:另一方面,相对应的被占用的实训机会将被设立占用标签,不能进行重复选择。(2)“实训券”机制,即对提供实训岗位的企业实行的一种利益补偿机制。因为目前实训的关键是调动企业参与的热情,只有企业通过实训获得了想要的利益,企业才会真心投入到实训中来。“实训券”就是将各种企业的需求量化的一个载体。为了让“实训券”能更好地得到落实,需要各方面的积极参与。教育主管部门对需要实训的各个专业需要的课时进行核算,按课时数量分配给每个学生相应数量的“实训券”。学生实习后,可以根据课时数及实训品质向企业支付一定数量的“实训券”。对于“实训券”的使用,可以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协商,设计出不同方案。例如,企业获得“实训券”后,可以兑换成一定资金,也可以将“实训券”支付给学校,优先选择毕业生,满足自身生产需要。“实训券”折合的资金来源可由三部分组成:由政府解决一部分:在学生学费中支付一部分;根据法律要求,学生如果给企业创造了价值,还应该有一定的现金回报,可以按比例提取一部分。当然,各地区可以根据不同类型企业需求,设计出不同的兑换内容,从而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参与其中,保证提供足够的实训岗位,供不同专业学生选择。两种机制的运行,从学生与企业的对接到企业的补偿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特别是企业的利益补偿机制,如果能真正落到实处,满足企业真实的需求,吸引企业参与到实训环节,企业和学校的“双元”模式就得以实现了。
形成一系列保证实训模式正常运转的制度两个数据库和两种机制的建立构成了新实训模式的骨架,要想正常地运转还需要一系列制度作保证,给各个主体以明确的定位,界定企业、学校、学生在实训中的责任、地位和权利,以保障新模式的顺利推广。另外,明确实训企业中的培训师资需要满足的条件以及如何考核和定期培训.对于保证实训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要提出解决办法,如学生在实训中的个人权益,人身安全如何得到保证:实训中怎样进行管理:实训结束如何考核,确认成绩等。国家还可以出台一系列针对企业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到这种模式中来,对这种实训机制的实施会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责任编辑:张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