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巴特勒理论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1”教学模式构建

  • 投稿闲愁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341次
  • 评分4
  • 16
  • 0

黄蕾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各种原因,实践中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面对高职学生思想发生的新变化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问题,文章以巴特勒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形势与政策课程为例,构建课前、课堂、延伸三大板块“1+1”教学模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巴特勒自主教学理论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黄蕾(1978-),女,江苏无锡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行政法学。(江苏无锡214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4-0084-03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操作型、技艺型人才。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职业教育也应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不断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然而,目前的高等职业院校大部分是在近十年升格的,前期都比较注重规模的扩大,走粗放型发展的路线。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发展的重点必然要转向重视内涵建设。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高职学生呈现新特点

1.政治思想上,政治意识强但热情低。高职生总体上爱国主义意识强,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支持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但对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较平淡,特别是借助网络参与政治活动的比例不高也不够理性化,政治信仰不够坚定,一些学生的政治意识已被其对物质、金钱的追求所遮蔽、消解。

2.人生价值观上,主流取向积极但抵御能力差。高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主流取向积极,务实进取,但高职生人生价值观随着社会变革时代变迁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为:否认绝对的价值标准、重功利讲实惠、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等,即从原来的单一化、理想化、群体本位取向向多元化、实用主义、个体本位取向转变。这种转变导致他们是非善恶分辨能力、抵御外界环境影响能力减弱,尤其在西方文化主导网络社会的今天,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群体或个人利用,产生“西方至上”的观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3.认知能力上,能动性强但缺乏理性。高职生经过高中学习对现代科学知识的掌握水平较高,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乐于并善于通过各种先进的媒介手段获取最新的信息。但他们刚离开父母,心智尚未完全定型,正从一个感性的人向理性的人转变,可塑性强,容易受各种信息的影响,当出现具有争议的问题时,情感往往战胜理智,对事物的认识与做出的判断往往有失偏颇,甚至可能做出较偏激的举动。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出现的新矛盾

1.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强实用性与教学模式传统的矛盾。高职院校开设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是让高职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政策形势,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此基础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即使今后形势与政策发生变化,也会运用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做出正确的形势判断及选择科学的人生规划,实用性很强。这种状态需要师生在教学中相互交流、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相互坦诚的基础上,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让学生在主动思辨中学会把握形势的脉搏。到目前为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仍比较传统。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力度比本科类院校薄弱,甚至有的高职院校认为当今社会网络非常发达,有关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的信息正铺天盖地而来,不用通过专门的课程讲授,学生通过QQ、微信等即时信息工具就能够了解这些内容。为完成国家的教育任务,学校组织教学时往往是一二百人的大班教学,教师一般只能采用“传递一接受”“刺激一反应”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在上述模式中,课堂的中心是教师,决定着每次课堂的教学内容、进度、方向等;学生只能作为灌输对象,被动地接受着来自教师的“灌输”。这种教学模式在注重教师主体地位的同时,严重忽视了作为认知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欲,必然出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缺勤情况严重、教学效果不佳等现象。

2.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强时效性与教学内容滞后的矛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当前国内外形势与政策,通过分析当前社会热点、重点问题的方式,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使学生在对具体形势及相关政策的正确认识中,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确立并不断完善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由于该课程的强时效性特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的教材经常要做调整。“形势与政策”课在这方面的矛盾更突出,近几年我国各高校既没有全国统一编制的《形势与政策》教材,也无法制定通用的教学大纲和计划。一般情况下,为保障教学工作的规范性,教师的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规律在学期初就准备完毕,但在教授相关内容时会发现形势与政策已发生很大变化,甚至会出现教学内容与时事矛盾的情况。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1+1”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形势与政策”课程为例

(一)巴特勒理论概述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特勒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七段”教学论。信息加工理论是它的理论依据,强调元认知的调节作用,整个过程主要是通过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任务进行加工,最后生成学习结果,该理论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基本教学程序分七个步骤:设置情境一激发动机一组织教学一应用新知一检测评价一巩固练习一拓展与迁移。七个步骤应根据不同情况有所侧重。该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合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形势与政策”课的强时效性与强实用性决定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同时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特点也要求教师在教授中及时积极引导,在课程中有必要运用巴特勒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特别是在学习新知后的巩固和迁移部分。教师在利用该模式时,要经常提醒学生不断反思学习行为。

(二)巴特勒理论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1.课前准备——“1+1”式选题。一方面,根据教育部有关高校形势与政策的教学要求,列出相关专题,归纳起来可分为六大专题:重要会议与文件精神、国内外经济形势与政策、两岸关系与祖国统一、精神文明与社会建设、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方略和热点事件追踪(机动);另一方面,通过课堂反馈、问卷调查、网络跟踪等途径,掌握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择优确定专题内容。在课前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次课由一组负责,准备工作在上课前报教师审核。

2.课堂操作——“1+1”式课堂。每次课确定一个学生组作为主持团队,教师在课堂上作为客座嘉宾,配合学生共同主持课堂,学生在整个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负责对课堂教学的引导和把控。具体微观教学模式如下:新闻直播间——设置情境:由学生展示事先准备的背景材料,并根据材料提出一些供大家讨论的问题。此环节主要锻炼学生的搜集、整理、归纳材料及语言表达、现场控制能力。焦点大讨论——激发动机:由学生主持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由各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应鼓励每位成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真理在辩论中产生,辩论可以使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对有关观点理解得更为深刻。如出现激烈情绪,教师要注意加强引导,也可以延伸到“在线交流”模块进行。新闻“1+1”——组织教学:教师以客座嘉宾的身份,从专业理论知识层面,力求以更高的精度、纯度和锐度为导向,深入解析新闻幕后错综复杂的背景脉络,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相。对各组或对全体形成的共识的某些方案进行概括、点评,并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估。教师的总结应在提升理论高度的同时,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余地。学院零距离——应用新知:由学生结合主题谈谈对自己学习、生活、专业的影响,使学生通过对社会发展中一些现象的了解,从对这些现象由“不知”到“知其然”再到“知其所以然”,成为充分了解社会形势的现代大学生,掌握辩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3.延伸教学——“1+1”式拓展。以网络教学和社会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配合课堂教学,弥补学时不足,强化教学效果。在线交流——检测评价:可以由学生就课堂某个话题在课堂上到网上进行延续,激发大学生共同在网上进行交流评价。教师与学生交流切忌凌驾于学生之上,而应与其为友,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交流的同时,自觉增强网络公民的责任与担当,让学生既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诉求,又履行了社会公民的职责,塑造成熟的政治人格。社会调研——巩固练习: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调研主题,体会课堂知识在实践中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如在了解中美、中日关系背景下,设计“美国发难背景下无锡光伏产业发展趋势调研”“2013年度无锡日语专业就业形势调研”等,将学生与社会、专业与企业联系在一起,更形象地说明关注“大我”与实现“小我”是密不可分的。学生之家——拓展与迁移:学生在学习课程后,增强了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感,知道社会“大我”中的许多政策对“小我”影响很大,对涉及自身的许多政策法律法规产生兴趣。通过在网站上设置“学生之家”栏目,并建立“法律学习协会”,由法律协会学生定期将大学生咨询的问题汇总,简单明确的问题由专业教师进行回答,比较复杂的问题可联合有关专家进行专业答疑。一方面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归属感。做到学生、教师,课上、课下无缝隙互动。

在整个巴特勒教学模式七步骤操作中要注意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善于观察、善于整合、善于激发三个方面。善于观察,即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对课程的评价、政治方面的诉求等;善于整合,即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时代性与易接受性;另外教师还应具备“善于激发”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愉快领悟知识。

三、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1+1”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

(一)教学效果认识总体一致

笔者尝试在同一教师授课的试点班(120人)与非试点班(随机120人)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在教学效果认识方面,统计数据表明,不论普通班还是试点班,学生都积极参与,在掌握课程知识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有2.5%(普通班)和4.4%(试点班)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好是教学效果好的标准,因此不能单单从表面的学生成绩好坏判断教学效果的好坏。

(二)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师素质等。由于本调查对比同一教师教授的不同班级,因此第三项对比数据基本相同,学生普遍较喜欢具有幽默感、亲和力强、专业素质高的教师,其中幽默感排在第一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比分析情况如下:第一,教学内容更与时俱进。从教学内容普通班和试点班两组数据对比看,普通班或认为教学内容时效性不强、不与时俱进(占50%),或认为新颖性不够、枯燥无味(占40%),或认为太深奥、难以理解(占6.7%),只有少数被调查者认为比较满意(占3.3%)。可见,传统教学内容设计已跟不上学生学习的需要。分析试点班,学生普遍对改革的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感到满意,既完成了国家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授任务的要求,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对自选主题感觉到有难度(占13.3%),这与学生的专业水平不高、主观能动性较弱有关。此时,加强课前的指导、课上激励及课后网络引导工作非常重要。另外,调查数据表明,在自主选题时,学生对涉及大学生就业、民生问题和时事新闻的内容更感兴趣。第二,教学方式更灵活多样。从教学方式两个班两组数据对比看,普通班学生对传统教学方式改革的呼声还是很高的,其中多数认为非常需要改进(占57.8%)。试点班在改革的基础上对不同教学方式的偏爱程度有明确倾向性,主题讨论和课外实践是最受欢迎的(分别占41.1%和38.9%),只有极少数(占4.4%)喜欢纯理论教学,这也印证了普通班纯理论教学现状下认为需要改革的调查数据。大多数对课外实践和主题讨论的教学方式感兴趣(占80%),有的(占15.6%)喜欢在线交流,这些学生的特点是喜欢网络匿名,可以畅所欲言。影响教学效果因素的优先顺序,学生认为教学方式影响最大,其次是教学内容,教师素质影响最弱。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式改革应是最重要的。

(三)教学改革效果显著提升

基于巴特勒理论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1+1”教学模式改革重点是在教学方式上,从教学满意度看,试点班与普通班的教学满意度呈现鲜明对比:非常满意、很满意的比例从20.9%上升到80.9%,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从7.5%降到零。

巴特勒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创新运用,不仅可以发挥该课程强时效性、强实用性的优势特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热情,增强对不良价值观的抵御能力,完善理性认知能力,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蒋强军,梁文慧,韦静.高职院校形势政策教育的现状和路径创新——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2]刘小翠,赵秋利.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措施[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3]郭志新,马兴亚,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解析与教育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