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成
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陷入了令人费解的矛盾境地。一方面,中职毕业生以超过95%的就业率胜过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就业境况,另一方面却又面临着中职学校生源极度短缺的现象,多所中职学校招不到学生。为什么?有人把它归结为高校扩招形成了普高热,抢夺了中职学校的生源;有人认为源于人们观念旧,不愿做蓝领工人。其实这些都是冠冕堂皇的解释,真正的原因还是待遇太低。在当前的经济社会中,收入的多少,直接彰显社会地位的高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职生源短缺是社会选择直接的结果。
然而从事情的另一面看,中职毕业生就业率高,则说明经济社会发展对中等技术人才需求大,只要不介意待遇低就可以就业。如何破解僵局?职教人为之纠结。
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标志着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开启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新起点。
按照国务院决定的描述,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表现为“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这是有关职业教育理念全新的、最全面的阐述,对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职教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给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理念创新,改革就不能向前推进,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有了新理念,实践是关键。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就业指导工作作为教学的重要一环,作为系统教育向实践运用过渡的节点,是保证国家战略落实的关键,更是学生能否享受国家顶层设计带来实惠的重要一环。
笔者认为职教工作会议在理念上的创新,为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打开了思路,有利于帮助学校拓展就业指导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实施到位,学校可以尝试破解招生难的问题。
理解现代职业教育“适应发展需求”
这里“需求”二字的涵义,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学生和家长对较高工资薪酬的需求;一方面应该是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低成本技术人才的需求。这之间的矛盾看似不可调和,实际上如果深入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局,这些需求之间的矛盾,有时是可以转化的。职业指导课程有必要也有能力对此进行专门研究。我们开展职业指导教学的目的,一是根据学生不同专业、不同特长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用人单位,帮助他们适应不同岗位的工作;二是帮助学生弄清本地区的就业形势,转变择业观念,维护自身权益;三是帮助职校生提高个人整体素质,提高他们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所有这些的前提必须是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
笔者在对北京市财会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坚持研究两个需求,努力带领学生分析寻找两个需求的结合点。笔者曾与学生一道通过网络调查、收集资料等形式对北京市,尤其是西城区经济区域内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跟学生一道分析调查资料,分析他们未来的就业方向,得到的结论是他们主要会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职能部门、金融与证券投资部门以及三资企业、外贸公司等经济部门与单位从事会计及财务管理工作。这种分析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取向心中有数,有利于他们对未来的单位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满足了学生了解就业信息的需求。
同时还了解了区域会计相关专业岗位需求常态数量,以及岗位需求动向。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清楚地认识到,企业不再只看重学历,而是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更需要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的人,因为这样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他们不愿意要大学生、研究生的原因是因为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学历在一些初级会计岗位中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积累工作经验比薪酬重要
这些有说服力的信息,让学生走出校门求职时保持头脑清醒,意识到不是好工作极为难找,而是好机会实在难得。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有机会就要去争取,让学生认识到,初入职场,积累经验比获得薪酬更重要,有了工作经验,薪酬就会相应提高,入职最重要。鼓励学生突破低薪障碍,顺利就业。
针对中职学生就业指导,还可以拓宽思路,将着力点前移。就业指导团队在每年招生季开始之前,利用机会提前去做潜在生源家长的思想工作,用具体的案例、生动的数据跟家长分析,让家长真切认识到,中职毕业生的低收入状况只是个短暂的过渡时期,随着毕业生工作熟练、经验积累,很快就会突破毕业时的状况。一旦那些主导初中毕业生选择职校的家长被信息说服,学校的招生窘境就能够消除。
我们要努力工作,落实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探索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思路,为学生就业和职教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财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