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现状改革与实践论文(共4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1-05
  • 阅读量195次
  • 评分0
  • 0
  • 0

  随着现在人们观念的不断进步,而且越来越多的家庭也都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因此职业教育现在也就发展的更加的迅速起来了。本文就整理了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现实路径


  李杰,黄芳(衡水科技工程学校,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职业学校及职业技术教育的开展是向社会输送一线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渠道,而受到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市场上依然存在着很大的技术人才缺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针对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现实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国家的支持下,职业技术教育也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结合现状来说,职业技术教育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招生难、办学难、专业设置不科学、教学质量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将对此类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造成影响,因此,本文将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具体路径。


  一、职业技术教育开展现状


  (一)招生难、办学难


  在市场上对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的背景之下,社会上对职业技术类学校的认识却依然是非常片面的,大部分学生及家长对这类学校都存在轻视心理,进而导致了大多职业学校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生源不足的现象。此外,能够主动报考职业技术类学校的学生并不多,大部分学生都是在中、高考之后被普通高校或高中淘汰之后才选择了在职业学(院)校就读,因此,生源质量也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专业设置不科学


  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置应该是紧跟市场需求的,但由于办学经费、教学资源等的限制,大部分职业学校都存在依照学校条件来设置专业的情况,对专业设置没有系统的筹划,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职业技术教育具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自然难以保证,同时也会导致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难以达成。


  (三)教学质量差


  职业学校具体教学过程的展开应紧跟市场需求,保证学生能在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程度的实际操作能力。但结合现状来看,大部分职业学校毕业生都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进而导致市场上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器材过于落后等都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一)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教学目标


  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之下,职业学校应结合以下内容来展开教学工作:(1)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人员及教研人员应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发展道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思想。(2)职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应始终秉承着主动适应学生及社会需求、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展开教学工作。(3)职业学校应以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并结合该区域的发展需求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办法做出改进。


  (二)优化现有专业体系结构


  针对职业学校现有专业体系结构的改进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了解市场上的用人需求。职业学校的开展应为指定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因此,职业学校相关人员在对专业体系结构进行调整之前首先应通过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对社会上目前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并结合这些内容来确定具体专业或教学内容的设置。(2)专业设置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在对职业学校现有专业体系进行优化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预估,确保专业体系的设置能领先于行业的发展需求,以此来达到“提前培养、同步使用”的目标。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置总是滞后于市场的发展,那么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三)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


  想要提升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保证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从这一点来说,人文教育的开展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职业学校首先应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教育渗透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能在专业技能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进而确保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也能依照职业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其次,职业学校应将人文素质的培养当做整体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通过考核来保证学生都能有效地掌握这些内容。


  综上所述,在针对现阶段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本文共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专业体系结构的调整以及具体教学过程的开展三方面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现实路径进行了研究。总的来说,为了保证职业学校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相关部门及人员必须持续地对其人才培养办法进行研究。


  第2篇:浅谈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项目化教学”应用


  鲁南技师学院;解鸿翔


  通过最近几年来看,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也难以满足现代化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然而“项目化教学”是理论和实习教学课堂的有利整合,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针对目前的现代化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状况来看,学生的学习适合于“项目化教学”的推广,而传统的教育模式阻碍了现代化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行“项目化教学”势在必行。


  项目化教学的模式是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这若干个教学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兴致勃勃的参与到整个项目的学习和制作的全部过程当中。让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


  现代化职业技术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综合技能型人才。而面对当前现代化职业技术教育生源质量逐年下滑的现实,面对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新的要求,现代化职业技术教育学校要想求得生存,长远发展,就必须从教研改革入手,来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大胆进行品牌专业的建设和品牌课程的整合,来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质量,从而扩大社会影响力。“项目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板书+讲解的授课方式,更有助于现代化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社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一、职业技术教育学生现状素质,适合于“项目化教学”


  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学生普遍素质低下,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学生在学校获取知识的能力可分为“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若实行理论教育教学与实习教育教学的“项目化教学”,来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让学生在教学课堂学习中“做”起来,在技能训练中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在专业理论学习中来提升实习操作技能。


  我们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理念上,应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现状,来顺其自然的加强形象思维教学,来多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来更好的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


  二、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利于现代化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随着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深入,学制的缩短,特别是理论教学时间的不断压缩,学生学习的时间一短再短。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习课题往往出现脱节,不能对号入座,从而出现了你讲授你的,我操练我的,学习中互不干涉的局面,这相当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有利作用。


  三、“项目化教学”是“手、脑并用”的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项目化教学”是使学生实现“动脑”与“动手”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手段。


  如何把专业理论知识和实习技能实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问题。然而,采用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均由一位课教师讲授完成。并强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这一环节。


  以数控技术为例,在理论课堂教学上,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这有效的做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以实际项目教学事例为主要路线,从工艺路线的分析、数字计算的处理、图形设计的构建、数控程序的编制,来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习课堂教学方法上,采用计算机仿真演练、实习操作加工校验、加工方法的修改、调试,融‘讲授、练习、操作’于一体的教学方法。切实的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程序的编制与仿真的演练、机床的操作与实际的加工相结合,对每个课题都采用这种“项目化教学”方式。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项目化教学”推动教材改革


  有些专业理论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工厂生产严重脱节与滞后,并且实用性不强,然而“项目化教学”凸显了形象思维教学的特点,这就要求专业理论教材的侧重点要转移到实际生产加工操作技能上,要求专业理论教材浅显易懂、简洁明了、并且要适用于可操作性。这就要在专业理论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舍弃一些烦琐冗长的理论,重点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五、“项目化教学”可提高专业技能考证率


  最近几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在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实行多证制培训,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从教学质量调查来看,历年来在一体化教室所上的专业课,深受学生的喜爱。


  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进行合理的整合成“项目化教学”课程,采用项目导向方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接触实际生产,不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在学生学习中形成一种“因为喜欢,所以要学,愿意去做”的氛围。而近几年学生高级工技能鉴定的过级率均为90%以上,在参加各种“数控知识技能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都足以说明了“项目化教学”课程建设的良好效果。


  六、“项目化教学”场地的建设与管理


  “项目化教学场地”是实现“项目化教学”的硬件条件。


  其次首先要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项目化教学场地”可作为骨干专业和示范性专业的硬性指标。其次是学校要重视“项目化教学场地”的硬件建设,加大“项目化教学场地”建设的投人,把“项目化教学场地”的建设工作纳人到学校的工作计划当中。还应加大对“项目化教学场地”的管理力度,使“项目化教学场地”发挥更大的“项目化教学”作用。


  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创建骨干专业课的“项目化教学场地”。加大“项目化教学场地”硬件的投入,加强骨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充分实现“项目化教学”。要求专业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具备专业实践操作的经验,能够熟练掌握专业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最好选用双师型教师,或外聘工厂企业的工程师担任。对“项目化教学场地”要及时整合、维修,保证“项目化教学场地”的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待用状态。改革专业课程的考核,其方式是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现代化职业技术教育采用“项目化教学”有助于改善目前职业技术教育普遍厌学的现象,对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专业课的教学质量都有很大提升,有效提高其专业技能的考证率、拓宽学生就业面、促进现代化职业技术教育建设和发展。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在专业课教学中使用“项目化教学的益处,从而高度重视“项目化教学场地”的建设和管理。


  第3篇: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国际比较研究之现状述评


  郭赫男(科隆大学比较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德国科隆250931)


  摘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国际比较研究,不仅是我们了解他国职教体系及其发展现状的途径之一,也是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本国职教体系的方法之一。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是否仍存在研究“缺口”?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这一研究领域所涉及国别有所增加,主题有所拓展,分专业群或职业群开展研究的趋势明显;但是,仍有研究对发展中国家;对职教国际比较微观层面;分专业与职业群与实证研究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去填补。


  关键词:比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比较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国际比较


  “人力大国”作为我国人力资本的特征之一,鉴于目前我国职教体系尚不健全,亟需完善,出于政策制定和体系完善的目的,借鉴国外已有经验便成了必经之路。因此,职教的国际比较研究在我国职业教育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我国职教国际比较研究的研究现状


  职教国际比较研究既可看作是比较教育学科下的一个研究分支,也可以看作是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学科下的一个研究领域。总的来说,其研究内容就是对职教体系内部的某些现象进行跨地域、跨文化、跨国度的比较。[1]在我国,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在随后的20年里,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研究所涉及的国家或地区较少,涉及的研究对象也较为局限。21世纪后,随着我国对职教的重视程度的逐步提升,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学术成果呈现井喷式增长的趋势,其特点可总结如下。


  (一)职教国际比较研究所涉及的国家或地区增多


  改革开放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职教体系率先迈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但大多数研究仅是对上述国家职教体系进行非系统化的介绍和描述,并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比较研究。21世纪以来,更多国家或者地区的职教体系走入国人的视线,我国学者对其职教体系的研究也逐渐从非系统化的描述性研究模式转向系统化的,同时,与我国职教体系进行横向比较的研究模式。


  若将已有研究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按照地理维度进行划分,则可发现,在我国,几大热点关注的国家或地区为:欧洲的德国、英国、瑞士、丹麦、瑞典、俄罗斯和芬兰;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澳洲的澳大利亚;亚洲的韩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若从经济维度上进行划分,上述国家和地区均属发达经济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德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职教体系因其所具备的独特性而备受我国学者的关注。


  (二)职教国际比较研究的研究对象范围有所拓展


  近年来,将国外职教体系整体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研究模式已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将体系进行分解细化,并从中选取某个或几个组成部分作为比较的对象。财政投入、职教立法、质量保障、教师培养、校企合作和教学模式等则是我国学者较为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般认为,职教国际比较研究的研究对象可归为三个层面,即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以及微观层面。宏观层面的研究对象为制度和体系以及影响其形成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背景;中观层面的研究对象为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课程模式等;而微观层面的比较对象则为具体的教学过程。[2-3]若将上述研究对象划分到这个三层模型中,可发现,宏观和中观层面的研究对象仍是我国职教国际比较研究的热点,而微观层面的国际比较研究则鲜少被涉及。


  (三)职教国际比较研究分专业讨论的苗头略显


  “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名词[4],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其含义也有所区别。[5]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在哪个国家和地区,它所涉及的职业群或专业群的种类是繁多的。例如,在德国双元制体系中共有326个培训职业[6];在我国2010年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划分出了19个专业群。[7]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倾向于将职业教育所包含的各类专业群或职业群进行划一的分析和讨论,而不是对个别专业群或职业群进行独立研究;另一种做法是将以机器为工作对象的技术教育视为职业教育的全部内容,而忽视其他的专业群或职业群,例如经济类、服务类的专业群或职业群。从宏观层面来看,这种做法或许是可行的,因为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职教制度和体系等宏观设置不会因职教内部的专业或职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分。但是若开展中观或者微观层面的国际比较研究时,这种做法就是不可取的。毕竟每个职业群或专业群有着不同的课程模式,且课堂内部的教与学也因职业或专业的不同而大相径庭。


  近几年,已有部分学者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逐步开始对个别职业群和专业群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例如,郑建萍老师的研究领域为经济类专业的职业教育[8],鄢彩铃老师以及谢莉花老师的研究领域则为机械类专业的职业教育。[9-10]可以说,这种分专业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的苗头在我国职教国际比较研究的这一领域中略显,但仍有很大的探索和发展空间。


  二、我国职教国际比较研究的研究“不足”


  (一)将发展中国家作为比较对象的国际比较研究的缺失


  如上文所述,在我国,发达国家或地区常被看作是比较对象,而发展中国家的职教体系却很少被提及。致使这种选择偏好广泛存在的内部逻辑在于这些发达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发达,一部分是缘于当地职教对其经济社会的贡献。通过开展与其的比较研究,可以探寻它的特殊之处,从而将这些特殊点运用于我国职教体系的建设。以上述逻辑为起点的研究体现出了比较教育研究的两个作用,即寻找特殊性和寻找最优模式。然而,比较教育研究还有另外两个作用,即寻找发展趋势和寻找发展共性。[11]为达到后者的两个研究目的,则需选择具有相似背景的比较对象,这种做法也被称为最相似比较对象的研究设计(themostsimilarcasesdesign)。[12]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与其他具有相似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国家做横向对比,进而认识到职业教育在这些具有相似北京的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共性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这类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这一研究空白亟待填补。


  (二)在微观层面进行职教国际比较研究的不足


  微观层面的国际比较研究,更确切地说是课堂内教与学的研究,应该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比较教育研究的重点。[13]在普教领域,尤其是在数学学科,微观层面的国际比较研究早已开展起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4]在德国的职教研究领域,类似研究也已逐渐受到了关注。但其研究范围还仅限于本国内部,相应的国际比较研究还未被涉及。[15]在我国的职教研究领域,类似研究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课堂是教与学发生的场所,是各类教育政策最终落实的地方,同时,也是体现教育质量的最有力的证据。在我国,开展职教国际比较研究的目的多为去寻找国外职教体系的特殊性以及适应我国发展的理想型。但是,仅通过对宏观政策和中观课程的分析去判定某些政策和制度的实效性的做法是欠妥当的。只有通过对具体落实层面的研究,才能更好的判断这些政策和体制是否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理想型。


  此外,开展微观层面的国际比较研究,不仅对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会较多。一方面,研究者需从宏观和中观层面去了解所对比国家或地区的职教体系,这是开展微观比较研究的前提。另一方面,研究者需要走入学校、走入课堂去调查教与学的实际情况。纵然在开展此类研究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但是国际经验告诉我们,通过合理的研究设计,此类研究不仅具有可行性,还具备很高的学术价值。


  (三)分专业群或职业群的国际比较研究亟需加强


  如上文所述,虽然我国已有部分学者开始开展分专业群或职业群的国际比较研究,但是从数量和质量上来看,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是十分欠缺的,所以亟需加强。同样,在我国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一般来说,职业教育的研究人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师范类院校职业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另一类则为具有实际教学经验的职业学校教师。第一类研究者具有很强的学术研究能力,但较少有人同时具备某学科的专业背景;第二类研究者具有学科专业背景,而研究能力较弱。他们在开展某专业或职业的国际比较研究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研究短板。笔者认为,若想解决上述困难,需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师范类院校职业教育专业应重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优化培养模式,在招生过程中优先选择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生;第二,在职业院校教师继续培训的过程中,应将提升研究能力视为培训重点,并鼓励这些潜在的研究者开展某专业群或职业群的研究。


  (四)以实证为基础的国际比较研究尚未得到广泛推广


  在我国,大多数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模式,是将国外的一些政策文本翻译成中文并将其与我国职教体系的相关层面进行并列比较。在这一过程中,“文本分析”则是最主要的数据分析方法。也就是说,研究者所掌握的信息多来自于政府或学校等机构发布的“官方”信息,而非通过直接或间接体检所得来的“实证”信息。而“官方”信息在实证研究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尤其在开展微观层面的比较研究时,上述研究模式更是不可行的。因为,在“官方”信息中很难找到教与学的相关信息。上文中已经提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微观层面的国际比较研究会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重点,那么以实证为基础的研究模式也将成为国际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研究模式。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学者应转变研究模式,从以文本为主的比较模式转为以实证为基础的国际比较模式。


  三、总结与展望


  总的来说,21世纪以后,我国学者在职教国际比较研究这一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所涉及的国家有所增多;研究所涉及的主题有所拓展;分专业群或职业群的研究正在涌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仍存在很多未涉及或需要加强的领域:开展发展中国家的比较研究;开展微观层面的比较研究;加强分专业群或职业群的国际比较研究;以及推广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国际比较研究。通过对上述空白研究领域的填补,不仅能够使我们更加了解国外职教体系,更能够使得我们认清我国职教体系优劣势,从而提出一些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对策和建议,进而为我国建设人力强国这一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


  第4篇:职业技术教育背景下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罗爱敏(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崇左,530511)


  摘要: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前线工作的应用型和技能型高级人才,而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训练熟练的电脑人才摇篮。不断探索技能型职业教育IT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仅是推动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IT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数量的增加,而且还受到质量要求的限制。具体而言,熟练的计算机人才不仅要求他们精通个人技能,而且要求他们通过学习获取信息,并在获得新知识和技能时解决实际问题。


  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和技能型高级人才直接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前线工作,而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是培养熟练的电脑人才摇篮[1]。


  在目前的职业技术学院中,相当一部分高校采用“本科”或“专科”模式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其教学模式和结构仍不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别是对于计算机等实践课程来说,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用性,创新性和知识更新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缺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力[2]。只有学生才能完成大专文凭教育,缺乏适应更新工作的能力。因此,继续探索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计算机技能教学改革,不仅是推动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计算机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1职业教育IT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笔者通过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进行研究,在分析毕业生应用能力与公司多年需求差距的基础上,基于广泛的研究,并通过实际的MDCC[3]。移动开发者大会是对教学过程的极好考验。对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1.1专业定位


  主要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深入分析计算机专业就业及相关岗位领域,分析计算机行业人才,辅以学校教师,在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计算机专业将面临领域和职位。像索尼,三星,华为这样的成熟企业并没有回避人才再培养的问题。他们重视技术人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但只希望他们能够有效降低再培养的成本。一些新的或小型计算机公司开发的一些软件大多是学生在学校没有联系过的软件。因此,他们对刚刚退学的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求毕业生能够很快掌握新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迅速为客户提供安装,维护等服务。这要求我们的学生在上学期间有全面,系统的培训和培训机会。学校应树立社会对企业需求的认识,以满足专业人士的需求为依据进行专业定位,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避免盲目培训,取得更加有效的成果。


  1.2人才规格


  从职业生涯分析开始,首先要澄清的是与专业人员相对应的职业岗位,您可以设置课程的来源。例如,网络管理人员,对本行业的位置,它是一个计算机网络的服务器系统软件和应用程序软件的计算机网络硬件(网络服务器,网络交换机,连接线,控制服务器,计算机等)来监视日常运行网络LAN进行维护工作,视频会议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的硬件(微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包括打印机),并负责系统软件的演示,建立网络用户和远程用户,变化的,删除,网络权利分配,密码设置等完成的提案,更新,取消了升级,通过专业位置艺术和任务,分析,以便澄清我们的规格必须培养人才,知识的学生成为一个专业职位,能力,创建一个课程,为技术应用的知识,能力和质量培训设定目标[4]。


  1.3课程体系实践环境


  我们将构建和完善实验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改进课堂教授和学习。创建一个开放场景实验。开放实验室,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被动”为“积极探索”,学生进步和不敢激发使用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学习以全面的方式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和培养。发展自己,发展自己。这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开发团队合作精神的能力,问题意识,创新能力,良好的个人素质,学生,将有助于发展。谁掌握了具体的专业知识,以提高两个综合性,开放式设计,实验的结果具体做法,对学生,学生没有在实验指导的正常过程中相应的知识谁敦促角色反映一些未在实验指导中反映出来的项目,以确保进一步实施综合性知识使用。


  1.4课程内容


  职业资格能够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实际劳动标准和计算机标准以及职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水平。职业资格证书被视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被融入到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中,保证了学生的工作资格认证的相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质量评估是一个社会更改为评估。


  1.5加强计算机专业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现代专业的重要特点如下。虽然科学部门的详细分类的基础性,但社会和专业生产力的科学研究结果显示出全面的发展趋势,但社会分工日益变薄跨专业知识和技能交叉专业和新兴职业所需的大部分技能和知识越来越高于传统职业所定义的内容。这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且是许多职业的共同基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呈现出强劲的态势。其受欢迎程度意味着更多的人使用电脑作为工具,而计算机大学生比其他熟悉电脑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逊色。一般现象。作为一名纯粹的电脑学生,就业渠道大大减少。


  因此,信息技术和其他领域的整合是其他学科的补充学习工具。作为计算机专家,我们会加大这方面的课程力度加大计算机科学其他领域的整合力度,当然我们不能做任何事情,但是根据选修课程的方式,其他人知识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在知识领域的认识。对于负担得起的学生,建议学习第二专业。


  2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课程设置


  2.1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


  现代课程的内容不是实际应用的概念,而是基于知识本身的逻辑。课程选择和设置应适用于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专业课程科学与文化课程强调知识完整性,逻辑系统性,并运用原始知识的理论逻辑来实施教材。忽视实际操作的实用性,强调理论知识,在获得大量专业知识后不会帮助实际操作,实际上并没有把握知识的本质,性功能而且,商业适用性,教育课程的内容和今天职业技能教育所需的技能和素质是分开的。


  这种设置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必须涵盖职业教育计划,在职业技术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关注当今的社会形势大胆改革计算机课程。与他们的编辑成员一起,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管理操作设备,维护工作,执行编程的实际操作,计算机专业知识,知识结构原理和计算机维护而且从任务人员那里可以看到没有更多的软件开发需求。教授设置计算机课程主要是维护正在运行的课程内容,并且可以在工作场所有效使用。例如,编程和开发和计算机维护等课程内容等实用课程的增加将加深学生对计算实际行为和结构的理解。计算机上有大量的实际应用,具有理论知识和教育工作人员,在执掌编译时,为了履行其职责,计算机专业知识得到有效的教育,为了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将学习高质量的工作。


  2.2教学内容要有利于日后岗位职责执行质量


  作为职业技术教育背景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是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潜艇为例,许多计算机被用于潜艇装备。它在一台计算机上显示图像和表格页面,管理鼠标和键盘,另一个用于数据控制,数据收集,处理和定位计算。有些机器不能清楚地区分计算机设备,但可以完成攻击计算,但内部计算机是一个智能版本。为了配合这项工作的责任,给计算机的教导,第一,指着指导,罢工,如键入您的计算机键盘上,包括态度,计算机系统在第二,调试安装,主机与设备之间的连接,文件计算机组件的识别和检测,如保存,创建,交换和其他基本操作,键盘识别和检测,电源识别和检测


  3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课程已经被改变,这是职业技术教育的背景。在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中,有必要调整课程设置,选择讲座内容,并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在教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新的教授的概念和方法,如为计算机教育改革和实践奠定基础,积累相关经验,不同层次课程和教授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