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振周 何晓琴
摘 要:本文以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升级高技能人才奇缺为背景,对高技能人才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重点阐述了院校培养、企业培养及双元培养三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院校培养 企业培养 双元培养
一、高技能人才需求背景
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支撑经济高速发展的一大因素——人口红利优势渐失,导致社会用工成本上升。转型中的中国开始寻求“机器换人,电商换市”,这使我国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由原来的 “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特别是作为社会产业发展支撑的制造业,高技能人才需求比例大幅上升,带来了高技能人才“量”上的大幅需求。另一方面,处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中国,社会生产方式由原来的简单加工向精细生产转变,导致社会对高技能人才“质”的需求提高,他们既要能解决高难度操作问题,又能完成工艺编制、技术革新、产品研发等任务,同时还要适应能力强,可以适应日益普遍的岗位流动。然而,与当前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我国高技能人才不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供应奇缺,社会产业转型升级正倒逼技能人才培养向高技能方向发展。
二、高技能人才内涵分析
当今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认知比较滞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了解局限于一些简单的层面,如操作工、体力劳动、一线工作等,粗浅又不完整。而如何对一种人才进行有效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内涵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本文对高技能人才的界定基于以下两个视角。
1.岗位技能的高端化
如前所述,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产品品质的提升、技术要求的提高、设备设施的升级等,为高技能人才的界定提供了第一个视角:高技能人才应具有高、精、深的操作和控制能力。具体讲,这类人才要能进行高难度的生产加工,生产出高精度、高品质的产品,完成难度较大的加工任务,还能操作现代高端设施设备,是某一领域的“专才”。如机械加工的高技能人才,不仅具有高难度、高精度的加工和编程技术,还能操作多轴加工中心这种高端设备。当然,随着社会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这类人才仍将继续向综合性方向发展。
2.工作岗位的智能化
随着社会产业升级的推进和工作范围的拓宽,多种岗位领域开始交叉、整合,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变革,为高技能人才的界定提供了第二个视角:高技能人才不仅有解决综合性操作难题的能力,还应具备工艺流程编制及生产管理、协调、组织培训的能力。具体讲,这类人才不再局限于单一技术的深度,还能够利用综合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并能够有效地协调、组织团队进行技术攻关,把设计图纸转变为实用的高品质产品,对岗位或工种的流动也能够轻松应对,是能够利用头脑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进而调动储备的知识、技能进行一系列操作、优化、组合的综合性人才,其表现为具有较高的心智技能。现在出现的有专业背景的车间主任、工艺设计师等都属于该视角下的高技能人才。
三、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面临高技能人才奇缺的局面,国家加大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在政策层面对技能人才的培养给予扶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逐渐由企业的岗位成长向院校培养、企业培养和双元培养发展。
1.院校培养
高技能人才的院校培养任务现在主要由技师学院、高职院校及正在转型中的应用型大学承担。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我国的高职院校还不能及时对其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因此也导致现阶段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院校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是对高技能人才认知统一,结合社会需求的变化,明确培养目标,并在具体培养模式上贯彻:
(1)知识技能拓宽。随着操作技能的高端化、工作范围的拓宽及新的设施设备的涌现,知识技能的宽、广就成为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题中之意。要整合教材,改变教学模式,注重行业、企业通用技能培养及专业关联技能培养,为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打基础。
(2)能力提升。操作技能的高端化及工作岗位的智能化,要求院校以知识、技能的教学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多动手,勤动脑,精炼技能,提高综合能力。同时,还要通过一体化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的方式加强学生面对工作任务的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体化教学重点在实战,通过面临的真实工作任务,去攻克技术难题、深化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在该阶段,院校要有意识地吸纳合作企业参与,如现存的研修式教学中,校企合作确定一体化典型工作任务,提供院校、企业的“双导师”及“双研修场地”,使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现实。
(3)个性培养。在平时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开展文体艺活动和相关社团建设,渗透学生的素养教育,通过企业文化宣传、7S管理、职业生涯课程、“两创”教育等加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选修深造的机会,如开设选修课、第二专业,组建创新创业工作室、技术服务队、特训队等专业社团,为学生个性培养提供平台。
2.企业培养
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要改变现在岗位长期磨炼成才的现状,这种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周期太长,且只有精、深方向,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企业要树立人才第一的观念,加大在岗职工的生涯引导,为有学历、有经验的员工提供成才平台,通过轮岗、选送培训及内部培训等途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及人才储备,为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渠道。
3.双元培养
双元培养是院校培养和企业培养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比较接近于德国“双元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发挥校、企双方优势。企业主要培养操作技能及应对实际工作环境的能力,院校主要提升人文素养、专业理论、新技术、综合技能及方法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网络教学正在普及,为“双元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使对在岗职工的学历和技能教育实施双元制培养成为未来的方向。双元培养过程的实施,有利于“双证制”的落地,能够实现企业标准和技能标准的统一,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市场接轨,有利于学生的优质就业。
同时,当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如技师,其培养和鉴定还没有统一,仍以终结性社会考核方式鉴定,导致培养注重“技能应试”,不重视能力。因此,应尽快将现在的院校试点鉴定进行推广,重视过程性评价,推动能力培养。双元培养和企业培养模式中,还存在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不强、企业评价的自主权还不够等问题,且企业自身的培养热情和积极还未完全激发,这些都有待随着转型中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而逐步解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章振周.技师学院研修式技师培养课程体系的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14(8).
[2]胡彩霞,檀祝平.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高职教育功能新定位[J].职教论坛,2014(22).
[3]裴云.高职教育中“高技能人才”认识若干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4).
(作者单位:章振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温州技师学院;何晓琴,温州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