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成人教育学论文范文,成人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传统服饰文化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策略选择与翻译原则

  • 投稿可笑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536次
  • 评分4
  • 62
  • 0

沈琳琳

摘要:传统服饰文化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应倡导艺术理想和人文精神的素质教育,注重专业技能的系统化教学。同时,传统服饰文化在对外翻译的过程中,还要遵循准确传达传统服饰品的功能性、准确表现传统服饰品的文化属性、准确表达译文的原味性、使文章具有可读性等基本原则,以达到文化交流的完整、顺畅。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传统服饰文化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基于传统文化的服饰语言外译研究”(项目编号:2013SJD740023)

作者简介:沈琳琳,女,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翻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1-0027-03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史,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中华服饰文化同样是构成世界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党中央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提出,大量的传统服饰文化被介绍到海外,各种传统服饰文化的书籍被翻译成各种语言文字,关于中国服饰文化的论述也开始散见于西方各大主流杂志。然而,在现今对外文化传播中,对外翻译具有我国传统服饰文化色彩的专业词汇或者语篇的状况却是不容乐观。我国多数专业外译工作者在翻译传统服饰文化时常常遇此困境,即用英文很难确切表达其所述的文化意境,故容易导致译文被国外编辑所误读误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文化交流受阻。

随着传统服饰文化著作外译数量的日益增大,也给英语翻译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个较大的考验,如何准确理解和翻译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已成为外语语言学习和英语翻译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英语翻译教学中的策略选择

服饰专业英语对外翻译承担着弘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任务。如何平衡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语义的差异性,让世界了解中国服饰专业语义与语境,是目前翻译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因此,在英语翻译教学中,要使学生准确对服饰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翻译,需要进行大量汉英翻译的日常训练,同时提高学生个人对中国服饰文化术语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具体而言可实施如下三个策略。

(一)拓展课程教学是有效提高外译服饰文化语言表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历史的长河中,各个民族特别是汉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并极具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语言体系,其中涵盖了一些特定的非概念性的民族文化语义,即“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人们的任何想象”。[1]民族语言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诠释物质世界、人生、社会的直觉和理性。理解和翻译这些语义不能仅仅依靠字典进行浅显的释译,其中包含了词源学、国情文化学、历史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因此,有必要将外语教学与科研和多元文化知识并重结为一体。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汲取教学材料语言特色和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注重渗透中国文化,如结合服饰专业背景导入相关传统服饰文化知识,将语言、专业与文化更好地融合在拓展课程学习中,帮助学生分析服饰文化术语的准确内涵,使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在目标语中予以表达,尽量避免服饰文化形象的扭曲和变形,坚持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训练,督促学生持之以恒,其翻译能力定会有所进步。

(二)教师指导学生参考汉英书籍进行研究性学习

寻找质量上乘的相关英文版本,对中国服饰文化的材料进行研究性学习,详查其中的服饰术语,理解并掌握专业学者如何将服饰文化进行神形兼具的翻译精髓。例如,由Gourmand Books出版社出版《A Collection of Contemporary Han Folk Costumes》的英文版本,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介绍了大量的汉民族服饰品及服饰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中英文版本相互对照,结合中文版的专著《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全集》,教师介绍相对应的翻译内容,学生讨论翻译的方法和技巧,以此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三)教学中实施以教师与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和语言的文化认知与学生的内在认知互动的双重教学模式

在不断累积的英语翻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以便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艺术与文化内涵,形成一种由感性—理性—感性—理性的升华过程。同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翻译实践的交流,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分组进行服饰文化翻译或服饰术语翻译,课后通过登录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讨论,共同探讨服饰文化术语翻译的规律和具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与此同时,注重艺术理想和人文精神的素质教育,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摸索多种教学模式,达到教与学的互动、共融与共生,如实例赏析、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比较及辩论,等等。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往往会产生许多闪光点和有深度的见解,从而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并在外译时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传统文化的意境。如对民族服饰的材质、构造和图案等的诠释,通常会用到汉语词语或短语的典故,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积淀和提炼的产物,往往包含着不同的历史背景或著名的历史事件。所以在翻译实践时必须准确把握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联系两者的哲学思想、思维方式、文化艺术、社会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来考虑,对两种语言的语义、语构和语用等有更为广泛和深刻的了解,这样才能有效表达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意涵。

二、传统服饰文化外译的基本原则

服饰文化中有许多专业性强、文化倾向明显的词句,翻译不当容易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偏差,对于外国同行来说往往难于理解。特别是极具传统文化色彩的诗词歌赋、各种服饰所特有的习语以及寓意悠远的词句,尤为彰显民族文化特色,内涵深远。[2]故在外译的过程中,要做到对原文的理解与译文的表达一致,准确表达译语词义,以传达要表达的意思和内容,且译文要流畅,风格要相符。不能生搬硬套地直译,否则,译出的篇章内容、寓意、风格与原文有差别,中国文化的深远“意境”就很难被外国读者理解了。正如英国语言学家Robert Robins所说,尽管具有迥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不同结构的语言相互之间可能对译,这证明语言决定论是错误的;而这种对译所产生的困难则证明语言相对论是正确的。[3]

崔永禄在《试论中国经典文献外译的几个原则性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在传统经典文献外译的时候,要有4个准则,即:(1)要传达经典文本的内容;(2)保留中国文化的特征和原貌;(3)再现中国的艺术和创作语言水平;(4)译文要流畅,有较好的可读性。[4]

这些原则同样适用于传统服饰文化的翻译教学工作。具体而言,在传统服饰文化外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准确传达传统服饰品的功能性

服饰品作为人类穿戴之物,首先是为人类所服务的,每种服饰品都有其各自的功能和用途。因此,在翻译的时候不能忽视服饰的功能性,即要告诉读者所阐述的服饰品是做什么用的。比如很多传统的服饰品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对于外国人而言从来没有见过或是听说过。以民间传统服饰品“云肩”为例,如果直接做简单的音译——“Yun-jian”,那么就有必要在其后进行相关的阐释:a kind of shawl,a women’s distinctive and decorative accessory wrapped around the shoulders,which is made of colored silk brocade and embroidered with four symmetrical and connected moiré pattern.这样的补充便可使英语读者一目了然。而只有使读者明晰了服饰品的功能,才能展开后续的文化解读,否则便会有不知所云之嫌。同时,这也是服饰文化对外翻译过程中常常忽略的地方,因为当前国内翻译的过程往往是以中文文本为基础进行的,对于中国读者而言这些无需过多介绍,而在外译过程中对这些在汉语原文文本中缺失的部分进行有效的补充说明是必不可少的。

(二)准确表现传统服饰品的文化属性

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传统民间服饰都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其中包含了强烈的情感因素。以绣荷包(embroidered pouch)为例,即:当我们站在儒家人伦观的圆弧上,它是“三从四德”的载体;当我们站在风俗的圆弧上,这件绣荷包又有可能成为一件定情物;而当我们站在审美的圆弧上,则绣荷包又是一件手工艺术品。如何让外国人理解这多重的社会、伦理、风俗、美学等文化角度的含义,翻译时,一方面,必须不能脱离上下文语境,另一方面,必须考虑外译时具体语言单位所处的民族、民俗、审美习俗等文化背景,尽量揭示其隐含的民族文化语义,即礼教中的“三从四德”(wifely submission and virtue in Confucianism——thethree obediences(in ancient China a woman was required to obey her father before marriage,and her husband during married life and her sons in widowhood)and the four virtues(fidelity,physical charm,propriety in speech and efficiency in needle work),男女爱情的见证物(a token of love for male and female),以及美轮美奂的民间艺术(the magnificent handmade folk art)。

(三)准确表达译文的原味性

在译文时务必符合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通过对原文的深层次理解,转化为译文的语言形式表达出原文的意蕴,做到“意译”(free translation),这种形式常常用于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意境悠远的古诗词的翻译中。如清代戴九灵的《插秧妇》就是对江南水乡地区的女性穿着水乡服饰在田间劳作时诗一般美丽的画面进行由衷赞叹:“青袱蒙头作野妆,轻移莲步水云乡;裙翻蛱蝶随风舞,手学蜻蜓点水忙。”As Dai Jiuling of the Qing Dynasty described in the book named 《Rice-transplanting Women》:“Working in the paddy field with blue clothing and cowl,walking swiftly with well-paced steps along the footpath;Swaying the skirt like butterflies dancing with the wind,swinging the handslikedragonflies skimming the water surface.”译文的每个单句以现在分词引导,展现出一幅江南水乡俊俏的姑苏女子在田间劳作的生动画面。整个画面有静有动,可以想象只有在那种场景里,水乡服饰才会发出超自然的魅力,这种高度统一的场景就如同是天成的,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真正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合一。不仅在形式上、在色彩上,而且在整幅画面所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地域文化内涵上都独树一帜,已逐渐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审美文化。

(四)使译文具有可读性

在英语翻译过程中,将原文的内容融入译文中,做到一气呵成,巧妙地传达原文的含义与风格。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双语文化或语言差异很大、难以直接用英语语言表达却又可以直观理解的服装专业词语或者古代的一些书名,特别是一些用四字成语表达的绣品图案。如服饰品六幅头围裙(ichnography of six-panel apron-like skirt)、穿腰束腰(waist skirt);工艺中的许多名称如“百纳”(Baina:a kind of craft with thick needle stitches to assemble and consolidate several pieces of cloth);典籍《神龙经》中:“玉桃服之长生不死”(peach is a kind of divine fruit in mythology representing longevity);服饰绣品图案:长命富贵(longevity withwealth and honor)、瓜瓞绵绵(melons representing the flourishing of descendants)、凤戏牡丹(phoenix playing with peony)、五福捧寿(five bats clustering around a character is a symbol of blessing and longevity);审美上的“锦上添花”(add brilliance to the present splendor)。如上述所举,既能准确、生动地译出中文句词的含义,又能传达出汉语语言的风格特点,阐述贴切传神,完好地保持了原文原意的丰姿,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沈琳琳.教学科研中传统服饰文化外译的创新实践[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4):362-364.

[3]伍铁平.语言与思维关系新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4]崔永禄.试论中国经典文献外译的几个原则性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46-47.

[责任编辑 陈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