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成人教育学论文范文,成人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成人教育学构建研究的历程与展望论文(共2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4-06
  • 阅读量221次
  • 评分0

  导读:对于毕业生来说,想要顺利的毕业,论文写作就是最重要的一个考核,但是往往很多人对论文写作都比较茫然,不知道应该从何下手,本论文分类为职业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成人教育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70年的历程与展望


  张典兵1,张忠华2(1.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018;2.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摘要】采用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进行回顾,其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思想孕育、初步探索、学科形成和反思深化四个阶段,每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主题嬗变和突出特征。展望未来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必须注意澄明成人教育内涵与定位,廓清成人教育学学科边界与范围,均衡建构成人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充分彰显成人教育学学科中国特色,切实转变成人教育学学科研究范式。


  【关键词】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虽然那时还没有出现成人教育的名称,但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成人教育以扫盲教育、工农教育、业余教育、函授教育等不同形态,融入到共和国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洪流之中。伴随着成人教育实践的深化和丰富,成人教育学逐渐从教育学学科体系中脱颖而出,成人教育有了自己的“学”,有了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研究范式、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而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又指导和促进成人教育实践功能的有效发挥,成为推动成人教育改革深化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根本保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梳理和反思,不仅能厘清成人教育学学科发展的脉络,明晰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取得的成就,也能在此基础上探寻成人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内在规律,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70年的历程


  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外国来看,成人教育学都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无论是在中国古代“游学教育、养士教育、书院教育和社会教化教育”所蕴含的“丰富而朴实的成人教育经验”中,[1]还是在古希腊智者、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所构筑的“理想的”、“美好的”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里,都已经出现了成人教育学的端倪。说它年轻,是因为真正意义上“成人教育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由德国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尤根·罗森斯托克·胡塞最早提出的。[2]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研究起步更晚,一般认为它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所经历的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思想孕育阶段(1949—1977年)


  共和国成立伊始,成人教育就被纳入到“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这一战略框架中,成为提高人民群众政治意识和劳动技能、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一时期成人教育的名称几经变换,先为社会教育,后改称为工农教育、干部教育、业余教育、扫盲教育和函授教育等。1950年10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成人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以法令的形式得以正式确立。1951年5月,党中央决定成立“扫盲工作委员会”和“职工业余教育委员会”。1955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全日制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函授、夜大学教育工作的通知》等,这成为成人教育由“业余”向“专业”过渡和转型的重要标志。1960年2月,《关于农村扫盲、业余教育和今后工作方针任务的报告》发布,重申了文化教育与技能教育同时开展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开启了成人教育由单一文化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战略转变。1964年4月,教育部组织召开了全国农村业余工作会议,特别指出“农村业余教育”要坚持“生产、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崭新要求,我国城乡成人教育由此进入到同步发展的新阶段。


  该阶段制定和出台的这些法规、政策与文件,对成人教育实践起到了明确方向、把握重点、规范引导和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成人教育的恢复和发展。同时,对这些政策、法规和文件的解读,在成人教育实践中所开展的各种探索,以及所进行的经验总结与升华等,也必然提升人们对成人教育这一特殊领域的理论认识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孕育了成人教育学学科产生的思想基础。


  2.初步探索阶段(1978—1989年)


  1978年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的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自此之后,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时期,成人教育实践及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也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1984年6月,成人教育的全国性组织——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成立,挂靠在教育部,标志着我国有组织的群众性成人教育科学研究的开端。1985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次国际成人教育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我国派出了以高沂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会议,高沂、姚仲达、诸君汉、关世雄等参会者分别在大会和委员会上做了精彩的发言。1985年9月,我国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正式统一并使用“成人教育”这一概念。1986年12月,第一次全国性成人教育工作会议在山东烟台召开,会议制定并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详细阐明了当时及其后一段时期成人教育的发展目标及工作任务。这成为成人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成人教育发展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这一阶段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表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1)开始翻译和介绍西方成人教育著作和成人教育思想。主要有:美国学者达肯沃尔德与梅里安合作出版的《成人教育——实践的基础》(1986)和诺尔斯的《现代成人教育实践》(1989)、《非正规成人教育》(1989),以及加拿大成人教育学者罗比·基德的《成人怎样学习》(1989)等。这些著作对成人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成人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成人学习者的独特性及其对成人教育的制约等,展开了全面分析和深入探究,开阔了人们的研究视域,启发了人们的创新思维,为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2)在这一时期我国出版的成人教育方面的著作中,已经看到了成人教育学的身影。如熊华浩的《成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987)、王文林等人的《成人教育概论》(1988)、王茂荣和朱仙顺的《成人教育学基础》(1988)、叶忠海和高本义的《成人高等教育学》(1989)、秦向阳的《成人教育学》(1989)等。这些成人教育著作,虽然研究的对象或范围比较广泛,但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切入到成人教育学学科领域,使我们看到了“成人教育学”的雏形,标志着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已经进入到初步探索时期。


  (3)成人教育学学科外在建制基本确立。一方面,《成人教育》、《北京成人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研究》等一批成人教育的专业杂志创办,为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平台。另一方面,成人教育研究机构相继设立,如1979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设立“成人教育研究中心”,其后许多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也纷纷效仿成立成人教育研究机构,同时包括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在内的各个层级的群众性成人教育学学术团体也在1981年之后相继成立。这些专业研究刊物和研究机构的出现,昭示着成人教育学学科外在建制的基本确立,为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科形成阶段(1990—2007年)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成人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能够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高的新要求,成人教育需要自身的不断规范和完善。1992年,作为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成人教育学被纳入到《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其代码为880·57。此后,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始招收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这为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提供了研究群体的支持与良好的契机。而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确立了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国策,成人教育成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因之得以全面快速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开始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成人教育学学科逐步走向形成和独立。这一阶段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表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成人教育学著作的问世。主要有陈明欣等人的《成人教育学》(1995)、张维的《成人教育学》(1995)、叶忠海等人的《成人教育学通论》(1997)、王北生等人的《成人教育概论》(1999)、黄富顺的《成人教育导论》(2000)和祝捷著的《成人教育概论》(2006)等。成人教育学是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成人教育学学科独立的重要标志。这些成人教育学著作虽然逻辑起点和认识视角不同,但它们所建构的成人教育学的逻辑体系和内容结构,无疑促进了成人教育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2)成人教育学工具书的出版。主要有关世雄编纂的《成人教育辞典》(1990)、纪大海和赵家骥主编的《成人教育百科全书》(1992)和齐高岱和赵世平主编的《成人教育大辞典》(2000)。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术语和话语体系,而工具书的出版恰恰能够对之加以规范和统一,为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和成人教育实践提供良好基础。


  (3)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论文的发表。高志敏(2001)从不同维度解读了成人教育科学的内涵,回顾了成人教育学学科的历史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展望;张夫伟(2003)对成人教育学学科的独立性、学科建设的价值及其目标定位等进行了探究和论述;韩钟文和杜以德等人(2005)明确了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并从“以经验性的‘成人教育问题’的形态存在的成人教育学科的‘胚芽’、介于问题与学科之间的成人教育研究的专题、成人教育基础性研究学科、成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成人教育学科群中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成人教育的跨学科或科际整合性的研究、元成人教育学的研究”等7个序列,[3]对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科学建构;黄瓅和霍玉文(2006)针对“元成人教育学”所关涉的几个基本问题展开了深度反思与澄清,等等。这些论文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针对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有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专题探究,拓展了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思维,丰富了人们对成人教育学学科的理解和认识,自此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走上了科学化和规范化之路。


  (4)成人教育学硕士学位点逐步设立。1993年,华东师范大学获批我国第一个成人教育学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在我国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首次把成人教育学学科列为教育学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此后,曲阜师范大学(1998)、西南大学(2000)、北京师范大学(2000)、同济大学(2000)、四川师范大学(2000)等高校先后建立成人教育学学科硕士点。成人教育学硕士学位点的设立,意味着成人教育学学科专业人才和研究群体的形成,这对成人教育学学科形成和发展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基础性和内核性的意义,成为成人教育学学科独立和发展繁荣的关键。


  4.反思深化阶段(2008年至今)


  2008年是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第30个年头,各行各业、各个层面都进行了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反思,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也是如此。从2008年到2010年,成人教育研究者立足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了成人教育学学科在未来能够不断走向成熟,对改革开放30年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开展了梳理、回顾、反思与展望。①从学理上来分析,当一门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回顾前一阶段取得的成果,反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展望未来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和对策,对于该学科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同时,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时代的到来,传统以“学历教育”为主导的成人教育,其局限性愈益显现,成人教育的转型发展已势在必行。“据统计,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的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相关年会主题均以‘转型’为研讨重点,探究终身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转型问题。这种转型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成人教育自身的一种创新和调整,势必涉及作为成人教育基础性工作的学科体系建设优化”。[4]要想摆脱这种不利局面,实现转型和发展成功,成人教育就必须加强自身学科建设,更新学科建设理念,优化学科结构,塑造学科品牌,搭建学科平台。这必然会激发专家学者的研究热情和研究动力,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开始由“自在”走向“自为”,由“学科独立”走向“学科深化”和“学科成熟”。这一阶段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表现为以下几个鲜明特征:


  (1)成人教育学的结构体系日趋成熟。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成人教育学著作,一是叶忠海教授编写的《现代成人教育学原理》(2015),它对成人教育学的框架结构和基本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创新,秉持“以成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彰显“促进成人终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沿着“成人的成长和发展”的主线,从成人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展望、成人教育的理论基础、成年期诸阶段的教育原理和设计、各类形态的成人教育等四个方面,构筑起现代成人教育学崭新的理论体系。二是高志敏教授编写的《成人教育学科体系论》(2017),它对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探索,从伦理与纲领、性质与目标、意义与作用、源点与路向、内容与边界、空间与方法等角度,以批判的眼光对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及其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2)成人教育学学科“中国化”探索。从世界范围的成人教育学学科发展历史来看,成人教育学学科最早产生于西方,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是在吸收和借鉴西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正因为如此,有研究者认为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是一个“舶来品”,不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精神品格,更不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象”。因此,在改革开放40年和建国70年的今天,很多学者提出了成人教育学学科的“中国化”或“本土化”问题,②认为它要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要想超越传统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窠臼”,要想发挥自身对成人教育实践独特的价值引领作用,就必须进行“中国化”和“本土化”的改造,形成中国特色的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


  (3)研究方法上进行大胆尝试。传统成人教育学学科研究更多的是采用“经验导向研究范式”和“理论导向研究范式”,这些范式在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初期往往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网络时代,紧跟‘互联网+’的国家战略,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重铸一个各种成人教育思想在此交汇、各样成人教育观念在此交锋、各类成人教育研究流派在此成长的新型研究范式,无疑是成人教育研究范式变革的主干走向”。[5]


  (4)《中国成人教育》成为重要平台。从2014年开始,《中国成人教育》杂志就开辟了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专栏,几乎每期都有相关的论文,研究内容涉及成人教育学学科的公共价值、成人教育学学科的定位与边界、成人教育学学科的基础与逻辑起点、成人教育学学科的结构与体系、成人教育学学科的研究视阈与范式等。这种依托学术杂志平台开展的学科建设的探索与研究,对成人教育学学科的深化发展和走向成熟,提供了坚实的学理支撑。


  二、我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未来展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成人教育学学科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初创到成熟、从成人教育学到成人教育学学科群的历史跨越。但是,站在今天这个崭新的时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引发的时代变革、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理念的逐步确立、成人学习心理学的日益深化、成人教育实践的不断推进,对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才能推动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达到一个新高度。


  1.澄明成人教育的内涵与定位


  成人教育学研究的是成人教育现象领域的特有矛盾性,目的在于揭示成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性,这一点是学术界一致认同的。然而,从成人教育学学科研究历程来看,学者们对成人教育内涵的争论却一直未曾停止过,形成了“对象说”、“内容说”、“目的说”、“行为说”、“综合说”等不同观点。成人教育学学科研究的逻辑起点就是成人教育概念的澄明,惟其如此才能揭示成人教育学学科及其学科体系构建的本质和规律。如果说人们对成人教育的内涵和定位仍存在争论,甚至连一些常识性的关系都不能加以厘定,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要想取得根本性突破是不可能的。其实,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就已指出:“对今天世界上许许多多成人来说,成人教育是代替他们失去的基础教育。对于那些只受过很不完全教育的人们来说,成人教育是补充初等教育或职业教育。对于那些需要应付环境的新的要求的人们来说,成人教育是延长他们现有的教育。对于那些已经受过高级训练的人们来说,成人教育就给他们进一步的教育。”[6]我们认为,成人教育的核心意涵是指成人为满足自身工作、学习、生活及个性发展需要,所开展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其对象是需要接受再教育的成人,其目的是促进成人的学习和个性发展。


  成人教育的准确定位,需要辨清其与函授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等的关系。在我国,成人教育是由函授教育发展而来的,20世纪90年代之前更多的是使用函授教育的概念。函授教育主要是一种运用通信方式所开展的远距离教育活动,其教学环节包括自学、面授、答疑、作业、考试、毕业设计(论文)等。函授教育属于成人教育的一个下位概念,是成人教育的一种特殊教学形式。继续教育概念的使用始于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既是由成人教育向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职业教育重在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它与成人教育在教育的目的、要求、对象、内容、形式等方面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叉,也分别有着各自的独特个性,二者“呈现出和谐共促的发展态势,将长期处于交叉发展状态,共同为终身教育发展铺平道路,融合发展可能是二者末来发展的主流趋势”。[7]终身教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人生全程的教育,它更多表现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因而是成人教育的上位概念,对成人教育发挥着理论引领作用,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综上所述,在倡导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当下,必须坚持以成人及其学习为对象,以继续教育为主导,以职业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函授教育特别是远程教育为发展方向,把成人教育定位于一种全民化教育。


  2.廓清成人教育学学科边界与范围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科独立一方面意味着某一特定研究领域走向了成熟,另一方面表明了该研究领域达到了较高的制度化。换言之,学科独立或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其自身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边界”的确立和清晰,由此该学科研究也就明确了自己的学术规范,“学科构成了话语生产的一个控制体系,它通过同一性的作用来设置其边界。而在这种同一性中,规则被永久地恢复了活动”。[8]学科边界的划定与廓清问题,既是成人教育学学科研究和理论体系建构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攸关成人教育学学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正因为如此,我国学者一直关注该问题的分析和探究,并对成人教育学学科边界“模糊”现象进行了批判:“作为学科的成人教育学,由于在发展中始终未完成‘话语生产体系’的建构任务,致使研究工作缺乏内部的同一性和学术规则,研究选题随心所欲、研究成果千姿百态,导致严重缺乏对话与交流的基本平台。”[9]仔细分析其中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成人教育学学科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它虽脱胎于教育学学科,但又与之存在巨大差异,一些相对成熟的问题研究领域便难以形成;另一方面是由于成人教育学学科研究缺乏与专业人员、研究群体以及鲜活实践的积极对话和有效沟通,致使其“自我封闭”或“自我欣赏”,失去促进自身发展的原生动力。


  成人教育学学科边界问题的廓清,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用力:其一,进一步明确成人教育学学科研究对象,保证成人教育学学科的独立定位。法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指出:“一门科学只有在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个性并真正独立于其他学科时,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一门科学之所以能成为特别的学科,是因为它研究的现象是其他学科所不研究的。”[10]由此可见,成人教育学学科只有拥有自身独立的定位,厘清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学科繁荣。其二,聚焦成人及成人学习,充分彰显成人教育学学科特色。从成人教育学学科发展历程来看,虽然成人教育学仍属于一门“新兴”学科,但其以“‘成人性’作为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角度为起点”的特色却是十分鲜明的,“成人教育这一研究对象比传统的学校正规教育领域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现象更繁复”。[11]其三,坚持“学科互涉”的研究取向,在交流互鉴中促进成人教育学学科深化。“任何科学只有当其尝试用其自己的方式,并与其邻近科学一样有力地说明自己方向的时候,它们之间才能产生取长补短的交流”。[12]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也是如此,它不能存在于“真空”之中,孤立于其他学科之外,唯有与相关学科密切联系、取长补短、良性互动,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3.均衡建构成人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和完善,学科体系基本结构的均衡构建往往发挥着基础和关键作用。均衡完善的学科体系既是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成人教育学学科不断发展并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学科体系基本架构是学科研究对象、范畴等的具体化展示,是学科‘有机体’各部分相互连接、相互支撑的立体化组合,是学科体系理论建树、实践拓进的方向性指导”。[13]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有着根本性不同,教育学学科的基本原理及其规律并不能机械照搬到成人教育学学科之中。因此,成人教育学学科必须研究和构建具有自身话语体系和成人特色的理论体系。其实,中国学者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成人教育学、成人课程与教学论、成人德育论、成人教育管理、成人教育史、成人心理学、成人学习学、成人教育哲学、成人教育社会学等分支学科纷纷问世。它们或者用成人教育原理来研究某一领域的现象,或者是与其他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边缘学科,虽然稍显稚嫩,远未成熟,但却扩展了成人教育学学科研究的视阈,极大地丰富了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


  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均衡构建,是一项十分繁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坚定不移凸显“成人”价值取向和学科特色。契合成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立足成人教育实践的现实需要,充分考虑成人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发展等的关系,聚焦成人教育学学科的独特性质和本质规律,精心设计成人教育学学科架构,科学搭建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其二,积极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丰富营养。成人教育学学科需要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地从诸如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管理学等学科中汲取养分,才能建构出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体系。其三,坚持系统整体的学科建设原则。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结构复杂,分支众多,影响因素多样,应形成一个彼此依存、相互支撑的“学科群”。为此,一方面要注意契合时代变化和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把已经形成和完善的分支学科纳入到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中去;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分支学科,也要给予特别关注,积极创造条件促其尽快成为丰富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新的分支学科。


  4.充分彰显成人教育学学科中国特色


  中国成人教育学是在借鉴甚至是移植西方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单纯模仿和机械照搬的弊端在于:推崇西方文化现象,缺失中国文化个性;推崇西方成人教育的成功经验,消解中国成人教育的实践个性;“推崇西方成人教育学的语言魅力,忽视中国成人教育学的语言个性”;“如果这种移植化思想在中国成人教育学建设中成为主流思想,那么中国成人教育学建设将丧失自己的本土阵地和本土个性”。[14]正因为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本土化”和“中国化”一直是成人教育学学科研究者关注和孜孜以求的重要问题。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学习和借鉴西方的经验与成果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但要注意不能盲目照搬,更不能不加甄别地全盘接受,必须在充分考虑西方成人教育学学科形成的哲学观、价值观、文化观以及适用条件,并在密切联系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成人教育学学科“本土化”和“中国化”要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提炼和形成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的核心意涵和精神品格,表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一,要注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创造性转化,以使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具有文化之源与民族之根,从历史的维度深入挖掘和提炼成人教育学学科思想,厚植成人教育学学科发展和完善的“土壤”。其二,要重视中国传统“道统文化”与成人教育学学科相结合,把经典的儒家文化教育思想融入于成人教育各个分支学科内容体系之中,凝聚和模塑成人教育学学科浓墨重彩的“中国特质”。其三,要大力倡导成人教育学学科理论的变革与创新。理论创新是学科发展的不竭动力,研究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要将“现代”、“未来”和“中国特色”等作为成人教育学学科理论创新的核心内容和根本追求,以前瞻性和发展性的眼光,审视成人教育实践及其成人教育理论的进步,把握时代脉搏,体现当代精神,推动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5.切实转变成人教育学学科研究范式


  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研究范式的支撑。正所谓“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也离不开正确方法的支撑,只有精心设计和科学运用符合自身特点的独特的研究范式,才能推动成人教育学学科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然而,传统成人教育学学科在研究范式方面却不尽如人意,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和限制了其对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举凡成人教育研究所涉及的矛盾或问题,或近或远,无不与研究范式的缺陷关联。比照其他教育的学术研究,研究范式的滥化、僵化和虚化对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和研究范式变革所产生的阻碍则更为纠结”。[15]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研究范式的革新与转变,不仅是关乎当下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而且是攸关成人教育学学科未来发展的核心课题。


  从发展历程上看,成人教育学学科研究范式经历了由“唯方法论主义”向“问题与方法论相统一”的历史转变,它更为强调学科本身的实践价值取向,更加重视学科现实基本问题的解决,亦即学者普遍认同的“问题导向”。这一导向的实质在于回答人类生存实践活动中的矛盾与困境,即问题是什么?问题从哪里来?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最终将要到哪里去?“‘问题导向’研究范式是一种理论预设,成人教育学科研究应强化问题意识,要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辨识能力”。[16]为此,首先,要注意厘清成人教育学学科研究的对象主体和参与主体,以便形成“政府主导、协会实施、学位点支持、社会参与”的四位一体、多方联动的社会支持体系。其次,要加强成人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的重整,实施以实证研究为核心的问题导向研究新模式,从而不断增强成人教育学学科研究的客观性,筑牢成人教育学学科理论的深厚根基。最后,要重视成人教育学学科话语体系的重塑,话语场域不仅要有大视野,也要有小情怀;话语要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时代诉求;话语实践必须根植于真实的成人教育问题情境,由消极被动走向积极主动。


  第2篇:信息技术时代下成人教育学构建研究


  李中亮(河南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信息技术融入成人教育学建设是信息技术时代成人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共生共长的现实诉求。目前我国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存在着电子资源、网络学习心理等相关理论建设落后和成人教育技术学发展滞后等问题。需要重建教育技术学视野下成人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未来图景,拓展兼具“人性”之学和“技术”之学的成人教育技术学的建设空间。


  关键词:信息技术;成人教育学;成人教育技术学


  信息技术引发社会深刻变革的同时,也引发了成人教育实践和理论的重大变革,成人教育学迎来了反思和重建的重大机遇。探索教育技术学与成人教育学之间的交互共生机制,实现两者的同步发展和共生共长,重建信息技术时代的成人教育学,成为当代成人教育学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技术融入成人教育学构建的现实诉求


  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共生共存,并不断变革。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已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第一次为语言的使用,第二次为文字的创造,第三次为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为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第五次为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1]现代社会中,计算机、数字通信、卫星通信的发明与运用,使人类交换、收集、加工、处理、控制和存储信息的手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新的信息技术时代。本文所探讨的信息技术时代是指由于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而带来的信息手段的飞跃变革。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研究信息化得到国家的大力推动,也引起教育实践者和教育学者的极大关注。信息技术和成人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成人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时代潮流。传统成人教育的面貌因信息化而改变,以信息化促进成人教育现代化是成人教育技术学的历史担当。[2]


  (一)信息的价值日益凸显


  信息技术时代就是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拥有信息资源的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科技强国,拥有信息资源的人变得富有,未受过教育或受教育较少的人面临失业和被淘汰的危机。信息和知识资源比物质资源更有价值,人力资源比资本资源更为重要。成人的信息认知度越来越高,信息利用意识越来越强,依靠成人教育和终身学习保障生存和发展的信息学习意识普遍增强,全民学习、全面学习、时时学习的自觉性普遍凸显。


  (二)信息的传播日益迅速


  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使信息能够快速地传播到世界任何地方。成人的学习活动具有信息活动的特征,即用即学的情境日益增多,使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愿望得以实现。互联网改变了时空的概念,将学习者的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传统函授教学将和网络教学相融合。网络学习、移动学习和网络助学的手段和形式日益多样,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普遍提高。


  (三)信息的获得日益便捷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的获取进一步平民化、平等化,信息的社会开放程度日益加大。电子资源借助于网络而变得异常丰富且可再加工,学习者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生成者。人人都可以获得个性化、及时的信息,信息的交流和分享成为成人教育的常态。师生之间的信息依存关系更加显著,互为主客体的新型师生关系开始形成。


  (四)信息化的实施日益受到重视


  在信息化促进教育技术化的变革过程中,国家日益重视信息化的推广、普及和应用。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2012年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2016年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8年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都强调信息化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价值和运用。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研究信息化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实践者和学者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以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教育管理以及教育科研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是广大教育实践者和学者面对的重要命题。


  二、信息技术时代下成人教育学构建存在的问题


  面对发达的互联网和海量的信息资源,成人教育学因适应不及时、吸收不充分而出现理论发展滞后,难以指导实践等问题。有“危”意为有“机”,成人教育学发展应正视存在的问题,明晰自身所处的困境。


  (一)电子资源理论发展滞后,阐述不充分


  一些学者出于传统惯性思维,过多关注纸质教材的结构、类型,传统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的理论梳理,而忽视了对现代多媒体电子教材的结构、类型研究,忽视了现代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理论建构。近年来,数字学习资源、视频资料、虚拟实验资源等信息化学习资源在制作标准、表现形式和共建共享等方面发生重大变革,一些学者对此关注不够,认识不深,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需求。此外,对电子资源、网络课程的特征、结构、编写和使用研究不足,难以指导实践者编写、传递和运用电子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


  (二)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和网络助学理论发展滞后,分析不具体


  一些学者深受传统教学理论束缚,过多关注函授教学、业余教学的原理、特征、程序和实施细则,关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的实践操作,而忽视了对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机理、程序和实施的研究,忽视了网络助学、网络辅导的原理、平台和运行要求的理论建构。近年来,多媒体、网络教学、移动助学等硬软件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大数据教学、APP教学、MOOC教学和微课教学日益普及化,而一些学者对此研究较少,研究结果缺乏可操作性。对于成人学员的网络助学、网络化学习和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不透彻,难以提升成人教育的网络教学、移动学习和网络助学的效果。


  (三)网络学习心理理论发展滞后,解释不够到位


  一些学者信息意识更新缓慢,集中于成人学员如何接收、接纳、转化信息和知识,而忽视了对信息的识别、筛选和学员自我判断的研究。近年来,成人学员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和学习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碎片化学习、自适应学习、转化学习等学习范式因融合信息技术而呈现新的内涵和特征,一些学者对此探究不足,研究结论并不符合现实情况。对成人学员的网络学习动力、学习需求、学习模式研究不深不透,难以提升成人网络学习的效率。


  (四)信息化管理理论发展滞后,网络管理难以落实


  一些学者的信息利用意识不高,面对时刻变化的信息流无动于衷,研究集中于现场教育、纸质管理,而忽视了网络对成人学员的冲击和干扰,忽视了对网络管理平台、信息管理手段的研究。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人学员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加,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媒体运用网络管理的内容、条件、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一些学者对此关注不够,对策建议失当,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对各种网络管理理论、原理、机制和平台的搭建研究不透彻,难以提升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五)成人教育技术学建设尚未提上学科发展议程,学科发展任重道远


  教育技术融入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实践得到普遍重视,而体现教育技术和成人教育交互共生的成人教育技术学却处于比较尴尬的学科地位。一些学者对社会信息化进程缺乏关注,对成人教育信息化教学和管理的诸多创新不了解,致使在研究中忽视教育信息化带来的重大变革。一些学者信息化素养不高,对迅速发展和不断更新的半导体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压缩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仍停留在以往的水平,不能及时跟进学习,不能及时掌握和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和成人教育技术学的最新成果。成人教育学者和教育技术学者缺乏交流意识,协同研究不足,二者之间难以展开有效的、及时的对话和切磋。成人教育技术学目前处于萌芽时期,离成熟期还有很长的距离。


  三、信息技术时代下成人教育学构建策略


  在教育学体系内,成人教育学是对象之学,研究的是成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教育技术学是技术之学,研究的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规律。二者因同处信息技术时代而具有交集、交互和共振特点。借助信息化这一纽带,成人教育学和教育技术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渗透日益广泛,都面临着全面而深刻的重建任务。成人教育学需加强信息技术运用于成人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深度、广度和契合度,从而增强理论对于教育实践指导的效果和效益;教育技术学需拓展自身在成人教育生存和发展中的位置、空间和价值,从而获得更强的时代成长力,并促使成人教育技术学应运而生。


  (一)重建教育技术学视野下成人教育学科发展图景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成人教育领域,势必对其教学模式、办学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革新产生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的渗透和融合拓展了成人教育学的理论视野和研究领域,拓宽了自身的应用范畴和空间,契合成人学员的学习需要,学科成长的空间得以拓展和深化。


  1.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蕴含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内容。处于信息技术时代的成人应具有适应新时代的综合信息素养,如了解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了解信息技术基本政策、具备计算机操作、资料查询、网络传播、媒体制作等基本能力。信息技术时代成人学员的生存境遇、发展机遇、学习困境、公民素质、信息素养、能力结构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学者的理论建构。


  2.成人教育课程论蕴含信息化学习资源。课本教材、辅导资料等传统纸质学习资源由于更新缓慢已经不能满足成人学员的学习需求,智能手机、平板等新的学习工具出现对传统学习资源网络化提出新的要求。多媒体课件、电子学习资源、网络学习资源、视频资料、MOOC、微课等信息化学习资源因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而生动、形象、新颖,受到成人学员的欢迎。信息化学习资源质量标准、准入和监管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开发和建设机制等也是影响信息化学习化资源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和社会资本的介入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何趋利避害是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信息化学习资源的特征、结构、标准、建设、共享等问题需要学者进行理论建构。


  3.成人教育教学论蕴含现代网络教学、移动学习模式。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大学、网络学院、函授业余教育、自学考试等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重大变革。传统函授教学模式在工学矛盾突显的今天日益显露出种种弊端。函授业余教育应在面授基础上增加网络助学,方便成人学员学习。开放大学应在传统电视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网络教学的力度。网络学院应在单向网络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双向和多向网络互动教学的力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在自学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网络辅导和学习答疑力度。在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成为成人教育的基本教学模式,开放大学、网络学院、函授业余教育、自学考试逐步融合为一种网络教育新形态和新范式。[3]虚拟环境下成人学员的协作协同学习,需要学校提供虚拟学习支持、学习条件和学习平台。纸笔考试、终结性评价不再适应信息时代的考核需求,在线考试、自主评价、形成性评价等更加符合成人学员实际。网络学习和网络助学的特征、结构、程序、平台建设、系统共享等问题需要学者进行理论建构。


  4.成人教育心理论蕴含学习心理信息化。优质信息隐藏在海量信息之中,垃圾信息漂浮在有用信息之上,及时有效的信息捕捉需要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信息转化为知识和技能需要激发和利用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学习需求和学习行为。近年来成人学历教育需求保持基本稳定,而非学历培训需求呈现巨大的增长趋势,学者应关注非学历培训的广阔市场。由于网络的出现,成人学员的学习呈现碎片式的特征,教学应充分考虑他们的碎片化学习需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需要结合成人学习的现实性、速效性、自制性、实用性、针对性和自主性等特征加以改造,并形成满足成人学员需求的教育技术学习理论。转化学习理论、情景学习理论、自我导向学习理论、契约学习理论和泛在学习理论等成人教育经典理论需结合教育技术的发展加以创新,并生成适合信息技术时代的现代学习理论。[4]


  5.成人教育管理论蕴含管理手段信息化。学校对成人学员的管理应从面对面管理转型到网络管理、信息化管理和开放管理上,招生宣传、入学审核、课程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需要借助互联网来运行。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课程互认、学分转换、学历和非学历“立交桥”构建等成为成人教育改革的重点。成人学员的学习因网络而变革,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成人学校应充分考虑成人学员的网络管理需求,积极开展学习过程管理和信息管理。政府对成人学校的管理也应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各种信息化手段进行日常管理、过程管理和评估管理。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关注网络民意、民情,及时应对网络舆论和网络突发事件。


  6.成人教育学者应提高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素养。信息化是多种技术综合的产物,半导体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压缩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信息技术设备和技术手段在成人教学、培训和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成人教育学者应掌握这些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实践样态和发展趋势,掌握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助学系统、混合教学模式的选择、使用和评价方法,研究信息技术在成人教育教学、培训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只有学者提高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素养,才有可能指导实践者提高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素养,才有可能发现信息技术和技术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和提出策略。


  (二)拓展兼具“人性”之学和“技术”之学的成人教育技术学的发展空间


  成人教育技术学是成人教育学和教育技术学交叉重合而逐步生成的一门新学科。这门新兴交叉学科将因成人教育和教育技术的双重推动而加速发展和成熟,表现出“人性”之学和“技术”之学的完美结合。日渐独立的成人教育技术学将在成人教育科学体系中展现独特的学科魅力。


  1.成人教育技术学应以满足成人学员的学习需求为己任,充分展现自身的“人性”魅力。学者应破除“技术无用论”倾向,认识到因循守旧的教学和管理无法满足信息时代成人学员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学者应正确处理“人性”满足和信息技术的关系,切实关注信息技术对“人性”满足的方式,关注成人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关注信息化背景下成人学习心理的变化趋势,关注成人教育质量最优化的实现途径。当前研究的重点不是是否使用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而是如何利用技术促进教学和学习,以确保每个学习者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2.成人教育技术学应以信息技术优势为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服务,不能为“技术”而“技术”。学者应破除“唯技术论”倾向,设备多、硬件多、软件多并不必然带来教学和管理的高质量、高满意度和高社会适应度。因科学主义而导致人的物化的做法并不符合成人教育技术学的人本思想。[5]学者应正确处理技术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切实关注教学和管理的质量和效益。信息技术的运用要得法,要恰如其分。师生不能沦为检验设备性能和技术手段的“试验品”,不能成为配合设备和技术而“表演”的客体。[6]未来的成人教育技术学应摆脱工具性思维理念的束缚,转向人工智能思维理念,立足成人教育过程本身,充分吸收成人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建构系统化、高关联、深度化的学习系统,以真正改善成人教与学的现状。[7]


  3.信息技术时代的成人教育技术学应实现研究范式的转型。在研究观念上,学者应由传统的研究视角转向信息化的研究视角,抛弃理论解释的研究取向,树立数据驱动的研究取向。[8]在研究方法上,学者应由思辨研究为主转向定量分析为主,树立跨学科的多元研究思维。在研究环境上,学者应由封闭的“闭门造车”式的“办公室”研究环境转向开放的“问题现场”式的“田野”研究环境,抛弃研究成果束之高阁的学者式“书生气味”,积极推广和转化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信息化应贯穿学者的选题、论证、实验、调研、分析、总结、交流和发布等全部环节,以真实的、充足的、变化着的信息流时刻修正研究目标、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


  4.成人教育技术学应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框架并不断充实和完善。成人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成人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现象,揭示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技术学理论已经由视觉教育理论阶段、视听教育理论阶段、视听传播理论阶段发展到教育技术理论阶段。[9]现代成人教育技术学融入成人学习与教育心理学、信息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是成人教育信息媒体、教育心理学和系统方法的融合,其形成、发展和成熟需要吸收相关学科的成熟理论。成人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包含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等过程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学习理论,以及印刷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技术理论。成人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科学,经过长期的孕育和生长,最终形成独立的知识体系。较为成熟的成人教育技术学科体系应包含成人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媒体与成人教学、成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成人教学过程的理论与实践、成人教学设计与开发、成人远程教学技术、成人教学评价技术等内容。


  5.成人教育学者和教育技术学者应携手开创成人教育技术学的崭新发展空间。成人教育学者深谙成人教育实践和理论但缺乏系统的教育技术实践和理论,教育技术学者深谙教育技术实践和理论但缺乏系统的成人教育实践和理论,二者应在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展开全面、持续的合作交流,弥补自身的实践和理论缺陷,借鉴对方的实践和理论,增加实践和理论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合作可以是组织的形式,也可以是个人的形式;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课题性的。组建合作团队,发挥团队作战的力量,有助于攻克重大性研究课题,产生具有重大适用性、创新性、导向性和示范性的研究成果。成人教育学者和教育技术学者应参加相关的课题研讨会议、学术专题会议、学术沙龙和实地调研等活动,充分的学术交流有助于开阔研究视野、习得新的研究技能、借鉴新的研究方法,并提高研究素养。[10]


  综上所述,信息化是信息技术时代成人教育及其学科建设的重要牵引力,使成人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习心理和管理手段等方面产生前所未有的变革。我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建设需要抓住信息化这个关键着力点,不断提高成人教育学理论发展的信息化水平和层次,努力促进成人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和成熟,为成人教育实践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