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受国家政策、市场需求扩容和市场供应主体发育滞后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开展职业继续教育迎来了历史机遇期。高校开展职业继续教育仍面临意识不强、管理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不深入等短板。为有效推进高校职业继续教育工作,需要在完善职业继续教育的国家制度、做好高校转型职业继续教育的准备、加强高校与行业企业的协同、优化职业继续教育实施、建立和完善企业职业继续教育制度等方面发力。
关键词 : 职业继续教育;高校;机遇;挑战;应对策略;
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policies, market demand expansion and lagging development of market supplie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entered a period of historical opportunity to carry out vocational continuing education. Vocational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still confronted with such shortcomings as weak consciousness, imperfect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insufficient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work of vocational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system of vocational continuing education, prepar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vocational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y, optimi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vocational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vocational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enterprises.
Keyword: vocational continuing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pportunity; challenge; countermeasure;
职业继续教育兼具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特性,它是我国实现职业教育终身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交融联结的纽带和桥梁。[1]当前,我国职业继续教育体系尚不完善,职业继续教育供不应求的矛盾突出。然而高校开展职业继续教育面临着一系列复杂问题,使得我们不得不把研究的触角延伸至这一薄弱领域,本文职业继续教育仅指由企业作为组织者和实施者开展的职业继续教育。
一、高校开展职业继续教育迎来历史机遇期
目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面临较大的转型压力,职业取向是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本质回归,重点应转向高层次岗位培训和行业继续教育,[2]多方利好因素为其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经济社会发展将拓展职业继续教育的市场空间
随着新技术应用进程的加快和产品迭代周期的缩短,加之“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异军突起的叠加效应,企业的转型升级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推动了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使得企业竞争力由依靠少数精英员工转向依靠全体员工的职业成长,而职业继续教育是促进员工职业成长的有效载体。[3]因此,企业对员工职业继续教育的需求更加旺盛。
人民经济实力和受教育水平提升将有力提振职业继续教育的需求。201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人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为个体追求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教育提供了经济基础,进而催生了更多的职业继续教育需求。实践证明,学历层次越高的群体,其追求发展的意识越明确、诉求越强烈。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升学率可能超过50%,从业人员更高的学历水平将提升他们参与职业继续教育的诉求,进一步增加职业继续教育市场的需求。职业继续教育服务水平的提升会激发人们对职业继续教育的新需求。职业继续教育需求是一个伴随着旧需求被满足而产生新需求的循环过程,因此,职业继续教育是一个充满弹性、容量无限的“蓝海”市场。
(二)政策利好为高校开展职业继续教育提供保障
近年来,国家通过出台政策来撬动职业继续教育市场,推动职业继续教育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校应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负责制定行业继续教育规划和组织实施办法。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行业企业依托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联合共建专业化、综合化的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从业人员年继续教育参与率达到50%,预期达到3.5亿人次。国务院办公厅《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指出,“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面向职工、就业重点群体、贫困劳动力等城乡各类劳动者,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到2021年底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以上”。《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承担职工继续教育总规模不低于1.5亿人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企业向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购买培训服务;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鼓励区域、行业骨干企业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共同组建产教融合集团(联盟),带动中小企业参与。综上所述,国家正通过制度建设推动职业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政策明确了高校作为职业继续教育重要承担主体的地位,提出了职业继续教育发展的路径,为职业继续教育的开展扫清了制度障碍,并为职业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三)职业继续教育供应不足为高校开展职业继续教育预留了市场空间
当前,企业是我国职业继续教育最重要的供应主体,企业提供的职业继续教育具有针对性强、形式灵活、实效性强等优势,然而,生产和服务是企业的核心功能,开展职业继续教育仅是辅助功能。我国大企业基本上建立了职业继续教育管理机构,并具备一定的职业继续教育供给能力,但它无法满足自身的全部需求,仍有一定份额的外部市场需求;中型企业的职业继续教育供应能力较弱,主要是依靠外部机构来承担;而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的职业继续教育几乎全部由外部机构承担。总而言之,我国企业对外部机构提供职业继续教育的依赖度较高。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行业协会的功能不健全,多数行业协会尚不具备统筹组织和开展职业继续教育的能力,难以提供职业继续教育服务,使得本应由行业协会承担的职业继续教育职责转化为外部市场需求。因此,行业企业职业继续教育供应能力的薄弱为高校职业继续教育发展预留了充足的市场空间。
二、高校开展职业继续教育面临多重挑战
(一)高校职业继续教育的供给能力弱
长期以来,学历继续教育一直是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主导业务,这使得大部分高校继续教育机构患上了学历继续教育的“依赖症”,虽然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市场出现了严重萎缩,但大部分高校继续教育机构仍希望通过固守学历继续教育来维持运转,因此,他们虽有转型的主观意愿但意愿不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对职业继续教育未来的前景、实现路径、发展规律等方面缺乏全面的研判,对自身转型适应能力评估不全面,同时缺乏向职业继续教育转型的准备和经验,高校职业继续教育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较弱。
(二)企业职业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企业职业继续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制度保障。目前,我国企业的职业继续教育管理制度的建设整体落后:其一,缺乏整体性、系统化的组织系统架构,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职业继续教育专门管理机构;其二,缺乏考核机制,尚未将职业继续教育工作纳入考核体系,缺乏对职业继续教育的激励与问责机制,影响了职业继续教育的实施效果;其三,职业继续教育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不规范,诸多企业的职业继续教育管理制度没有有效衔接上级管理部门政策,例如,部分企业没有按照国家规定足额提取、有效使用职业继续教育经费;其四,职业继续教育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缺失降低了职业继续教育对员工的吸引力,员工参与职业继续教育消极、懈怠的问题突出;其五,企业缺乏职业继续教育的系统性规划,企业的职业继续教育规划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规划仅注重企业发展的需求,忽视员工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造成了企业发展对个体发展权益的僭越,影响了员工参加职业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三)高校尚未与企业建立职业继续教育合作关系
我国高校以公办为主体,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财政拨款制度,高校可以独立于行业企业之外而“衣食无忧”,因此,高校主动加强校企合作的意愿不强。同时,由于高校长期缺乏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实践,高校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尚未被有效地开发出来,影响了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积极性。
目前,高校与企业开展的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科技成果的转化方面,主要以项目作为主要载体,单位层面的合作模式和机制尚未建立,这将使得高校无法全面、系统和准确地把握企业对职业继续教育的需求,职业继续教育合作的项目少,且合作深度不足,职业继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难以实现。
三、推进高校职业继续教育实施的主要策略
高等院校推进实施职业继续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既需要高校继续教育机构进行系统性的改革,也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与保障。
(一)完善职业继续教育的政策制度
通过制度建设推进职业继续教育发展是发达国家的基本经验。法国通过《职业继续教育法》确立了“每个劳动者都应有享受继续教育的机会”,通过《新职业继续教育法》规定“每个劳动者都有权享受职业培训假,雇主必须为职工继续教育提供经费,每年拿出相当于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1%的经费用于本企业职工的培训”;[4]奥地利的法律规定,大学主要承担大学后继续教育和学术型继续教育,专科学校主要进行职业培训。[5]
我国职业继续教育制度体系建设滞后,职业继续教育的发展缺乏法律制度的护佑,《终身教育法》迟迟未能出台,《职业教育法》修订没有涉及职业继续教育。因此,职业继续教育仍游离于法律体系之外,仅有部分省市出台了与其相关的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然而这些条例仅对职业继续教育做了原则性规定,内容仍未超出之前国家相关文件的范畴,缺乏对职业继续教育实施框架与保障的规定,难以对职业继续教育发展起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我国应加大职业继续教育政策体系建设的力度,构建法律与政策一体化的制度体系:首先,通过出台法律构建整体性的实施框架,以法律的刚性确保职业继续教育的常态化运行。应加快推进《终身教育法》的出台,单设职业继续教育的条款,并争取出台《职业继续教育法》作为促进职业继续教育工作的专项法律法规。同时,在《公司法》《职业教育法》中增设职业继续教育的相关条款,并与其他法律条款实现衔接与融通,应明确用人单位在职业继续教育中的权利与义务、员工的权利与义务、实施机构、经费来源、组织实施等框架性的规定。其次,通过实施细则及配套政策的出台,明确界定教育供给者的范围,包括教育举办者、组织者、实施者、服务提供者、资源服务者等,[6]建立组织、资金、实施途径等方面的保障,确保职业继续教育的顺利实施。最后,明确职业继续教育的责任落实、教育过程督导、考核评估、教育质量保障,确保职业继续教育能产生实效。
(二)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做好向职业继续教育转型的准备
1.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应树立向职业继续教育转型的意识
2019年起实施的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使得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需求持续萎缩的趋势难以反转。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应树立主动求变的意识,通过业务转型获得发展的主动权。高校继续教育应转向服务职业发展的增量市场,针对企业对职业继续教育多层次、多维度的需求,提供“知识更新、能力提高、智能开发融为一体”[7]的优质服务,将高校打造成为企业员工职业成长与发展的服务中心。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应紧紧围绕职业继续教育转型这一主线,树立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的意识,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兄弟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的合作,将提供高质量的职业继续教育服务作为高校职业继续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2.完善高校职业继续教育的顶层设计
为推动职业继续教育的开展,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应设置专门机构负责、统筹职业继续教育工作,将继续教育转型纳入高校改革发展的整体框架:其一,明确职业继续教育转型的定位,将其纳入高校继续教育的顶层设计与架构;其二,健全职业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建立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委员会,设立高校继续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高校职业继续教育资源的积聚、整合、优化和调配机制;其三,加大对职业继续教育的支持,开展职业继续教育的前期投入较大,高校应通过政策倾斜来加大人、财、物的支持力度,确保职业继续教育转型的顺利实施。
3.凝聚高校职业继续教育的优势与特色
高校职业继续教育应通过培育特色和优势来占领市场:其一,高校职业继续教育应聚焦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发挥知识、人才、专业资源的积聚优势,为企业员工提供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的服务,即通过一站式服务来解决企业职业继续教育的多维需求;其二,围绕优势开发产品,企业对职业继续教育需求的内容和标准各异,高校应针对企业需求,立足本校的专业特色与优势,打造优势产品矩阵,逐步做精、做优并扩充产品体系;其三,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高校的理论、技术、人才的资源优势,只有通过与企业需求的有机结合才能产生效益,提升职业继续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逐步打造高校职业继续教育的产品优势。
(三)高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协同
德国、法国等国家的职业继续教育由企业、各级各类学校和各种培训机构共同承担,[1]因此,加强校企协同是推进高校职业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1.加深校企职业继续教育的合作
高校应通过合作共赢的模式推进职业继续教育:其一,找准校企合作的利益共赢点,确保双方利益最大化,进一步密切校企间的联系;其二,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校企职业继续教育合作应拓展至项目合作、共建培训基地、课程合作、人员合作交流等多种模式,拓宽双方合作的领域与合作项目的覆盖面;其三,加强校企职业继续教育的合作深度,校企通过共同开发、设计项目、共建课程资源、共同开展培训等方式来加强职业继续教育合作,通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模式加强高校与企业间的互融互通,提高职业继续教育的成效。
2.构筑职业继续教育共同体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企业向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购买培训服务。鼓励区域、行业骨干企业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共同组建产教融合集团(联盟),带动中小企业参与,推进实体化运作。高校应抓住国家推进产教融合的历史机遇,将职业继续教育融入产教融合的实施进程:其一,加强资源整合,调动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主体的积极性,通过有效机制整合企业、政府、学校、社会等体系的资源,[9]实现教育资源社会化与社会资源教育化,[10]持续推进教育资源配置和利用的优化。其二,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政府应充分利用其政策调控与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优势,统筹推进职业继续教育共同体建设;高校应凭借教育资源集聚的优势,发挥引领、沟通、协调作用,推动职业继续教育共同体的构建,争取在共同体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在职业继续教育共同体中发挥主体作用,通过提供教育需求和教育资源,实现与高校的良性互动;行业组织统筹规划行业内企业的职业继续教育需求与规划。统筹规划行业内职业继续教育资源融入职业继续教育共同体,主要通过机制建设来实现:其一,建立运行机制,通过疏通各环节的运行障碍,使得职业继续教育共同体实现平稳运转;其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资源导入机制、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协调好多元主体的利益冲突,确保参与主体的利益,从而确保职业继续教育共同体的顺畅运行。
(四)优化职业继续教育的实施
1.制订职业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划
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应根据市场需求制订职业继续教育规划,通过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厘清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同时,也要制订年度发展规划,引领和规范短期的职业继续教育发展。
企业应依据其整体发展及人力资源建设情况制订职业继续教育规划,包括年度职业继续教育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包括职业继续教育的人数、项目、日程等一系列安排,根据企业的生产周期调整生产节奏,从整体层面统筹解决生产与培训的时间矛盾。从微观层面看,可通过轮换工作岗位的模式解决员工特别是业务骨干的工学矛盾,在保证企业常态化生产运行的前提下,确保员工获得接受职业继续教育的机会。
2.高校应丰富职业继续教育的产品与服务
企业职业继续教育应体现工作实践和职业成长的双重逻辑,高校应据此开发职业继续教育产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对教育教学资源重新进行组合与统一,以新理念、新技术的教育与推广作为重要环节,切实提升员工系统性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其一,以定制化作为职业继续教育产品的主要特征,高校对参加职业继续教育的学员进行学情评估,根据教育目标和学员的实际情况确定教育内容、进程及实施形式,提升职业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其二,职业继续教育产品应体现教学的便捷性,通过实施弹性学制,拓展线下与线上融合为特征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场景,通过部分教学内容从线下向线上的转移,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其三,实现产品的深度推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继续教育中的应用,将职业继续教育产品输送至企业内部,在企业建立“虚拟学习社区”,通过网络教学、慕课、微课、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打破时空限制,保证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和教学的即时性,推动新理念和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助推学习型企业建设。
3.高校应优化职业继续教育课程设置
课程是职业继续教育项目实施的重要载体,高校应持续推进职业继续教育课程的优化:其一,职业继续教育课程应结合工作岗位的需求,“致力于手头的工作”和“展现学会学习的态度”,[11]确保职业继续教育的高度工作情境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由高校、企业、行业组织协同开展,使之更加贴近员工的实际需求并使之获得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体验。[12]其二,推进课程的模块化设置,将模块化作为职业继续教育课程结构的主要形式,模块化课程可根据项目的需求进行灵活的选择、组合,提升课程建设的效率并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提升课程设置与开发的效率,进而降低开发成本。其三,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模块化课程开发的重心在于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高校应不断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进行资源的挖掘、开发与整合,不断丰富课程资源。
(五)建立和完善企业职业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职业继续教育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而不断地修订、完善。教育部等四部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作用的意见》指出:“一般企业要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要保证经费专项用于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企业应健全其职业继续教育制度:其一,建立企业职业继续教育经费管理制度,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结合企业发展的需要补充、补足职业继续教育经费,并建立经费开支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确保职业继续教育经费使用的规范与效率;其二,建立和完善职业继续教育规划与管理制度,由专门机构负责职业继续教育管理与实施,并与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管理机构沟通与协调,实现企业整体规划的“一盘棋”;其三,完善员工参与职业继续教育的激励制度,将员工参加职业继续教育的成效作为岗位获得、晋升、考核和奖励的依据,以激励机制为杠杆,提升员工参与职业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1][8]韩永强,王慧珍我国职业继续教育发展及其未来推进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 2017(8)-118- -122.
[2]郑礼平,陈伯利回归与超越:高校继续教育的职业取向[J]教育研究, 2012(11):117- 118.
[3]童学敏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8(10):68- -69.
[4]叶凌雪发达国家职业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 2008(5):140- -141.
[5]戴凌云奥地利继续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J]教育发展研究, 2006(3):66- -68.
[6]张璇地方《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现实局限与立法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 2018(6):50- -59.
[7]肖尚军德国职业继续教育及其启示J]继续教育, 2009,23(1):62- -64.
[9]王碗,吴济慧职业继续教育与培训:来自发达国家的经验启示[J] .职教论坛, 2016(21):92- -96.
[10]马丁瑞士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的特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48- -50.
[11]匡瑛.欧盟职业继续教育与培训中的WBL新动向:政策与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 2018.47(6):101-110.
[12]Virgi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14).A Strategic Review of Word Learning in Virginia[EB/OL.[2016-08-30]. ht://ww. doe virginia. gov/insruction/career_ techical/work-ba
sed_ learning/strategic_ review_ _of_ _work-based_ _learning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