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春芳
看完案例,作为班主任的我,为谢班,也为小京,更为这个集体,捏了一把汗。既然谢班在情感上动了恻隐之心,我多么希望,通过谢班的再努力,能把集体投票背后对小京甚至是每个投票者对自己深深的“期待”变成美好的现实。
班主任,在任何时候,都是班集体成长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当小京打出感情牌后,同学们原谅甚至为小京拉票等一系列现象充分表明了:谢班是个“以情治班”型的班主任,学生的表现与其带班风格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无论是从班级现有情况,还是从谢班治班理念和风格考虑,我都不赞成谢班再去改变投票结果。我认为,谢班未改变学生的投票结果其实是偶然事件中的必然。我所想的是,不妨将谢班“走心”式的情感教育进行到底,让其更艺术更有张力。
从描述来看,谢班更多的只是“孤军奋战”在教育小京的“心育”路上,没能更巧妙地借助班集体舆论的力量来改变小京,没抓住学生感化学生的绝佳机会,丢掉了集体这股可以利用的强大的力量。
那么,如何运用集体力量让这次当选对小京更有意义,让当选对小京产生更长久持续的触动?不妨沿着谢班的“以情治班”路线,让其走得深入一点,让“心育”来得更科学些。对于小京来讲,他需要获得的不仅仅简单是投票当选这个结果。谢班应让他了解到这些给他投赞同票的同学,内心有着怎样的期待。小京需要明白——竞选成功,只是小京公开承诺的一个开始。
我很赞同,美好的情感需要“物化”,用物品作为载体承载情感,发挥情感的最佳最强“心动力”一所以,在这次事件中,我建议谢班让全体学生写写“真情寄语”,把投小京票的个人理由用文字的形式写下来,让“小京当选”这一时刻更具教育意义。谢班还可以把寄语活动开展得更隆重一点,仪式化一点,汇总后在集体面前郑重地把同学们的各色“期待”交给小京,这就相当于给小京创造了一个绝佳的自我教育机会。我们知道:真正的心育是引导学生滋长内在控制的力量,而不是外在的控制。那么,如果小京能时不时地翻翻这些寄语,对于小京,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
寄语使小京当选一时的“情感触动”成了一种持续化动力,同时也在集体中形成了合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全方位的督促和帮助可约束小京缺乏自律问题反复发作的一面。同时大家一起解决班集体某一问题,有利于形成较强的集体幸福感。
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谢班带班风格的原因,初中生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感性多于理性)也是本次选举结果的重要原因。我们甚至可以理解为: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犯错的时候,都希望老师同学们像原谅小京一样原谅自己,每个学生也一样希望能像小京一样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自己,内心都希望完善那个并不十分完美的自己。更多时候,缺陷美能如此迷人,大约都是因为这样一种“推已及人”的心理。所以,我们可以想见,每个学生投票背后的信念——潜意识里都希望可以像小京一样,能够得到身边人的原谅,重新起航。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小京没有往好的方面改善,导致“周围同学反感他”这样的后果甚至会上升到集体的一种失败,等同于集体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会动摇一部分学生的信念。因此,某种程度上,小京真正的成长不仅对小京有意义,更可以教育甚至治疗集体,是集体的责任。成长个人,幸福集体。
我们看到小京他具有向善的愿望,只是有时难以控制约束自己,只有谢班一人的关注,很难给他持续足够的动力。从这点上,发动全班的力量尤为重要,小京需要的不仅仅是谢班的原谅、鼓励以及期待,他需要范围更广的更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甚至是监督。这个班级已经拥有良好的情感土壤,且学生内在的本性是积极的,那就可以依托这样的集体环境,通过挖掘学生们固有的、内在的建设性力量,促进小京个人发展的同时丰富全体学生,促进集体的共同发展.帮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获得属于个人和集体的幸福。
为谢班民主有爱喝彩的同时,我也建议谢班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能更好地以“法”助“情”,增加班级管理科学法治的建设,强化班规制度,做到魏书生老师所提倡的“民主”与“科学”并行。竞选会上,同学们播种了一种东西叫“期待”,我们更相信,通过集体的努力,定会收获属于集体的“成功”,达到班集体成长的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蠡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