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敬宏
“手机控”,这是信息化时代学生不得不面对的一种诱惑,也是班主任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思考:学生的一生要面临林林总总的新生事物,教育学生排斥它们绝不是教育。真正的教育应在于引导学生在勇敢地面对新生事物中加深认识,从而正确使用新生事物。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并以此为契机,唤醒生命中的自觉意识,这才是教育的意义之所在。
每接手一届新生,我都会举办一场辩论会,给学生戴上一个神奇手环,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最后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公约。虽然这个时间较长,有时需要用一个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但只要你用心守望,生命自觉意识被唤醒时的声音你就一定能听得到。
正反辩论,形成正确认知
手机有没有危害?怎样正确使用才能缩小其危害?这些话从教师口中说出,往往会被学生视为说教,而且怀疑老师的用意,很难起到什么效果。采用辩论赛的方式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
首先,学生如果想与人辩论,就必须深入了解手机的功能以及手机的利弊,这就需要他们查阅大量的资料。学生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自然就会对手机使用中的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其次,辩论需要正方反方,正方如果想取得胜利,必须从正面挖掘使用手机的好处,而这些正是班主任要正确引导的方向。反方如果想取得胜利,就必须从反面去发现手机使用中的危害,这也是班主任要告诫同学们的地方。所以辩论双方想表达的观点以及所使用的事例,对学生来说都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2011级学生王泽宇作为反方反驳“手机社交方便快捷”的观点时,就曾引用一句网络名言:“这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你我远隔天涯,而是你就坐在我面前,却在玩手机。”他结合一位美国母亲给孩子使用手机的五项约定表达了自己对“手机社交”的不认同观点。他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与你用短信微信联系的人面对面聊聊天,因为这才是一种真正的生活技能。”当他表达完这个观点时,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第三,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作为评委,在点评环节进行的总结和鼓励便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此时更可不着痕迹顺势引导。
在2011级辩论赛点评时,我说:“手机已经不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是你们将来,一定会面对更多的新生事物。老师不仅不希望大家对新事物排斥,而且还希望大家积极尝试、理性面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是一个智慧的人,才是一个有自控能力的人。我赞成同学们的观点,手机只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绝不做手机的奴隶! “神奇手环”,改掉不良习惯
美国著名牧师威尔·鲍温曾发起过一项“不抱怨活动”,每位参加者被邀请戴上“不抱怨手环”,只要察觉到自己在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直到手环可以在同一只手上戴满21天为止。这个活动开展了不到一年,就吸引了全球八十多个国家的六百多万人参加,而且以其神奇的效果被人称作“神奇手环”。
“神奇手环”之所以神奇,根本原因是生命自醒后所表现出来的不可估量的力量。手环只是利用了生命向上的自我需求,以一种外显的方式时时提醒佩戴者他已坚持了很久,从而对人改掉不良习惯起到了神奇的促进作用。
借鉴“不抱怨手环运动”,2011级学生高一上半学期,在班级辩论赛后,我从校园外购买了二十个神奇手环,以十五个有“手机控”的同学为实验,开展了我们班自己的“正确使用手机神奇手环运动”。
首先,我们选定了辩论赛后的第一次正式班会时间,我先通过PPT正式地给学生们介绍了“不抱怨手环运动”的发起、现状以及手环的神奇效果。这种介绍之所以要正式一些,就是要让学生相信这场运动是真的,而且这种奇迹也是真的,这就给了全班同学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第二步,让事先选好的十五名学生一一说出自己所期望的效果。2011级学生小章“手机控”非常严重,每天早上起床,如果不刷一遍“人人”,他就开始不了一天的生活。那天他也表达了对自我的期望,他的第一步期望是一周刷一遍“人人”。从天天到一周,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所以即使他没有把期望定在“杜绝”上,我还是给了他最热烈的掌声。
第三步,教师“授环”,并留影纪念。那天班会上,当十五名学生接受了神奇手环后,他们围在一起,把手放在洁白的讲台上,随着相机“咔嚓”的快门声,他们一齐喊出了他们的心声:生命的左右,我们自己控制!
第四步,班主任要及时督促。作为高中学生,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也正因为如此,教师更需要时时塑造。所以学生戴上手环后,教师要时时留意,常常观察,处处提醒。一般来说,教师要一周召开一次小型聚会,让这十五名学生分享戴手环的心得,在分享的过程中会让大家相互激励、相互促进。
第五步,向全校发起倡议,以领袖的行动来影响自我心志。经过两个月,试验的十五名学生基本上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向全校学生发起“神奇手环运动”,让这曾经有“手机控”的学生变成这场手机运动的领袖,以领袖的行动来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心志。倡议书可以用讲故事、分享经验的方式进行,这样对同学才会更有吸引力。
演讲比赛,强化成功信念
心理学告诉我们,生命的自觉与自醒在与人分享中会更加清晰明确。所以经过了前两步之后,教师要利用一个相对完整的班会时间,举办一场班级或年级演讲比赛,主题为“分享你的成功,说一说你与手机的那些故事”。之所以用演讲的方式与大家分享,是因为演讲最动人的力量在于故事,在于故事背后的心路历程。让这些同学袒露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也是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他们曾经的苦闷、徘徊、犹豫,以及他们开始自省时的决绝、自豪、自信,以自省唤起更多生命的自省,从而在全班以及全年级形成一种正确使用手机的风气!
制定公约,促使生命自醒
其实,生命的自觉意识被唤醒后,学生再玩手机的情况依然会出现,但是你要相信,这种情形只是学生学习之余的一种消遣,就像我们累了想听首歌、上会儿网一样,学生也是如此。“手机控”这种情形再反复出现的概率很少。所以公约的制定只是一种外显的自我约定,它的作用仅仅在于时时提醒着每一个从“手机控”中走出来的同学:告别“手机控”,做自我的主人!
教育的出发点是生命,理想的教育应该是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相信生命进而解放生命。所以当学生出现了“手机控”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相信学生,相信生命自醒的力量,用一个学期乃至更长的时间来守望生命,静待生命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