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但受到社会经济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将子女留在农村,进而出现了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据统计,2013 年全国共有6100 万留守儿童,比2005 年增加超过四成。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
一、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重要影响。多数留守儿童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彼此之间的沟通少,致使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常被忽视。而隔代抚养、单亲抚养极易因文化背景、情感依托等方面的问题,产生心理摩擦与冲突。家庭教育缺失,容易使孩子的心理及性格出现偏差,在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十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学校教育问题
由于多数农村学校物质条件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很难有效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加上多数农村小学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培训,心理知识水平和辅导能力低,只能靠摸索和经验积累来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容易使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出现偏差,综合素质的培养受阻。
3.社会环境问题
儿童的心理和生理都未成熟,对善恶没有较好的分辨能力,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一旦其行为和心理受到影响,出现偏差,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父母却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纠正,则可能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除学校和家庭外,社会也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为儿童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学习氛围浓厚的大环境。
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问题
从学习兴趣和学习认识上,儿童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部分留守儿童成绩下滑多是因为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学习的辅导和监督的缺失。我国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多数经济并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留守现象十分普遍,家长不能有效地起到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监督作用。另外,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间的师资水平差异较大,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缺乏骨干教师的引领,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应对策略
1.政府强化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学校的职能
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制定相关政策,实现教育公平。如提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建立随迁就学制度,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纳入当地发展规划与管理体系,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提供保障。明确农村留守儿童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鼓励留守儿童与父母生活,同时,密切家校联系,优化家庭教育模式。
2.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实现教育资源公平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说:“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两大战略重点。”部分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因此更应加大政府扶持的力度,努力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尽快完成学校各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加快信息化进程,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注重教育教学的质和量,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3.深入农村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与学生学,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逐步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及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基础,设定短期目标,与教师的教学计划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加强与代理监护人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想较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让家庭与学校紧密联系,学校要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情况,共同应对儿童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只有学校与家庭紧密联系,家长与学校相互配合,才能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发展动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将每一位孩子都培养成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巨野县葛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