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忠
时下,年轻教师的行动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那么,年轻教师该如何进行行动研究呢?这是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关注与思考的问题。年轻教师行动研究应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读懂教材,做到“知书”
教材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的认识、对教学的理解,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备课时应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读懂教材的前提。只有在真正读懂教材编写的意图,对教学目标的把握非常明确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创造性”地处理与整合教材。要读懂教材,首先要从客观上把握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比较新旧教材在知识体系、编排体例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有哪些异同,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分析各课时之间、单元之间、各册之间的知识点、能力点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分析每节课应如何突破重、难点,分析学科如何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新课标》强调: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意味着教师有权按照自己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生活经验等,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让教材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为此,在教学设计时,应对下列问题做出回答:
1.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应删去或从略哪些学生已学过或者已经认识的内容?哪些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
2.寻找日常生活中与教材内容密切的课程资源。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怎样定位比较恰当?
4.可以结合哪些内容进行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育?可以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5.在练习设计时应把握好基本与提高的关系,注意设计弹性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保证不同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因此,只有读懂教材,才会用好教材,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读懂学生,做到“知彼”
读懂学生是教育教学的起点,只有心中有人的教育、贴近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才会是成功的教育。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每次备课之前,都要问问自己:我读懂学生了吗?
1.读懂学生的差异。差异是指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基础差异、爱好特长等。读懂学生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要知道班里大多数学生都处于哪种认知发展水平,学生在学科学习上有多大的发展潜力,也就是要知道自己学生应有的一般思维水平与学习发展阶段,并据此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案。教师还要有积极的行动,针对学生的差异与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让所使用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充分地掌握学生的情况,才有可能读懂学生,如果不能读懂学生,教学时也就不能有的放矢,最终的结果就是“一刀切”“教师主宰课堂”。这样的课堂不会有学生生命活力的体现,师生之间也难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2.读懂学生的经验。学生实际掌握了什么?仅仅知道学生原来学了什么还不够,还要了解他们的实际掌握情况,这才是他们“起跳”的基点。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书扉页中指出:“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情况进行教学。”教学,我们首先要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而为教学确定适切的“起跑线”,即备课要从学生出发,而不一定是从教材出发。从2 的乘法口诀到9 的乘法口诀,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的增加和学习经验的丰富,学习起点的状态也发生着变化,因而教师的教学处理要由扶到放,探究的问题由浅到深。每一次教乘法口诀,都始终给学生以“新鲜感”“挑战感”,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正如,当一个小孩蹒跚学步、能直立行走时,他再也不愿意爬着行进了。因此,一个班可能有一部分孩子早就掌握了课上要学的内容。如果教师没有找准这些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他们很可能根本就不想摘你“树上的桃子”,这是对学生基础最大的浪费。
3.读懂学生的困惑。困惑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学习的一道障碍,走出困惑,也预示着接近了成功。教师对于学生的困惑,要“知其因,晓其果”,要能迅速地指出学生困惑的原因所在,并给予恰当、合适的指导。读懂学生的困惑,换来的是教师对教学的重新认识,对学生来说是一份“柳暗花明”的欣喜。“困惑的价值就在于它让人在反思与实践中实现了突破与创新”。而读懂的价值则在于师生双方在情感上的深化和精神世界上的沟通。
总之,课前读懂了学生,课堂才有活力;课前读懂了学生,课堂才有生命;课前读懂了学生,课堂才会散发智慧的光芒。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教师读懂了学生也就读懂了自己。
三、认识自我,做到“知己”
苏联有一位专门研究科学学的专家讲过这么一句话:“最可悲的是当一个人走向坟墓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才能”。我们不要再做这样的可悲者,要让糊涂的自己清醒,要让跪着的自己站起,坚信自己能行,在新课改中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如有的教师文化素养较高,口头表达能力较强,讲授有长处,就着力研究更有吸引力的讲授方式,吸引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的教师有表演才华,演讲很擅长,那就着力打造情感教学,以情为突破口来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的教师善于激励学生、组织能力强,就多点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有的教师表达能力较弱,就要多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交流互动等。只要教师能够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利用自己的长处不断地完善自我,不踩别人的脚印走,从自己起步,从认识自我开始,做到:
1.要懂得自身知识结构,除本学科专业知识之外,还有哪些领域是自己所了解的、熟悉的和能对学生施加影响的?
2. 要明确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哪些专业知识是自己的所长,研究较深的,指导起来得心应手的,并已获得成功的?
3.要知道自身有哪些专长?这些专长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如何使自己的专长在教学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要知道自己不足的方面有哪些?怎样去弥补?这些分析与研究,利于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施展个人魅力,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知道自己受到学生欢迎的原因并思考研究教学问题,在教研活动中扬长避短、扬长补短,从而使新研究的问题切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四、选择教法,做到“知法”
选择教学方法,就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之中去,是否能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获取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1.教学目的不同,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不同。如教学目的是传授新知识,通常采用讲授、问答、演示等方法;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已经获得的知识,则多采用尝试、练习、对比等方式。
2.教学内容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如计算教学多采用尝试的方法,形体方面多采用操作或验证的方法;概念教学多采用引导学习或讲解的方法;性质规律性知识教学多采用观察发现的方法等。
3.学生年龄特点不同,教学方法也有所区别。如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较具体,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多采用演示法,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可采取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4.教学方法的选用还与教学设备有关。如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上好每一堂课,若没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借助学校现有的教具、挂图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作者单位:福建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