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校长管理论文范文,校长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概念的建立与发展

  • 投稿clar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500次
  • 评分4
  • 99
  • 0

盛鹄梅

某种程度上讲,科学知识的学习就是一个科学知识不断衍生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又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联系起来,而科学概念的建立与发展对于小学科学学习而言又是一个体现科学逻辑性的重要命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一、注重生活联系,奠定概念建立与发展的基础

科学概念的建立与发展必须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小学科学教学实际。只有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概念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否则科学概念的建立就必然是一个空中楼阁;二是科学理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科学是一个神秘且严谨的学科,这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决不意味着科学是与生活绝缘的,就算是今天最尖端的科学成果,也有其生活来源以及生活应用。著名科学家费曼曾经说,他在理解科学知识的时候,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生活想象的方式去理解科学。

二、注重知识联系,完成概念建立与发展的框架

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帮学生建立基本的科学认识,这导致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往往对概念的严谨性与联系性重视不够。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小学生,常常会因为某个概念的不明确而影响了之后的一些知识的学习,这说明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逻辑思维的萌芽,此时如果在科学教学中凸显知识间的联系性,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那对将来的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十分有好处的。

以“热”的教学为例,其中第六节的内容是“热是怎样传递的”。显然,这一知识是建立在前面固体、液体、气体热胀冷缩的基础之上的,即虽然说热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但因为热胀冷缩知识的学习,热已经具有了一种物质性,学生此时关于热胀冷缩的科学图景往往就是固体(或液体、气体)吸收了一种叫热的东西以后,自身的体积发生了膨胀的变化。应该注意到,学生建立的这种认识其实是基于人的一种认知本能,历史上“热质说”也正是这一思维的产物,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物质认识的产物。而这也正是科学知识与人类原始认识的一种联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这种联系,以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教学中,教材是通过三个例子来完成知识的教学的,第一个例子“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是利用了学生的直接经验;而第二个例子“铁丝上用蜡粘火柴”的例子则运用了科学探究中常用的科学转换思想的知识;第三个例子“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则与原来科学学习中的实验、观察、比较等知识联系,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使学生认识到金属传热各向同性的特点。

通过这种知识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学生所建立起来的关于热的传递的知识就比较完整了,而这也为下面传热比赛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注重概念应用,促进概念建立与发展的理解

概念应用是概念建立与发展后的巩固性工作,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应用不完全是回答科学教学中的问题,更包括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中对概念的应用。

在“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中,物质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都是一些重要概念,这些概念可以从定义上去理解,即产生新物质与否。其实质更在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实际教学中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形:有学生将雪碧饮料倒入杯中后发现杯壁上出现了许多气泡,于是问老师为什么汽水一倒入杯中就会发生化学反应?还有学生问这样的问题:胶水使用的时候是液体,干了之后就变成了固态的,这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事实上,这些问题的回答都不能简单地用“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判断,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学生认识到杯上出现气泡是汽水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气体析出,而胶水的固化其实是因为胶水中的水分蒸发之后发生的聚合反应之后,才会懂得什么叫物理变化,什么叫化学变化。

小学科学概念的教学中,真正的概念建立与发展,是一个经过联系生活、联系旧知、注重应用,才能深化理解的过程,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将概念应用于实际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星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