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传瑜
辽宁省第三人民医院药械科,辽宁开原 112300
[摘要] 目的 评价盐酸度洛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惊恐障碍患者60例,治疗组(n=30)口服度洛西汀60 mg/d;对照组(n=30)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20 mg/d,疗程均6周;以17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7)进行疗效评价;以副反应量表(TESS)和心电图检查等评价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评分2~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度洛西汀治疗效果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度洛西汀治疗惊恐障碍安全有效,见效快,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度洛西汀;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惊恐障碍
[中图分类号] R749.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b)-0143-02
[作者简介] 康传瑜(1975.10-),女,蒙族,辽宁开原人,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药效学研究。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是一类出现反复惊恐发作,伴有发作间期的预期焦虑(恐怖再次发作)、恐惧发作的严重后果,并导致回避性行为产生的精神障碍[1-2]。惊恐障碍是以突然出现极度焦虑、伴有躯体症状、灾难临头想法为临床症状的临床常见病。惊恐发作经常突然出现,距症状到达高峰只需10 min左右。发作时间持续20~30 min,很少超过1 h。主要表现为有濒死感、极度的恐惧、末日感。急性发作时躯体症状主要有心悸、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多汗、颤抖、胸闷、恶心等,晕厥症状大约20%患者发作时出现。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其终身患病率为1%~5%[3-4]。由于高达60%的惊恐障碍患者合并抑郁症,故治疗惊恐障碍在国外的治疗指南系统均推荐使用抗抑郁剂,而抗抑郁剂具有广谱的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已经替代苯二氮卓类药物成为目前治疗惊恐障碍的主要药物[5-7]。该研究在2014年1—10月期间对60例惊恐障碍患者分别使用盐酸度洛西汀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14年1—10月首次就诊于辽宁省第三人民医院门诊的患者。患者均符合惊恐障碍诊断标准,例数为60例。60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30人,男性12人,女性18人,年龄18~46岁;对照组30人,男性11人,女性19人,年龄18~50岁,所有患者基线筛查HAMA17[8-9]项评分≥18分;体检、实验室及心电图检查无异常。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具有可比性。惊恐障碍诊断标准:(1)1个月内至少发作3次,或者首次典型发作后继之以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2)以惊恐发作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症状符合以下4项:①在没有任何客观危险的境下发作,以致发作不可预测;②两次发作的间歇期除了害怕再发作外,没有明显的症状;③发作表现为强烈的恐惧;④发作来得突然,10 min内达到顶峰,一般总共不超过1 h,发作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发作的经过。(3)排除恐怖性神经症、抑郁症、躯体疾病等继发惊恐发作。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30例患者采用盐酸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盐酸度洛西汀治疗每次用量60 mg,1次/d;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每次用量20 mg,1次/d。治疗时间均为6周,基线、第2周、第4周、第6周分别给予HAMA17评分。
两组病例均完成6周的临床观察治疗,其中对照组有2例在治疗过程中失去联系,实际患者数量58例。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治疗基线及第2周、4周、6周给予量表评分。根据HAMA减分率将疗效评定分为4级,减分率=(治疗前分值一治疗后分值)/治疗前分值×100%。痊愈:减分率≥75分;显著进步:减分率≥50分;进步:减分率≥25分为进步;无效:减分率<25分。TESS检查,单项评分≥2分为阳性项目。治疗基线及第2、4、6周末分别进行血、尿常规,肝功,肾功及心电图检查。
1.4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和治疗有效率。
1.5统计方法
数据录入使用epidata2.0软件,数据统计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数(x±s)形式展示,对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疗效评定
度洛西汀组经治疗6周后痊愈10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6例,无效3例,显效率70.0%,总有效率90.0%;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分别为10例、10例、4例、4例、71.0% 、85.7%(对照组有2例在治疗过程中失去联系,有效例数为28例)。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χ2=2.810,P>0.05,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2周、4周、6周HAMA17评分结果详见表1。
2.2不良反应
根据 TESS评分,度洛西汀组口干4例, 头晕2例,体重增加2例,恶心3例;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口干3例,头晕2例,恶心2例。血、尿常规,肝功,心电图检查无显著异常。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0,P>0.05)。
3讨论
惊恐障碍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心理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控制和治疗,会严重的损害人们的心理、社会及认知功能。患者经常会处于对再次发作和即将发作时间未知的担心,处于一种等待而又害怕再次发作的焦虑状态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往药物治疗主要以抗抑郁剂为主,主要有帕罗西汀和西酞普兰等。度洛西汀属于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是新型抗抑郁用药,该研究结果表明度洛西汀有效治疗惊恐障碍,与西酞普兰疗效相当。研究结果表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适用于绝大部分患者。
有研究表明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疗效显著。因此使用艾司西酞普兰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总统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85.7%,两个治疗小组的不良反应状况相当,差异不明显。该研究结果与之前研究结论相符,结果支持关于西酞普兰、度洛西汀对惊恐障碍患者有效的观点[10-11]。该研究结果表明,两组不良反应轻,而且多在治疗初期出现,随着治疗的延续,各种不良反应逐渐减轻或缓解,与已有研究结果相符[12-13]提示度洛西汀治疗惊恐障碍安全性高,在临床中适合长期治疗。该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样本数量较少,若要进一步了解度洛西汀治疗惊恐障碍还需加大样本数量继续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American Psychiatry Association.Panic Disorder.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ourth Editio.American Psychiatry Association[J].Washington DC,1994:397-403.
[2]Kessler R,Chiu W,Jin R,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panic aaaeks,panic disorder,and agoraphobia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J].Arch Gen Psychiatry,2006,63 (4):415-424.
[3]黄悦勤.我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5):445-446.
[4]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96-697.
[5]Working Group on Panic Disorder.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anic disorder[J].Am J Psychiatry,1998,155(suppl):1-34.
[6]KatonWJ.Panic Disorder[J].New Engl J Med,2006,354:2360-2367.
[7]Bandelow B,Kaiya H.Drug Treatment for Panic Disorder[J].Int Congress Series,2006(1287):288-292.
[8]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3-154.
[9]汤毓华.汉密顿焦虑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53-255.
[10]刘源.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J].中国药业,2014,22(8):16-19.
[11]Pema G,Bertani A,Caldirola D,A comparison of citalopram and paroxe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anic disorder:a randomized,single—blind study[J]. Pharma—copsychiatry,2001,34(3):85-91.
[12]Pohl RB,Wolkow RM,Calary CM,et al.Sertraline effective in panic disorder:a double—blind multicenter trial[J].Am J Psychiatry,1998,155(9):1189-1195.
[13]严峻.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女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8):2732-2733.
(收稿日期:201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