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间苯三酚对输尿管结石所致急性肾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因输尿管结石所致的急性肾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止痛,观察组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间苯三酚进行止痛。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药物起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间苯三酚对输尿管结石所致急性肾绞痛的治疗效果明显,临床止痛效果好,且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高。
关键词: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间苯三酚;输尿管结石;急性肾绞痛;
急性肾绞痛是泌尿外科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是肾区或肋腹部突然发作的间歇或持续性、阵发性加剧的绞痛和放射痛[1]。该病多由尿路结石引起的反应性肌肉收缩所致,结石嵌顿于肾盂或者输尿管引起急性部分或完全性梗阻是患者产生急性肾绞痛的原因[2]。其常见症状为坐卧不安、面色苍白伴胃肠道反应,继之会伴有肉眼或镜下血尿等。输尿管结石手术的准备时间较长,因此对急性肾绞痛的患者进行止痛、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是首要的治疗方式[3]。非甾体类抗炎药目前是治疗急性肾绞痛的首要选择,其中,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具有良好的消炎和止痛作用,常在临床中被用来镇痛[4]。为探究因输尿管结石所致的急性肾绞痛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本研究采用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间苯三酚对由输尿管结石所致急性肾绞痛的患者进行治疗,与单独使用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治疗方式的疗效、药物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因输尿管结石所致的急性肾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7~52岁,平均年龄(38.56±6.47)岁;病程0.6~3.10 h,平均病程(1.44±0.07)h。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29~54岁,平均年龄(39.07±5.68)岁;病程0.8~2.84 h,平均病程(1.68±0.05)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泌尿系彩超或泌尿系CT等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肾绞痛的患者。(2)意识清晰,无感觉障碍的患者。(3)首次发病的患者。(4)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对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及间苯三酚过敏的患者。(2)在就诊前已服用其他止痛药物的患者。(3)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4)因其他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肾绞痛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臀部后上方注射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352,规格:2 m L),双氯芬酸钠75 mg,盐酸利多卡因20 mg,一次共95 mg。
观察组注射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后,在患者臀部侧后方注射间苯三酚注射液(湖北午时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385,规格:40 mg),一次80 mg。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疗效判定[5]:用药30 min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判定为显效;用药30 min后,患者的疼痛症状有所缓解判定为有效;用药30 min后,患者疼痛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有加重的情况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药物起效时间判定:患者自觉疼痛程度有所缓解,疼痛感觉不受体位影响,判定为药物起效,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临床表现记录药物起效时间。(3)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准备0~10刻度的测试卡纸,在用药30 min后,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在卡纸上圈出对应疼痛状态的刻度,其中0刻度端表示无痛,10刻度端表示剧烈疼痛,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大[6]。(4)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患者用药后出现的恶心、头晕、心悸等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及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及VAS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所导致的急性肾绞痛是指输尿管被结石阻塞后发生痉挛,肾脏内压力升高而产生急性绞痛的症状[7]。其引发的突发肾区剧烈绞痛可放射至上腹部、腰部、会阴部及大腿内侧,严重时会导致患者产生痛性休克,并诱发心血管基础疾病[8]。因此,对急性肾绞痛的患者及时采取解痉止痛的措施十分重要。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是欧洲泌尿外科学会首推的镇痛药,而间苯三酚属于亲肌性解痉药物,常用于急性痉挛性尿道、膀胱、肾绞痛的治疗,作为新型解痉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9,10]。
本研究中采用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间苯三酚对输尿管结石所致急性肾绞痛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是双氯芬酸钠与利多卡因的合剂,其中双氯芬酸钠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化成为前列腺素,可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以达到镇痛目的;其也有减少肾血流量及尿量的效果,从而可降低肾盂输尿管内压,缓解急性绞痛症状。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药效时间长,可对患者进行较持久有效的止痛治疗[11]。间苯三酚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工合成类药物,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对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准确抑制泌尿系统平滑肌痉挛部位收缩,从而快速达到解痉止痛的效果[12]。间苯三酚不会对其他部位的平滑肌产生明显的干扰作用,同时其能将肝肾浓度提升到最高峰,达到快速松弛输尿管及肾盂平滑肌的作用,从而有助于结石的排出[13,14]。故在本研究中单独使用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间苯三酚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阿托品、山莨菪碱等平滑肌解痉药,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与间苯三酚联合使用不会产生抗胆碱样作用,且对心血管功能没有影响,可见其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输尿管结石所致急性肾绞痛,起效时间快、止痛效果显著,且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好,可有效缓解患者急性肾绞痛及其临床症状。但本研究中纳入研究的样本量较少,故存在一定局限性,相关用药指导仍需要大量样本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