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曲美他嗪、氯吡格雷的效果,尤其是对患者炎症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曲美他嗪、氯吡格雷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3 d,观察组IL-10、MI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曲美他嗪、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突出,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建议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曲美他嗪;氯吡格雷;炎症因子;心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上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类型,致病原因为血栓引起冠状动脉闭塞、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破裂,会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必须及时治疗。而溶栓治疗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可恢复患者动脉血供,实现心肌再灌注,避免发生并发症。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治疗药物的选择至关重要,尤其是抗凝药物的选择。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2],我院在治疗实践中发现联合应用曲美他嗪、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较好,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可改善患者炎症因子和心功能,为进一步分析其实践价值,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2.45±8.50)岁;发病时间1~12 h,平均发病时间(6.36±1.50) h;心功能分级:Ⅱ级12例,Ⅲ级16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2.54±8.48)岁;发病时间1~12 h,平均发病时间(6.38±1.55) h;心功能分级:Ⅱ级11例,Ⅲ级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通过本研究。
纳入标准:(1)临床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者。(2)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了解,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者。(2)恶性肿瘤者。(3)器官功能衰竭者。(4)恶性传染病者。(5)系统性严重疾病者。(6)哺乳期和妊娠期女性。(7)任何原因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予以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低分子肝素等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曲美他嗪、氯吡格雷。曲美他嗪应用方法:口服给药,首次剂量为40 mg,之后维持剂量为每次20 mg,3次/d;氯吡格雷应用方法:口服给药,首次剂量为300 mg,之后维持剂量为75 mg/次,1次/d。
两组均进行1个月的连续治疗。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判断标准:经过1个月的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Ⅱ级及以上,心电图检查显示正常判断为显效;经过1个月的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心功能改善Ⅰ级,心电图检查显示基本正常判断为有效;以上标准未达到判断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d、3 d的炎症因子水平。指标为白细胞介素-10(IL-10)、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肘正中静脉血液,样本量为10 m L,以3 000 r/min速率进行10 min离心处理,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 d的心功能,指标为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T-pro BNP检测方法:抽取肘正中静脉血液,样本量为10 m L,以3 000 r/min速率进行10 min离心处理,之后送检。LVEF利用心脏超声实施检查。(4)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即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绞痛,统计和对比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0、MIF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IL-10、MI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3 d,观察组IL-10、MIF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0、MIF水平比较(±s)
注:与同期对照组比较,(1)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 BNP水平、LVEF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T-pro BNP水平、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 BNP水平、LVEF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1)P<0.05。
2.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会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3]。该病的治疗原则为使心肌血供尽快恢复,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后,合理选择药物,使血运得以维持,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而药物选择至关重要[4],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我院在实践中发现,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曲美他嗪、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10、MIF、NT-pro BNP水平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0、MI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曲美他嗪、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但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而且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指标,此治疗方案可行性高。获得以上效果的原因为,曲美他嗪可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可对氧化磷酸化(脂肪酸)发挥抑制作用,提升缺氧状态下心肌细胞的代谢率,提升缺氧心肌细胞的耐受力[5]。同时,曲美他嗪可有效调节细胞膜通透性,清除缺血再灌注中产生的氧自由基,进而使细胞中离子浓度保持平衡,避免酸中毒发生,维持线粒体完整结构,促进耐受性(缺血再灌注所致损伤)全面提升[6]。氯吡格雷为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的一种,具有高选择性,可对二磷酸腺苷受体(血小板)和二磷酸腺苷结合造成的GPⅡb-Ⅲa(血小板膜糖蛋白)选择性抑制,对血小板聚集发挥抑制作用,对其他激动剂导致的血小板聚集发挥阻断作用[7]。该药物对血管再通具有促进作用,可避免再次发生梗死情况,恢复左心功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8]。IL-10为抗炎细胞因子的一种,由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可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等炎症因子水平。相关研究发现,IL-10表达不足,开展心肌缺血再灌注,会升高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增加心肌梗死面积,可见IL-10可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9,10]。MIF作为一种炎性细胞因子,会导致单核巨噬细胞发生聚集,相关研究表明,该炎症因子与心血管疾病具有密切关系,该炎症因子浓度可直接反映心功能和心梗面积[11,12]。曲美他嗪、氯吡格雷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效提升抗炎因子水平,有效减轻心肌细胞炎性损伤,改善心功能。张浩[13]的研究中选择1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曲美他嗪、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表明,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48%、91.04%,可见,曲美他嗪、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有效性较高,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曲美他嗪、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曲美他嗪、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突出,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