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

  • 投稿卿卿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592次
  • 评分4
  • 89
  • 0

高 鹏

吉林省长春市一汽总医院心内科,吉林长春 130011

[摘要] 目的 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CI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PCI治疗,观察期1个月,对比两组梗死患者PCI术后15 min相关血管心肌灌注分级(TMPG)、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血小板活化功能情况、观察期内并发症及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TMPG灌注:PCI治疗后,观察组TMPG灌注2级4例(5.33%),3级71例(94.67%);对照组TMPG灌注1级6例(8%),2级11例(14.67%),3级58例(77.33%),观察组TMPG灌注3级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小板活化功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62P、CD63、MPA阳性表达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MPA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并发症及MACE:观察期内,观察组出现牙龈出血4例,穿刺部位血肿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33%,与对照组(14.67,12/7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严重心绞痛、AMI或死亡病例,对照组AMI复发4例、严重心绞痛3例,MACE发生率为9.33%,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MI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PCI,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TMPG灌注情况,迅速减缓血小板活化功能,降低并发症与MACE的发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心血管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不良心脏事件(MACE)

[中图分类号] R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b)-0097-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现阶段临床中非常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促进冠状动脉内血小板活化聚集,大量血小板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冠状动脉闭塞,影响血液流通[1]。因此,AMI的临床治疗关键就是抗血小板聚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AMI的常规治疗手段,但是治疗后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仍高达2.9%[2]。近年来,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PCI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抗血小板聚集能力较为理想,该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与安全性,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中,男性43例,女性32例;年龄46~70岁,平均(57.24±4.13)岁;观察组中,男性45例,女性30例;年龄48~69岁,平均(58.41±3.73)岁。入选标准:AMI诊断明确[3];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持续时间>30 min;心电图相邻导联ST-T段改变≥2个;心肌酶谱高于正常高限的2倍以上;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12 h内行PCI治疗。排除标准:伴有心、肺、肾功能障碍,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病或心脏瓣膜病患者、高血压、恶性肿瘤及妊娠期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PCI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PCI治疗,观察期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PCI术后15 minTMPG分级[4]、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血小板活化功能情况、观察期内并发症及MACE的发生情况。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卧床休息、镇静、吸氧等常规处理,行冠状动脉造影对梗死动脉进行观察,在家属同意后行PCI。术前患者嚼服阿司匹林300 mg+服氯吡格雷(波立维)300 mg,术后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对照组PCI术中静脉泵入肝素1000 U/h。

观察组在支架释放后在冠状动脉推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10 μg/kg,持续3 min,后持续泵入24~36 h,速度控制在0.15 μg/(kg·min),静脉给予肝素500 U/h。

1.3 评价标准

1.3.1 TMPC PCI术后15 min对患者进行TMPG分级评价,标准参照Gibson等提出的灌注分级方法(2000年)[5]:①0级:无明显组织灌注;②1级:造影剂缓慢灌注,但未能从微血管排空;③2级:造影剂进出微血管均存在延迟;④3级:造影剂正常进出微血管。

1.3.2 血小板活化功能 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进行单克隆免疫荧光抗体CD62 p-FITC和CD63-PE检测,并通过Cell Quest软件对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血小板仅颗粒表面膜糖蛋白(CD62 P)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monocyte platelet aggregation,MPA)的阳性表达率进行分析[6]。

1.4 统计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MPG灌注

PCI治疗后,观察组TMPG灌注2级4例(5.33%),3级71例(94.67%);对照组TMPG灌注1级6例(8%),2级11例(14.67%),3级58例(77.33%),观察组TMPG灌注3级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小板活化功能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62P、CD63、MPA阳性表达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 P、CD63、MPA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及MACE

观察期内,观察组出现牙龈出血4例,穿刺部位血肿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33%,与对照组(14.67,12/7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严重心绞痛、AMI或死亡病例,对照组AMI复发4例、严重心绞痛3例,MACE发生率为9.33%,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中关于AMI患者PCI后死亡及致残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结果显示支架内血栓形成是主要原因,血栓形成一般出现在手术后4 h~2周左右[7],临床发生率在0.15%~4.00%[8],严重威胁患者的预后与生命安全。

血小板血栓的机制主要是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和Ⅲa结合,形成糖蛋白Ⅱb/Ⅲa复合体(GPⅡb/Ⅲa)[9],其可能与纤维蛋白原结合从而聚集;同时,被激活的血小板还会释放二磷酸腺苷、血栓素A2、5-羟色胺等活性物质,加快聚集速度,最终形成白色血栓并与凝血系统的红色血栓共同导致冠状动脉管腔严重阻塞甚至闭塞[10]。

替罗非班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非肽类血小板膜糖蛋白,半衰期2 h,药效发挥快,能够抑制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及炎症因子,降低MACE发生率;同时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替罗非班可以对PCI术后患者梗死血管再通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观察组治疗后TMPG灌注3级比例达到94.67%,效果较为理想。替罗非班的临床不良反应以出血或血小板减少为主,本组研究中观察组出现牙龈出血4例,穿刺部位血肿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33%,与对照组相比略低,但无统计学意义,未对治疗效果造成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在AMI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PCI,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TMPG灌注情况,迅速减缓血小板活化功能,降低并发症与MACE的发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杨鹏伟.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和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11,3(3):245-247.

[2] 李芝峰,李杰,袁正强,等.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糖尿病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价[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7):3740.

[3] 金卫东,刘艳宾,王鹏飞.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后左心室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中围医药,2011,6(1):25-27.

[4] 彭长农,龙娟,陈海君,等.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冠脉综合征心肌灌注和肌钙蛋白释放水平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735-1736.

[5] 刘弢,谢英,周玉杰,等.替罗非班应用时机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34(2):131-134.

[6] 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ESO),Executive Committee,ESO Writing Committee.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ischa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2008[J].Cerebrovasc Dis,2008,25(5):457-507.

[7] 戴晓萍.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J].安徽医学,2013,34(8):1145-1147.

[8] 卞秋武,林海龙,张双月,等.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9):786-789.

[9] 张红雨,王佩显,曹艳君,等.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1):25-29.

[10] 何文凯,李明琰,邢晓雯,等.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2936-2939.

(收稿日期:201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