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稳 杨 松 陈燕春 蒋建东 任 军 蒋超旦 赵祥海 徐 亮
宜兴市人民医院,江苏宜兴 214200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Transradia approach coronary intervention,TRA)与经股动脉(Transfemoral approach coronary intervention,TFA) 两种途径行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2010—2014年曾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 0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进,对照组中患者以经股动脉(TFA)冠状动脉介入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以经桡动脉(TRA)冠状动脉介入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所得到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6.0%,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2.0%,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显著;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造影剂量:观察组中患者的穿刺时间及手术之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的造影剂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明显;观察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两组患者直接差异较明显。 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冠心病均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方法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方法,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临床上可优先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a)-0030-03
冠心病是现代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多发,对患者的生活以及生命健康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病情较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死亡,有着十分严重的危害。该疾病药物治疗时间比较长,临床效果并不是理想,随着现代科技及心导管技术的发展,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已基本普及,目前临床上冠状动脉介入有经桡动脉(Transradia approach coronary intervention,TRA)与经股动脉(Transfemoral approach coronary intervention,TFA) 两种途径行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介入治疗。传统冠状动脉介入方法为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可得到较好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并发症比较多,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往往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舒适度高、术后恢复快而更易为患者接受。为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该研究选择2010—2014年曾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 000例,分别对其以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对其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曾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 000例冠心病患者。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显示其均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将这些患者通过随机方式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且将这两组患者分别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来进行表示。观察组中患者500例,男性患者300例,女性患者200例,年龄50~75岁之间,其平均年龄大小为(68.8±2.6)岁,患者病程1~10年,其平均病程为(5.6±2.4)年;对照组患者500例,其中男性患者350例,女性150例,年龄大小52~78岁之间,平均年龄大小(66.8±2.8)岁,患者病程时间为1~10年,其病程平均时间为(5.8±2.4)年。
1.2 方法
观察组中患者以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方法进行治疗。术前患者双侧桡动脉进行Allen试验,选择在较短时间之内血供能够恢复的一侧,将其作为手术侧。术中患者取平卧位,外展其手术上肢,外展程度为30°,对其进行消毒,并且在支架上放置。选择掌横纹上端的1~2 cm,桡动脉的搏动最强之处,将其作为穿刺点。以1%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利用桡动脉穿刺针以Seldinger法对其桡动脉进行穿刺,穿刺角度控制在斜向近端20~45°。成功穿刺之后,将5F或者6F桡动脉鞘管置入[1]。利用鞘管以2 500 U肝素对患者进行缓慢注射,从而防止患者发生血栓。患者远端肢体麻木并发热,然后对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之后将动脉鞘管拔出,并且要利用血管压迫器对穿刺点进行压迫,将压迫时间控制在15~30 min,对患者肢体皮肤进行观察,看是否有疼痛、麻木以及颜色发生变化等情况出现。在手术之后10~12 h对患者进行完全减压[2]。
对照组中患者以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即对其经股动脉穿刺。术时患者取平卧位,选择右侧股横纹下方的1~2 cm之处,将其作为穿刺点,以1%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将穿刺角度控制在斜向近端20~45°,以Seldinger法对其进行穿刺[3]。在成功穿刺之后,将6F或者7F股动脉鞘管置入,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在治疗结束之后将股动脉鞘管拔出,以手指对穿刺点进行压迫,等无明显出血现象之后将压力逐渐释放,在无出血现象之后以无菌纱布对其进行包扎。在手术之后,对其术侧制动18~24 h,然后对其逐渐进行减压[4]。
1.3 统计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以及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造影剂量与手术中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对于穿刺时间、手术之间以及造影剂量相关结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对其进行表示,对于并且要通过t对其进行检验,对于结果中所存在的计数资料以χ2对其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在治疗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6.0%,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2.0%,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造影剂量
在经过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手术之间以及造影剂量进行观察,观察组中患者的穿刺时间平均为(5.0±1.2)min,对照组中患者的穿刺时间平均为(10.6±1.6)min;观察组中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35.6±4.6)min,对照组中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54.8±4.2)min,观察组中患者的造影剂用量平均为(140.4±24.6)mL,对照组中患者的造影剂用量平均为(168.6±22.4)mL,这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所有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均为肢体水肿,对照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其中有30例患者为肢体水肿,有25例患者为局部感染,另外25例患者为假性动脉瘤,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明显,见表3。
3 讨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冠心病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起到了传统药物治疗所不能达到的作用,挽救了许多冠心病尤其是急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得到较好临床效果。在对患者以该方法进行治疗过程中,穿刺方法不同对患者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5]。以往PCI多选择经股动脉进穿刺,这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穿刺途径,该穿刺方法操作比较简单,大部分手术医生均能够掌握,但是其所存在的弊端就是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比较大,而且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需要患者下肢制动卧床时间长达24 h,导致患者出现很多不适感(如可能引起尿潴留、腰痛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尤其是年老体弱、心功能不全及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更难以耐受,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病情恢复及生活质量,甚至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而经桡动脉穿刺方法(TRA)目前临床证实与股动脉穿刺方法(TFA)同样安全、有效,避免了TFA的前述弊端,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费用,手术穿刺相对简便易行,术后桡动脉鞘管立即拔除,局部进行压迫止血即可,患者也无特殊体位限制、痛苦小,恢复快,术后严重并发症较少,减少了术后长时间卧床导致的急性左心衰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的风险,并且患者的心理压力比较轻、术后的康复比较有利,比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较易为广大冠心病患者接受,也使手术之后冠状动脉造影复诊率增加[6-8]。由于该手术方法不限制体位,不但能够防止局部刺激以及腰痛刺激,并且能使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而对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减少,是现代临床上比较理想的一种介入手术方法[9-10]。
选择自2010—2014年曾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 000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500例,分别进行以经股动脉(TFA)冠状动脉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及以经桡动脉(TRA)冠状动脉介入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所得到的临床效果。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6.0%,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2.0%,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同时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造影剂量:观察组中患者的穿刺时间及手术之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的造影剂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明显;观察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两组患者直接差异较明显。此结果与隋向前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该研究结果表明,在手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异前提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A)在临床实践中比股动脉介入治疗(TFA)有多方面较为突出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钱志宏,何国平,杨丽萍,等.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术的临床比较[J]. 现代医药卫生,2011,8(24):1141-1143.
[2] 隋向前,黄进宇,严燕月,等.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7(18):486-487.
[3] 王岩. 老年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1,15(14):129-130.
[4] 李兴升,陈庆伟,王志刚,等. 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成形术诊治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对比[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1,4(26):259-262.
[5] 杨溢,陆秀红,刘伟,等. 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行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对照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1,33(18):43-44.
[6] 周全,许春平,潘少勇. 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对比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2,23(18):2623-2625.
[7] 盖彦生. 两种途径介入术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比较[J]. 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2(30):156-157.
[8] 贺素媛,易欣,任珊,等. 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Meta分析[J]. 临床误诊误治,2013,1(22):61-65.
[9] 贾苏豫,石增刚,张亮,等. 不同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11(15):1511-1512.
[10] 王东,孙朝阳,沈桂冬,等. 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在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研究[J]. 河北医学,2014(28):143-145.
(收稿日期:201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