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老年人医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 投稿毛线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672次
  • 评分4
  • 31
  • 0

卢耀能

广东省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精神二科,广东江门 529000

[摘要] 目的 对老年人医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真菌种类分布、基础病与肺部真菌感染、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等方面就老年医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该组共分离真菌108株,白色念珠菌85株(78.7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医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比例最高,为39.58%。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因素间的感染发生率发现,年龄>65岁、广谱抗生素使用>7 d、长期使用激素、有创通气、有低蛋白血症、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是导致老年人医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较高。其中:白色念珠菌是导致老年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年龄、抗生素和激素滥用、有创通气、低蛋白血症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是老年人域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原因。为了预防老年人医院内肺部真菌肝肺,并提高治疗的针对性,需要把握主要危险因素,并尽早进行痰培养等诊断手段,针对性的予以治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老龄化;医源性感染;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c)-0034-02

[作者简介] 卢耀能(1981.6-),男,广东江门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病人方面的临床工作。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社会面临的普遍问题。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加之抗生素的滥用,老年人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PFIH)发病率较高[1-3]。相比于普通人的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老年人存在较多的基础疾病,因此预后较差,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4]。此外,在临床体征、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中,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与诸多肺部疾病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5]。如何更好的诊断老年人医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是当前临床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6]。为对老年人医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该院通过对2010年3月—2013年8月期间的106例医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期望有关结果可以为老年人医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老年患者共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3例,女33例,年龄60~77岁,平均(67.8±6.4)岁。基础疾病情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1例(38.68%),恶性肿瘤19例(17.92%),肺炎17例(16.04%),支气管扩张10例(9.43%),肺结核8例(7.55%),糖尿病6例(5.66%),其他5例(4.72%)。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肺部感染症状,其中:咳嗽、咳痰73例(68.87%),肺部湿罗音59例(55.66%),气喘34例(32.08%),发热28例(26.42%),咯血16例(15.09%),哮鸣音15例(14.15%)。

1.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7]予以诊断:患者连续3次痰培养或深部支气管分泌物真菌培养结果均为阳性,且3次感染菌种一致,即诊断为医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可以结合如下临床表现予以确诊:除基础疾病外,呼吸道症状明显加重;影像学结果示胸部有渗出性改变,或有真菌肺部感染较为特异的表现;抗真菌治疗起效。部分患者(比如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需结合病理学和微生物学证据予以确诊。

1.3 方法

在患者晨起清洗漱口后,收集深部咳出的痰液送检。连续3次培养结果为真菌阳性,并且为同种类,并根据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等予以确诊。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真菌种类分布、基础病与肺部真菌感染、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等方面就老年医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数据均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分离的真菌种类

该组患者中,共分离真菌108株,其中:白色念珠菌占比最大,共分离85株,占分离的真菌株数比例为78.70%。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种念珠菌混合感染、曲霉菌、毛霉菌也有一定比例,但是占比不高。见表1。

2.2 基础疾病与肺部真菌感染的关系

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比最高,为39.58%。恶性肿瘤与肺炎发生医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比例也较高,均在17%左右。见表2。

2.3 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其中,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因素间的感染发生率发现,年龄>65岁、广谱抗生素使用>7 d、长期使用激素、有创通气、有低蛋白血症、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是导致老年人医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3。

3 讨论

真菌感染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介入治疗等广泛运用背景下,真菌感染的发生风险进一步增加[8]。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发生真菌感染的可能较之其他人群更高。肺部真菌感染是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种类,加之老年人本身存在多种基础疾病,一旦发生真菌感染处置不及时,或者未获得针对性的处理,将会导致老年患者预后差,严重者还会影响患者生命安全[9]。

基础疾病是诱发老年人医院内继发医院感染是老年人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加强医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该研究的结果来看,白色念珠菌是老年人医院继发真菌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该组资料共分离108株致病菌,其中白色念珠菌85注,占比为78.70%,与其他真菌种类在致病菌构成方面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该研究的结果与邹良能,柯明瑶,洪德群等人[10]的研究结论是基本一致的。在他们的研究中,白色念珠菌占比为77.8%。

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11]。该研究发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患者发生医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比例最高,为39.58%。研究结论与文献6、文献10、文献11等人的研究结论是较为一致的。他们认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发生医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更高。

关于老年患者医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认为年龄、是否长期使用激素、抗生素、使用接受机械通气等是主要的危险因素[12]。该研究通过对包括年龄、激素和抗生素使用情况等在内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5岁、广谱抗生素使用>7 d、长期使用激素、有创通气、有低蛋白血症、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是导致老年人医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其卡方值分别为36.353、27.771、31.629、37.125、36.353、28.458、34.274,P均<0.001。研究结论与文献[10,12]的结论是一致的。

综合该研究的结果和现有的结论[13]来看,老年患者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较高。其中:白色念珠菌是导致老年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年龄、抗生素和激素滥用、有创通气、低蛋白血症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是老年人域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原因。为了预防老年人医院内肺部真菌肝肺,并提高治疗的针对性,需要把握主要危险因素,并尽早进行痰培养等诊断手段,针对性的予以治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仝金斋,左万里,黄炎明,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1(7):1029-1030.

[2] 秦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5):3160-3161.

[3] 谢瑜,谭琳,吴迪.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2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2):236-237.

[4] 谭红霞,武晓兰,汪浩,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12):1097-1099,1103.

[5] 黄玉晖,谭辉,朱大庆,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继发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12):1488-1491.

[6] 顾珏,宋秀杰,张凌云.70岁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2(1):100-10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8] 刘毅,张杰根,张钗,等.4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4):364-366.

[9] 陈世林,罗明月,汤志勇,等.肝移植术后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3):352-354.

[10] 邹良能,柯明瑶,洪德群,等.老年人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4):597-599.

[11] 周井松,金诗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病原菌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2(21):5707-5708.

[12] 李进升,余荣深,王福生,等.80例老年肺结核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0,32(3):171-173.

[13] 刘清,李开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1):3934-3935.

(收稿日期:201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