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头颅磁共振在诊断脑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投稿Boye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698次
  • 评分4
  • 66
  • 0

王 宫

重庆市新桥医院神经内科,重庆 400037

[摘要] 目的 探讨头颅磁共振在诊断脑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该院接受核磁影像检查的50例脑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50例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头颅磁共振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左右侧海马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颞叶沟回间距较对照组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颅磁共振在诊断脑血管性痴呆上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头颅磁共振;脑血管性痴呆;Alzheimer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b)-0184-02

[作者简介] 王宫(1983-),女,山东人,本科,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工作。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所有疾病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脑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发病率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发病的主体为老年人,它与Alzheimer病(Alzheimer disease,AD)一起成为在世界范围内老年痴呆发病原因的前两位。据统计,在2006年,全世界有5000多万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性痴呆症,在60岁以上人群中痴呆患病率为1%,85岁以上达40%以上,我国痴呆患病率在60岁以上人群为0.75%造词4.69%[1],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上升。脑血管性痴呆与Alzheimer病及其他类型的痴呆病在病因上有所不同,因此临床上正确的对痴呆的类型进行诊断,因症施治就显得比较重要。此次研究选取该院2010—2012年间的50例脑血管性痴呆患者与Alzheimer病患者的头颅磁共振影像资料,探讨头颅磁共振在诊断脑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探究头颅磁共振影像在脑血管性痴呆与Alzheimer病中的差异,选取在该院接受核磁影像检查10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其中脑血管性痴呆患者50例为观察组,Alzheimer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脑血管性痴呆的诊断符合以下标准[2]:脑血管疾病与痴呆之间存在相关性:脑血管病后3个月内突发或阶梯状发展的痴呆;患者确实存在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一般采用神经心理测试量表来判断,常用量表前已述及;有明确的脑血管病史,见表1。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两组的头颅磁共振影像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左右侧海马体积与颞叶沟回间距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参照Stoub等的方法来计算海马的体积,海马的结构分界标准参照Hasboun等的标准,而参照安维民的测算方法来测量颞叶沟回间距及大脑左右径[3-5]。

1.2.2 诊断方法 选用MR成像仪。具体的试验方法为,即先做T1Wl、T2Wl、Flair3个序列的常规扫描,后进行3D-FSPGR扫描,具体参数如下:TR=10ms,TI=300ms、TE=4ms,视野为25cm×25cm,翻转角度为120,连续获得的图像为116幅,每层厚度为1.6mm。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在组间数据分析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左右侧海马体积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左右侧海马体积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海马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个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颞叶沟回间距等比较结果

统计大脑左右径、颞叶沟回间距及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比值进后,观察组颞叶沟回间距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大脑左右径进行对比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相比,观察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按病因痴呆可分为非变性病和变性病,前者包括感染性痴呆、血管性痴呆、代谢性或中毒性脑病所致痴呆等,后者如额颞痴呆、Alzheimer病、Pick病和路易体痴呆等[1]。所以脑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原因区别于Alzheimer病,两者在影像学检查下的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脑血管性痴呆在1891年由Klippel提出,既往认为脑底动脉硬化对老年痴呆有决定作用,但近代科学的发展证实随梗塞病灶数目的增加痴呆出现率有增加的倾向,而与脑底动脉硬化并无明显关系,所以脑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原因被认为是多发性脑梗塞。现在脑血管性痴呆指的是因如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急性和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影像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头颅磁共振因其对脑血管疾病诊断的优越性,逐渐被临床用于区分血管性痴呆和Alzheimer病中。在头颅磁共振影像下,脑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病灶多在脑皮质、皮质下和基底节区域,呈现单发或多发,MRI信号改变同一般梗塞相一致,MRA检查发现局限性血管狭窄、闭塞,斑块形成[6],除此之外,MRI下还会出现脑萎缩改变,如脑室扩大、脑沟增宽、皮质变薄,额叶、颞叶和海马萎缩等。此次头颅磁共振影像研究中,明显区别于Alzheimer病的两项指征中,脑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左右侧海马体积和颞叶沟回间距与相同年龄段正常个体之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却与Alzheimer病患者有明显差异(P<0.05)。而Alzheimer病变则表现为患者颞、顶、额叶广泛性脑萎缩,多数对称,脑回变窄、脑沟变深、脑室角变钝、侧脑室扩大、海马与颞角壁间隙增宽,内嗅区明显萎缩在早期即可发生[1],这也与脑血管性痴呆有明显差异。

经过对比研究,笔者认为头颅磁共振影像检查在诊断脑血管性痴呆上具有较好的效果,由于头颅磁共振的敏感性更高,在诊断中可明显与其他类型痴呆进行较好的鉴别诊断,有利于确诊和治疗,可以作为诊断的有效手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周盛年,刘坤彬.老年期痴呆的诊治进展[J].中国卒中,2006,1(10):741-749.

[2] 郎森阳.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与鉴别[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6):3143-3145.

[3] 安维民,蔡幼铨.磁共振波谱定量分析脑内代谢产物鉴别诊断早老痴呆和血管性痴呆[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4(1):11-15.

[4] Stoub TB,Bulgakova M, et al.MRI predictors of risk of ineident Alzheimer disease:a longitudinal study[J].Neurology,2005,64(9): 1520-1524.

[5] Hasboun D,Chant6me M, et al.MR determination of hippocampal volume: comparison of three methods[J].AJNR Am J Neuroradiol,1996,17(6): 109l-1098.

[6] 高凤国,张素仙.MRI评价运动在脑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6):8-9.

(收稿日期:201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