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忠俊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动脉旁路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腔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患肢畅通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8±0.6)h、住院时间(9.3±2.5)d及术后ABI指数(0.54±0.1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3.2±0.7)h,(16.0±8.2)d,(0.47±0.1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腔内介入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术后患肢血运,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a)-0136-02
[作者简介] 吕忠俊(1980-),男,河南省南阳市,本科,住院医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主要从事血管外科的工作,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动脉硬化闭塞征、髂动脉瘤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疾病,主要是由周围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狭窄及闭塞导致的下肢慢性缺血症状,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采用腔内介入治疗方法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下肢动脉彩超检查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包括41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分布为61~78岁,平均年龄为(63.5±7.6)岁,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跛行及皮肤温度降低,部分患者伴随有肢体末梢坏疽、足部溃疡,术前ABI平均为(0.26±0.13)。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见表1、2,由表中数据可知,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动脉旁路手术:选取自体大隐静脉,于闭塞血管的近远端正常血管之间进行旁路建立,并根据患者情况选取解剖外旁路或解剖外旁路手术方案。试验组患者行腔内介入治疗,具体如下。
1.2.1 术前准备术前对患者的全身器官状态进行评估,行血常规及常规多普勒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手术方案。
1.2.2 手术方法于DSA机监视下实施腔内介入治疗。根据患者的血管闭塞部位,实施股动脉穿刺。在采用血管造影对患者的病变范围、侧支循环情况再次明确后,使用0.035in导丝由真腔经过闭塞段血管,进入球囊并实施扩张。之后选用长度60~120 mm、直径5~8 mm球囊进行髂、股动脉扩张,选用长度170 mm、直径2.0~2.5 mm球囊进行膝下胫腓动脉扩张,每个部位进行2~3次扩张,压力设定为6~12 atm,持续时间50~180 s,视患者情况进行调整。扩张结束后,进行造影复查,若管腔畅通无狭窄,则可由导管进行药物灌注并完成治疗。若患者出现急性血栓、夹层、再狭窄情况,则实施支架置入。
1.2.3 术中术后用药术中给予患者持续心电监护、穿刺点局部麻醉及吸氧。手术开始后,取30~40 mg肝素钠经由莫菲氏管滴入,之后每小时给予患者10 mg肝素钠,以实现全身肝素化。扩张球囊后,若血管造影表明患者闭塞血管实现满意开通,则取10 mL银杏叶注射液、10 μg前列腺素E1、30万U尿激酶进行导管动脉内灌注。术后实施常规感染预防、抗血小板凝聚及改善微循环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成功标准:术后血管造影显示病变血管管腔畅通,再狭窄率在30%以下3支膝下动脉中,存在1支动脉畅通直至踝部以下,血流速度正常。术后叮嘱患者按时门诊复查,并采取短信或电话方式随访6个月,对患者行CTA检查以确认靶血管畅通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数据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ABI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3.3%(28/30),对照组患者86.7%(26/30),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3。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患肢血管通畅率(92.5%)略高于对照组患者(89.7%),差异无显著性(χ2=0.186,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964,P<0.05)。见表4。
3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硬化疾病在下肢动脉系统中的局部病理表现,早期患者可由药物治疗、功能锻炼有效缓解症状,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常规保守治疗方法无法取得满意疗效,需实施手术治疗[2]。当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腔内介入治疗和血管旁路手术对该类患者进行手术干预[3-4]。以往临床主要采用血管旁路手术对TASC-Ⅱ分级为C级、D级患者进行治疗,腔内介入治疗主要被应用于闭塞病变和短段狭窄。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腔内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推广使用,在严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1 术后一般情况
研究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易出现早期血栓再形成、动脉破裂穿孔、假性动脉瘤及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5]。传统动脉旁路术具有手术视野开阔的优点,但是长切口和大创伤会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切中切口感染会导致患者的术后愈合明显减慢。相对于前者,腔内介入治疗由于具有微创特性,手术切口较小,一般为5 mm左右,有利于降低切口感染及术后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6]。另一方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年龄普遍偏高,传统动脉旁路术由于创伤大,且需较多切口,对患者自身身体状况要求较高,由于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差,采用动脉旁路手术进行治疗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且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较大影响,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采用腔内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痛苦,避免对患者造成较大伤害,对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2 手术治疗效果
踝肱指数(ABI)是目前临床公认的下肢血运情况客观反映标准,具有客观、准确、快速的特点。通过对患者手术前后ABI指数进行测定,有助于对患者下肢血运情况进行有效评估。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AB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提升(P<0.05),其中,试验组患者的提升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采用腔内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中症状,有助于改善患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保持患肢血管通畅是保证下肢血运良好的关键。临床研究显示,下肢管腔通畅无法长期维持,主要是由于血管内皮过度增生、平滑肌细胞繁殖等多种原因。以往相关研究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管旁路术后6个月期通畅率一般在78%左右,且同其相比,腔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同期血管畅通率略低于该水平[7]。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患肢血管通畅率(92.5%)略高于对照组患者(89.7%)(P>0.05),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相关腔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植入支架等材料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可能同本次研究术后随访时间较短有关。
3.3 其他
临床研究证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的治疗关键在于重建血运[8]。本次研究认为,为保证手术治疗,术中应注意在推送导丝时,应充分利用路径图,在其引导下保证导丝在真腔中的顺利行进。在选择球囊时,对于短段局限性病变患者,可选择稍长于病变段的球囊;对于长段弥漫性病变患者,应选择120 mm以上长球囊,减少扩张次数,从而缩短手术时间。
综上所述,采用腔内介入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术后患肢血运,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叶炜,刘昌伟,李拥军,等.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效果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0(4):261-264.
[2]王中华,杨晓冬,陈学东,等.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0(3):236-238.
[3]娄尧强,徐侃,王林君,等.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腔内治疗对比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2):1245-1247.
[4]齐加新,邹萍,金星,等.腔内治疗在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6): 597-601.
[5]刘源,刘洋,曾伟,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2):247-251.
[6]刘海霞,陈红,张卫国,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层螺旋CT成像与血管腔内治疗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4): 4813-4814.
[7]蒋忠铭,徐清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DSA诊断与血管腔内治疗[J].江苏医药,2011,37(1):62-64.
[8]宋杰,王黎洲,李兴,等.顺行穿刺腔内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评估[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2):154-158.
(收稿日期:201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