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旭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喉返神经入喉处解剖暴露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样选取104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予以喉返神经入喉处解剖暴露(实验组),另一组予以甲状腺下动脉下方解剖暴露(对照组),术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相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两个方面,实验组显然更具优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为(4.3±2.1)分,明显高于实验组的(2.1±1.0)分,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69%,p<0.05。结论喉返神经入喉处解剖暴露,对于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而言,其喉返神经损伤率低、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是一种较为实用的医疗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甲状腺 腺叶切除术 喉返神经 解剖暴露 动脉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1.015
现阶段,现代医院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基本上都是采用解剖暴露喉返神经的方式进行,这样就可以有利于降低术中喉返神经的损伤。但是采用实施什么方法来解剖喉返神经,方可最大化的降低喉返神经的损伤程度,就是一门技术了[1-2]。随着社会的进步,关于解剖暴露喉返神经的方法“百花齐放”,但争议不断,鉴于此,本文就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两种方法,即“喉返神经入喉处解剖暴露”与“甲状腺下动脉下方解剖暴露”,进行探讨分析。详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抽样选取104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均符合相关标准:①年龄不宜超过70岁;②初次手术;③排除其它不宜研究的对象,如经常使用抗凝药物者、精神异常者,严重身体缺陷者等等;④术前均进行相关检查;⑤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书。将10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52患者中:男19例,女33例;年龄19~70岁,平均(42.3±6.2)岁。而实验组52患者中:男21例,女31例;年龄18~69岁,平均(42.8±6.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生活习惯、甲状腺状况及家族病史等其它方面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别,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气管插管全麻后,再由我院同一手术小组,按照正常程序行颈前低弧形切口与分离皮瓣。切开患者颈白线后,向外侧牵引开颈前肌群,尽可能完全显露术侧腺体。处理中静脉,分开甲状腺悬韧带,紧贴上极处理上极血管,再紧贴腺体包膜适当作腺体外后侧的游离[1-2]。随后根据如下方法分别进行后续手术操作。
1.2.1对照组对照组52例患者完成基本操作后,医生再将患者甲状腺沿内上方轻缓地牵引。而后再使用蚊式钳通过患者甲状腺下动脉,缓缓进入到甲状腺处的下方进行多次纵向分撑操作,将患者的相关疏松组织充分分离,解剖暴露喉返神经。然后再沿喉返神经向上紧贴甲状腺后壁分离,待完全暴露喉返神经。至此“甲状腺下动脉下方解剖暴露”全部完成。
1.2.2实验组实验组52例患者在顺利完成中静脉和上极血管以后,再由医生扪清患者甲状软骨上角的相关情况。随后将甲状腺上极沿内下方进行轻缓地牵引,紧贴上极背侧腺体分离。接着,可在甲状软骨下方10 mm位置左右,暴露喉返神经的入喉点,最后就顺沿着喉返神经向下紧贴甲状腺后壁进行分离操作,切除病灶,完成手术。
1.3判定标准
主要从手术时间(患者整个手术所花费的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全程患者的出血总量)、喉返神经损伤(观察患者的发音情况及声带喉镜检查)发生率进行临床效果判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X2与t检验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分析
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相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方面,实验组更为理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情见表2。
2.2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与满意度对比情况
对照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3。
3讨论
甲状腺器官处于人体体内一个十分复杂的解剖位置,并且此位置关联着许多组织功能及反应,稍有差池就会造成损伤,而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状况[3-4]。喉返神经来自迷走神经,支配声带运动。其下降后形成一个回返的线路,在右侧环绕右锁骨下动脉,左侧环绕主动脉弓,上行于甲状腺背面,气管食管沟之间。在甲状腺下极,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交叉[5-6]。在甲状腺上极,喉返神经在甲状软骨下角的前下方入喉,二者之间这一段即所谓喉返神经的“危险区”,手术时最易损伤该段神经[7-8]。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会导致术后声音改变,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声带麻痹,双侧受损可导致窒息甚至危及生命[9-10]。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造成喉返神经损伤主要原因是手术操作引起的,如切断、缝扎、钳夹或牵引过量等,偶有血肿、瘢痕组织的牵引作用引起[11]。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甲状腺外科领域已逐渐摸清喉返神经的相关解剖特性,手术中准确识别喉返神经,及安全解剖喉返神经,才是降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的核心所在。暴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可大大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极佳。预防喉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的关键[12-14]。100 年前,被称为“甲状腺之父”的Theodor Kocher建立喉返神经“区域保护法”,紧贴腺体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以避免损伤喉返神经,虽然显著降低神经损伤发生率,但并未达到有效避免损伤的目的。早在19 世纪30 年代,Lahey提出在甲状腺手术中常规解剖识别喉返神经,如今直视下保护喉返神经主干及分支,保证喉返神经解剖完整性以降低术后声带麻痹发生率,成为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保护金标准[15]。
为了探讨暴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具体临床效果,本文采取了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两种手术方法进行分析[16]。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相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两个方面,实验组显然更具优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见,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喉返神经入喉处解剖暴露,对患者喉返神级损伤率低,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是一种较为实用的医疗方案,值得推广。
[1]杨民,沈美萍,陆辉,等.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全切手术安全性探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24(5):371-373.
[2]董频,姜彦,谢晋,等.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保护对策[C].全国第四届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175-179.
[3]张振东.喉返神经喉外分支的临床意义(附13例报告)[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7(4):295-297.
[4]侯远发,朱江,侯东生,等.胸骨上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临床应用解剖学[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25(5):528-530.
[5]杨心青,叶青,沈帆,等.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解剖的探讨(附396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30(2):22-23.
[6]B YALACIN,R S TUBBS,A DURMAZ. Branching pattern of the external branch of the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 and its clinical importance[J].Clinical Anatomy,2012(1):32-39.
[7]ZHANG Y, LI W,YAN T, et al. Early detection of lesions of dorsal artery of foo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high-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J].J Huazhong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 2011, 29(3):387-390.
[8]FOLEY RN,PARFREYPS, SARNAK MJ. 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 ular disease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J].J Am Soc Nephrol,2013,9(12Suppl):S1 6-23.
[9]MALYSZKO J. Mechanism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J].Clin Chim Acta, 2010, 411(19/20):1412-1420.
[10]IZUMI S, MUANO T, MORI A, et 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stiffness,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nd lipid metabolism after menopause[J].Life Sci, 2012,78(15):1696-1701.
[11]IZZARD AS, RIZZONI D, AGABITI-ROSEI E, et al. Small artery structure and hypertension: adaptive changes and target organ damage[J].J Hypertens,2011,23(2):247-250.
[12]TABIT CE,CHUNG W B, HAMBURG NM, et al.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diabetes mellitus: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Rev Endocr Metab Disord, 2010,11(1):61-74.
[13]NICOLLS MR, HASKINS K,FLORES S C. OXidant stress, immune dysregulation, and vascular function in type I diabetes[J].Antio Xid RedoX Signal, 2012,9(7):879-889.
[14]阴英,王毅,姚远,等.甲状腺手术常规显露喉返神经对于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4):4133-4135.
[15]GOKCE N,VITAJA,MCDONNELL M, et al. Effect of medical and surgical weight loss on endothelial vasomotor function in obese patients[J].Am J Cardiol,2011,95(2):266-268.
[16]LTEIF A A, HAN K, MATHER KJ. Obesity, insulin resistance,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determinants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whites and blacks[J].Circulation,2013,112(1):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