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多西紫杉醇单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用药剂量强度分析

  • 投稿Bin
  • 更新时间2016-01-27
  • 阅读量939次
  • 评分4
  • 56
  • 0
【摘要】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单一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 并分析最佳给药剂量。方法 10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 随机分为甲、乙、丙组, 各35例, 并分别予以不同剂量多西紫杉醇治疗, 甲组药物剂量<70 mg/m2, 乙组剂量为70~90 mg/m2, 丙组药物剂量>90 mg/m2, 3周治疗。比较三组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71%, 高于甲组与丙组, 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χ2=9.20, 11.34;P<0.05);而丙组的毒副作用发生率则高于甲、乙两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 7.23;P<0.05)。结论 多西紫杉醇单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受到给药剂量的影响, 临床上应重视这一问题, 每周紫杉醇给药剂量维持在70~90 mg/m2范围内, 以便在确保治疗安全的前提下取得最优疗效。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单药治疗;晚期乳腺癌;剂量 
  乳腺癌是妇科临床上的常见恶性肿瘤, 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我国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提升, 乳腺癌的临床确诊率也有了大幅提高, 而临床数据统计也显示乳腺癌的病死率有下降趋势。多西紫杉醇是分离自紫衫树皮中的合成产物, 是目前已知的具有最高肿瘤抗性的药物之一[1], 也是我国现阶段应用于晚期乳腺癌治疗的常用药。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多西紫杉醇用药剂量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加以对比, 研究晚期乳腺癌在治疗过程中予以紫杉醇单药疗法的最佳给药剂量, 旨在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来本院诊治的10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 均符合国家乳腺癌诊断标准[2]且均经活检确诊, 无误诊病例。将入选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 每组35例, 甲组患者年龄43~65岁, 平均年龄(51.20±5.38)岁, 肺转移15例, 软组织转移12例, 骨转移8例。乙组患者年龄41~62岁, 平均年龄(50.74±6.39)岁, 肺转移13例, 软组织转移12例, 骨转移10例。丙组患者年龄44~67岁, 平均年龄(51.93±6.34)岁, 肺转移16例, 软组织转移13例, 骨转移6例。三组患者的年龄以及病变组织转移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进行比较。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入组前均予以常规抗过敏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者予以相应的营养支持、纠正酸碱平衡与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多西紫杉醇单药治疗, 即甲组患者按照每周<70 mg/m2的剂量给药;乙组给药剂量控制在70~90 mg/m2, 丙组的紫杉醇用药量>90 mg/m2。所有患者的给药方式相同, 以3周为1个周期, 治疗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 
  1. 3 观察指标 根据WHO所提出的抗肿瘤药物客观疗效标准[3], 对本次研究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完全缓解(CR):原有病灶完全消失,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且未发现新病灶出现, 这一现象持续>1个月;部分缓解(PR):与治疗前水平相比, 患者病灶的横向及竖向最大径长度乘积之和下降幅度1/2以上, 持续1个月, 且无新病灶出现;稳定(SD):与治疗前相比, 各项临床指征均未达到CR与PR水平, 且并未发现新病灶;进展(PD):病灶的横向及竖向最大径长度乘积之和较治疗前增加1/4以上, 或有新病灶出现。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观察三组患者的毒副作用发生情况, 包括白细胞计数下降、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疗效比较 与甲组及丙组比较, 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对更高, 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三组毒副作用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对三组的毒副作用进行记录, 发现患者表现出的主要骨髓毒性为白细胞计数下降, 对于血红蛋白与血小板的影响较小。甲、乙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丙组的毒副作用率相对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晚期乳腺癌大多为复发型乳腺癌, 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转移, 临床疗效较差。多西紫杉醇是近年来新研制出的抗肿瘤化疗药物之一, 在临床使用中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肿瘤细胞抑制作用, 对于乳腺癌肿瘤细胞的效果更为明显[4], 利用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能够促进患者存活质量的提升,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由于疾病所导致的不适感。剂量强度即是指患者在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化疗药物剂量[5], 这一指标同时考虑到了药物剂量与时间两种因素间的关系, 能够更客观地评价给药剂量与药物效果间的关系。故本研究对多西紫杉醇单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药物剂量强度进行分析, 其结果更具科学性与临床指导意义。 
  本组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多西紫杉醇给药剂量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发现在予以单药多西紫杉醇治疗时, 药物剂量为70~90 mg/m2的乙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 高达65.71%, 而甲组与丙组患者在接受较小剂量或过量药物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均低于乙组, 组间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瞿广桥等[6]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表明根据国际推荐剂量对晚期乳腺癌患者展开多西紫杉醇单药治疗, 能够取得最优疗效。临床调研结果显示, 乳腺癌患者的疗效与给药剂量存在明显相关关系, 有文献报道指出[7], 晚期乳腺癌患者采取单药多西紫杉醇治疗时的国际推荐剂量为1个周期175 mg/m2, 即每周58.3 mg/m2。若由于其他因素影响而延长化疗周期, 或给药剂量不足, 均会导致在单位时间内的药物剂量不足, 无法达到预期疗效。 
  另外, 本研究还发现, 丙组患者在接受较大剂量的单药多西紫杉醇治疗后, 其毒副作用发生率为42.86%, 与甲组和乙组比较有明显提升, 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表明, 多西紫杉醇单药治疗过程中会表现出一定的毒性与不良反应, 若予以大剂量治疗, 不仅对于疗效提高无作用, 还会导致多种不良反应, 使治疗有效率下降;而小剂量治疗则无法确保患者单位时间内的药物剂量, 而无法达到预期疗效。 
  综上所述, 临床上在对晚期乳腺癌患者采取多西紫杉醇单药治疗时, 应注意控制给药剂量, 确保药物剂量强度适宜, 在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的同时取得最优疗效。 
  参考文献 
  [1] 刘培延, 孙蔚莉, 刘德林, 等.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3): 1077-1080. 
  [2] 范全领, 邢玲.紫杉醇单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用药剂量强度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5(5):140-141. 
  [3] 潘荣强, 李光明, 文世民, 等.周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中华医学会乳腺癌学组第五届乳腺癌重庆论坛论文集, 2008:113-116. 
  [4] 李小琴, 顾汉刚, 郭建伟, 等. 低剂量5-氟尿嘧啶持续静注联合顺铂、周剂量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 现代肿瘤医学, 2007, 15(5):659-661. 
  [5] 高鹏.周剂量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学创新, 2014(36):43-44. 
  [6] 瞿广桥, 刘景丽, 邱越, 等.周剂量多西紫杉醇联合吡喃阿霉素治疗初治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广东医学, 2012, 33(24): 3805-3806. 
  [7] 王梅, 王雅杰, 施俊义, 等.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每周方案与三周方案疗效分析.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0, 15(4):33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