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583例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经干预, 580例患者经皮桡动脉途径穿刺成功, 占99.5%。适合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为176例, 占30.19%。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12例, 占2.06%, 并发症包括前臂肿胀3例、血肿3例、桡动脉搏动减弱和痉挛6例。结论 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穿刺成功率高, 手术安全可靠, 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 值得推广。
【关键词】 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042
目前, 冠心病临床诊疗中, 应用最为广泛和常见的技术为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技术。以往行手术治疗一般为经股动脉入路, 但该术式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患者术后恢复慢, 尤其是老年、肥胖患者, 卧床时间长, 容易引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1]。基于此, 本研究探讨了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583例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患者, 纳入标准: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者、典型胸痛者、心脏换瓣术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者、平板运动试验为阳性者、室壁运动不良、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者、Allen试验阳性者、凝血功能和肝功能正常者。其中男375例、女208例, 年龄最小33岁, 最大89岁, 平均年龄(67.23±13.21)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80例、稳定型心绞痛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1例。其中, 176例可行介入治疗患者中, 单支病变82例、双支病变57例、三支病变58例。
1. 2 方法
1. 2. 1 桡动脉穿刺适应证的检查方式 患者术前进行Allen’s试验, 手术操作者用双手对患者桡动脉、尺动脉进行同时按压, 并让患者重复握拳和放松一直重复10次左右直到掌心变白, 然后将尺动脉开放, 手掌颜色迅速恢复, 则表明试验结果阳性, 可进行桡动脉穿刺。
1. 2. 2 桡动脉穿刺的方法 进行常规消毒铺巾, 手术侧采用右侧, 先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在血管穿刺时确保手腕过伸, 以充分对动脉进行暴露。穿刺点为腕曲面动脉搏动最强处, 血液喷出后, 置入软头直行钢丝到肱动脉。穿刺针退出后皮肤做2 mm切口, 置入桡动脉鞘, 并将200 ?g硝酸甘油缓慢注入, 避免出现血管痉挛, 并给予肝素常规抗凝。
1. 2. 3 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方法 全程在透视下将5F桡动脉造影导管送到主动脉根部, 确保0.035 cm×150 cm导丝处于导管前端>5 cm。然后进行左右两边冠状动脉造影, 根据支架植入患者病情和血管具有情况对指引导管进行选择, 在治疗完成后将动脉鞘管拔除, 止血方式:桡动脉止血带压迫。手术后5 h进行减压, 将桡动脉止血带去除。
2 结果
经干预, 580例患者经皮桡动脉途径穿刺成功, 占99.5%。适合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为176例, 占30.19%。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24例, 占4.12%, 并发症类型包括前臂肿胀、血肿、桡动脉搏动减弱和痉挛。
3 讨论
作为经典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途径, 股动脉途径存在较多优势, 如比较粗大, 操作方便, 且不易出现血管畸形和痉挛,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 由于其解剖位置比较深, 跟股静脉靠近, 操作不当容易出现动脉血肿和动静脉瘘, 另在拔管时也可出现迷走神经反缩短射等不良反应。另外, 经股动脉术后需延迟5 h左右拔除动脉鞘, 患者需长时间平卧, 不适感增强, 且容易引发压疮、感染等, 住院时间延迟, 经济负担也增加。
有研究表明[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经桡动脉在应用以来, 由于明显优势而被逐渐推广应用, 这跟其解剖特点相关。因为人体手掌有双重功血功能, 桡动脉周围没有重要神经血管经过, 止血方法简单, 并发症少。手术后恢复得很快, 缩短了卧床和住院时间, 减轻患者痛苦,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比较高[3]。
在本次研究中。经干预, 580例患者经皮桡动脉途径穿刺成功, 占99.5%。适合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为176例, 占30.19%。说明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4]。
另外, 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24例, 占4.12%, 并发症类型包括前臂肿胀、血肿、桡动脉搏动减弱和痉挛, 经处理后均好转, 说明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安全性较高。出现上述并发症主要跟患者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瘦小女性患者、动脉硬化、术前术中过度紧张、导管操作带来的刺激等相关, 因此, 在手术操作时应注意:于桡动脉旁行局部麻醉, 防止对桡动脉刺伤而出现痉挛;透视情绪下送管, 提高视野清晰度, 减少导管带来的刺激;穿针进退速度要慢, 导丝在喷血后再送入, 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避免穿刺口血肿;出现血管痉挛者应停止操作, 并通过硝酸甘油鞘内注射方法解除痉挛[5]。
综上所述, 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穿刺成功率高, 只要手术中熟练操作, 加强对一些引发术中血管痉挛危险因素的干预, 可有效预防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总体来说该术式安全可靠, 可行性高,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范媛媛, 郑博, 王新刚, 等.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术后止血方法对血管并发症的影响.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 26(1):49-53.
[2] 茶丽珠, 陈宗宁, 赵渊, 等.经桡动脉途径实施冠脉造影和PCI治疗的心得体会.医学信息, 2014, 19(5):487.
[3] 王学胜, 周超, 舒振林, 等.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24): 94-95.
[4] 董学滨, 张先林, 王岳松, 等.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1324例的临床分析.罕少疾病杂志, 2013, 20(4):16-18.
[5] 施冰, 崔新娟, 毕磊, 等. 7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86例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临床观察.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1, 14(4):348-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