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疾病预防论文范文,疾病预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监测

  • 投稿晏耀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873次
  • 评分4
  • 53
  • 0

张 燕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建水 654300

[摘要] 目的 为了将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发生率降低,对疫苗安全性进行评价,从而使疫苗接种向更科学化方向发展。方法 将我县监测系统内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案例收集起来,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2012年我县疾控中心接种门诊共进行预防接种25772剂次,其中有160例发生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0.62%,其中百日破疫苗发生最多,共有70例,所占比例为43.75%,其次是含麻组份疫苗(麻风、麻腮风),其例数为26例,所占比例为16.25%,第三是甲肝疫苗,共有15例,所占比例为9.38%。在这160例中有145例为常见一般反应,所占比例为90.63%,有15例为异常反应,所占比例为9.38%。在接种过程中,没有发生疫苗质量事故及接种事故。在这160例接种不良反应中,主要是发热、局部红肿、热痛以及硬结的有145例,占90.63%;其次是皮疹,有12例,占7.50%;发生癔症异常反应的1例,卡介苗淋巴结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各一例占1.88%。结论 加强对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力度,加强对预防接种人员业务素质培训,能够有效降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中图分类号] R1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b)-0123-02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使用合格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所发生的概率极低的,在接种过程中或者是完成预防接种之后所发生的对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以及功能造成损害的,与事件相关的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不同的反应程度对机体也会产生不同损害。为了能够将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降低,对疫苗安全性进行评价,本文将曾在我门诊进行接种的受种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县监测系统所收集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资料来源于我县监测系统,对这些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方法

1.2.1病例定义以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 所谓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病例定义就是在进行接种之后所发生的被当作与预防接种之间有关的损害健康的病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过调查分析后,按其发生原因分为以下5种类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事故以及不明原因。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是由于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由疫苗固有性质所决定的,该反应发生在正常接种后;心因性反应指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群体性反应。与受种者精神或心理因素有关,非疫苗原因所引起的;接种事故是指因疫苗质量不合格或者是接种工作人员的过失直接造成受种者感染、组织器官损伤、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死亡的事故;偶合症是指受种者在进行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偶合与接种疫苗无任何关系,即不管是否接种疫苗都会发病;不明原因是指有些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过调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仍不能明确。

1.2.2发生率报告 对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进行计算时,要将试点监测期间各种疫苗接种次数作为分母,将在此期间所造成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作为分子。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利用t以及χ2来进行检验。

2结果

2.1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的疫苗分布以及反应类型

2012年在我县疾控中心接种门诊进行接种的共有25772剂次,其中160例发生疑似接种异常反应,其发生率为0.62%,其中百白破发生最多,共有70例,所占比例为43.75%,其次是含麻组份疫苗(麻风、麻腮风),其例数为26例,所占比例为16.25%,第三是甲肝疫苗,共有15例,所占比例为9.38%。在这160例中有145例为常见一般反应,所占比例为90.63%,有15例为异常反应,所占比例为9.38%。其中3例为水痘,6例为含麻组份疫苗(麻风、麻腮风)、乙肝(10ug)1例、白破2例、百日破(无细胞)2例、脊灰1例。没有发生疫苗质量事故以及预防接种事故。其统计结果如下表1所示。

2.2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的临床诊断分布

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160例中,主要症状以发热、局部红肿、硬结为主的有145例,所占比例为90.63%,其次是过敏性皮疹,有12例,所占比例为7.50%,有1例发生癔症异常反应,卡介苗淋巴结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各有一例发生,所占比例1.88%。其结果可用下表2表示。

3讨论

导致疫苗接种发生异常反应的因素有很多种,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可以将其分成3大部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疫苗方面所存在的因素、受种者个体所存在的因素以及疫苗使用方面所存在的因素,在这三个方面的因素中,只有对疫苗自身因素没有办法进行控制,对于另外两个方面的因素是可以进行控制的。对于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来说,可以通过对疫苗进行强化管理,对疫苗接种的实施进行规范操作,避免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对于受种个体因素方面可以通过在接种前进行预检以及告知,而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减少。

2012年共接种25772针次,其中有160例发生疑似接种异常反应,其发生率为0.62%,其中百日破发生最多,共有70例,所占比例为43.75%,其次是含麻组份疫苗,例数为26例,所占比例为16.25%,第三是减毒甲肝疫苗,共有15例9.38%。在这160例中有145例为常见一般反应,所占比例为90.63%,有15例为异常反应,所占比例为9.37%。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160剂次中,主要症状就是发热、红肿以及硬结,出该该种症状的有145例,所占的比例为90.63%,其次是过敏性皮疹,有12例,所占比例为7.50%,有1例发生癔症异常反应,卡介苗淋巴结炎以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各有一例发生,没有疫苗质量事故以及预防接种事故发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马燕英.2006—2011年大新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分析[J].中外医疗,2013,12(6):146-147.

[2] 姚凤燕,朱音.平湖市2010—2011年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及疾病负担现状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3,25(2):71-73.

[3] 路长飞,谢彦军,林鑫,等.328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数据分析[J].药学研究,2013,32(1):59-61.

[4] 孙美平,顾凯辰,苗良,等.2011年北京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运行质量评价与报告病例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2(6):345-351.

(收稿日期:201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