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西医结合论文范文,中西医结合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质量的影响论文(共2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4-08
  • 阅读量255次
  • 评分0

  导读:写作论文并非一件易事,而且对于当下的很多毕业生来说,基本上也都是第一次接触到论文写作的,所以有的时候也会比较迷茫和无措,不知道应该怎么写比较好,本论文分类为医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中西医结合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杨薇,袁利玲,王莉*(武汉市第一医院,湖北430022)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院内阶段两组均给予强直性脊柱炎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功能锻炼,出院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及视频训练光盘;观察组出院后实施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方案。出院6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毕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量表(BASFI)、疼痛、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指地距、枕墙距、脊柱僵硬时间,以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BASFI得分、关节功能相关指数以及SF⁃36得分明显优于本组干预前及干预后对照组病人。[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实施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能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增进护患沟通,促进疾病康复。


  关键词:延续护理;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生存质量;五禽戏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结缔组织疾病,病变多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和髋关节,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脊柱和关节强直,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该病好发于15~40岁男性,起病隐匿,病程漫长,不易控制,致残率高达15%~20%[2]。强直性脊柱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缓解临床症状,预防和纠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延缓疾病进程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目标。除药物治疗外,如何进行系统的干预,增强病人缓解期的服药依从性,促进病人有效锻炼,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是医护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3]。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躯体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100例,均符合1984年强直性脊柱炎纽约修订标准[4]。本研究取得武汉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标准:①符合1984年强直性脊柱炎纽约修订标准;②通过X线片检查进行分期,病情为Ⅰ~Ⅲ期、功能状态为Ⅰ~Ⅲ级的病人;③意识清楚,有较好的理解力与认知能力,能够进行语言沟通;④愿意接受6个月治疗的病人。排除标准:①X线片显示病情为Ⅳ期、功能状态为Ⅳ级者;②疾病晚期伴有严重并发症者;③合并有其他心脑血管等原发疾病病人;④不配合者、依从性差或主动退出者。将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按出院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每个序号对应随机数字表的相应数,随机数为奇数的病人为观察组,随机数为偶数的病人为对照组。观察组50例病人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13~50(26.60±9.89)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1年,平均(7.14±5.17)年。对照组50例病人中,男43例,女7例;年龄16~52(27.84±8.82)岁;病程(8.67±6.14)年,最短3个月,最长27年。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研究方法


  1.2.1成立延续护理小组小组由护士长、1名N3级专科护士、3名N2级护士及2名专科医生组成,其中护士长为组织者和负责人,小组成员定期培训延续护理的相关知识、工作程序以及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知识,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礼仪培训、护患沟通技巧、心理咨询、中西医疾病知识、康复训练功能锻炼操、疼痛管理办法等,使参与此项目的医护人员具备执行延续护理方案的能力,专科护士向病人说明本研究的意义及方法,征得病人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制定延续护理方案对照组以常规药物治疗为主,住院期间行常规护理和康复指导,指导病人学习五禽戏功能锻炼操,发放《强直性脊柱炎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手册》和功能锻炼视频。观察组在住院期间所实施的治疗、护理及发放的相关资料均与对照组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方案。延续护理方案分为2个阶段实施:住院期间的常规护理、康复指导和护理评估;出院后的家庭访视督导、功能锻炼、疼痛管理等。


  1.2.2.1院内阶段①护理评估:入院时采用Lubran设计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疾病知识问卷,评估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功能锻炼的认知,出院前对观察组病人采用以奥马哈问题分类表[5]为蓝本的护理评估表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确定病人在环境、心理社会、生理和健康行为4个领域存在的健康问题,制定个性化出院后延续护理方案。②健康指导:病区内设立健康教育室,由延续护理小组成员运用图片、手册、视频、模型、PPT等形式讲解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诱因、治疗(运动和药物治疗)和生活起居护理等,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和视频。指导病人以五禽戏功能锻炼操为主要锻炼方式,同时可随时进行扩胸、转头、屈膝、屈髋等有针对性的简单的锻炼动作,根据病人病情以及个体差异性选择最佳的运动组合方式。


  1.2.2.2院外阶段①追踪随访:出院后第1周~第2周执行电话随访,并通过电话交谈、网络咨询等方式发现并解决病人潜在的护理问题,每周1次或2次。第3周~第4周由3名延续护理小组人员进行家庭访视,针对病人出现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康复指导工作,落实护理计划。第2个月~第6个月延续护理小组每个月进行家庭访视1次或2次,根据具体病人病情以及未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护理方案,进行督促指导。内容包括生活起居、药物、心理、运动、膳食、疼痛管理、养生保健等方面的自我护理。生活中做好体位管理,纠正病人不良姿势、体位,如站立、行走时挺胸收腹,保持脊柱挺直,防止发生脊柱畸形。定期做背部的伸展运动,也可训练背靠墙站立,以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坐着时腰椎尽量伸直,避免弯曲。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是影响病人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疼痛管理采用美国国家强直性脊柱炎协会推荐的疼痛管理技巧,帮助病人减轻疼痛。包括放松技巧(轻松呼吸,肌肉放松)、分散注意力(注意力集中在体内或体外)和聚焦疼痛3种方法。康复锻炼在疾病早期以预防性体疗为主,坚持练习五禽戏功能锻炼操,以调节气血、强健筋骨,并进行现场亲身示范与答疑,纠正指导动作,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吕强等[6]研究指出,五禽戏能进一步改善脊柱退行性病变代偿稳定期病人的肌张力,有必要及时开展训练。黄金媛[7]研究指出,在颈肩腰腿痛康复期配合五禽戏锻炼对巩固疗效、预防复发有明显效果。根据病人的爱好结合游泳、太极拳、散步等全身运动锻炼关节功能,防治并举,在全面锻炼全身关节的基础上,对已受累的重点关节进行针对性的锻炼。对活动幅度已受限的关节,量力而行地完成五禽戏的锻炼动作并在康复理疗师指导下进行被动锻炼。病情处于活动期或疼痛评分≥5分时,需暂停功能锻炼,病人只在床上活动未受累关节,量力而行。指导每位病人坚持进行针对性的运动并做好自我监控,采用日记的方式记录每天锻炼的时间、次数、部位、方法及感受,以便于更好地与延续护理成员沟通互动。由于本病病因复杂,疗程长,在进行药物治疗及功能锻炼的同时可以辅以穴位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常用穴位有百会、天柱、足三里、夹脊、三阴交、涌泉、照海等,每天1次,每次5~10min,必要时可家属协助完成。②举办健康教育活动:每个月举办病友会、健康教育俱乐部活动等,组织病友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集体进行功能锻炼,互相指导、督促和学习,病友之间相互认识与交流,请疾病控制好的病友现身说法,向其他病友介绍康复锻炼过程中的经验体会,让大家增强信心,坚持治疗护理。③保障支持系统:护士在执行护理计划时真诚地关心与爱护病人,生活中病人可随时与护理人员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沟通交流,答疑解惑,使病人充分信赖护理人员,更好地实施延续护理方案。护士在访视中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护理方案,指导并强化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追踪督导。门诊复查时随时指导与评估,延续护理期间病情不稳定时告知病人及时就诊,增加电话随访的频率,必要时家访。


  1.3评价方法于治疗前及出院后6个月进行评价。


  1.3.1躯体功能①关节功能:应用华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量表(BASFI)评分法进行评估[7]。包括穿袜、弯腰捡笔、转身等8个问题,每个问题采用0~10分表示,0分为轻易做到,10分为完全做不到,取8个问题的平均分为最后得分。分数越高,说明关节功能越差。②疼痛:采用100mm目测标尺评分(VAS)评估近1周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疼痛(不论昼夜),0分表示无痛,1~3分为轻度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③脊柱活动度:包括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指地距和枕墙距。④脊柱僵硬时间:最近1周脊柱的晨僵时间。


  1.3.2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评估,该问卷包含8个维度,其中生理功能包括一般健康状况、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及躯体疼痛;心理功能包括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及社会功能,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8]。SF⁃36用于关节炎等慢性病病人的健康监测,尤其是生理和心理状况指标方面比较敏感。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pagenumber_ebook=39,pagenumber_book=398表示,定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表3)


  表1两组干预前后BASFI得分比较pagenumber_ebook=39,pagenumber_book=398单位:分


  pagenumber_ebook=39,pagenumber_book=398


  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表2两组干预前后疼痛、脊柱活动度及僵硬时间比较pagenumber_ebook=39,pagenumber_book=398


  pagenumber_ebook=39,pagenumber_book=398


  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表3两组干预前后SF⁃36得分比较pagenumber_ebook=40,pagenumber_book=399单位:分


  pagenumber_ebook=40,pagenumber_book=399


  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延续护理又称过渡护理,是一种有成本效益的健康护理,主要是提供给那些治疗复杂但病情已经稳定的病人,或者是有康复要求的病人[9]。研究表明,75.71%的病人愿意接受延续护理服务[10]。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需要终身坚持治疗,运动在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康复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持续的康复训练对疾病活动、疼痛、功能和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可提高病人的躯体活动度,延缓脊柱的硬化过程,降低病人的致残率和致畸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11]。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如果缺乏医护人员的督促与指导,大部分病人难以坚持。有研究显示,慢性病病人容易出现抑郁、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12]。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多方面需求需要给予持续的动态观察和有效干预,单纯的门诊以及短时间病房住院治疗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延续护理模式能够弥补门诊治疗以及住院治疗的不足,给予病人持续动态的指导,发现不足及潜在问题,及时纠正,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疾病能力,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3.1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模式本研究观察组病人实施延续护理中,以中西医结合为契合点,开展有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模式,通过具有中医特色五禽戏运动疗法给予康复训练指导,指导病人及家属穴位按摩以强身保健巩固疗效,应用中医理论给予药膳食疗方饮食指导,结合中医情志护理中五行音乐疗法、移情易性疗法、心理暗示法等实施心理护理,护理计划丰富而详尽,全方位的护理模式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


  3.2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能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生存质量胡竹芳等[13]研究显示,运用单纯微信延续护理小组建立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管理论坛和微信群聊,通过网络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抑郁症状、疗效评价、用药及康复训练依从性优于对照组。而本研究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实施延续护理,将护理服务康复指导延伸至院外,从病房延伸到家庭,帮助病人在恢复期得到持续康复督导,从而促进病人康复,减少因病情恶化而再住院。在家庭访视的过程中重点进行疼痛管理和功能锻炼,其中特色锻炼疗法五禽戏经过临床验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锻炼方式。五禽戏是东汉医学家华佗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长期的医疗实践,选以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形体特征为代表而创编。作为一种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它是以腰为主轴和枢纽,带动上下肢向各个方向运动,通过牵拉关节韧带和肌肉,从而通畅经络,调和气血,活动筋骨,滑利关节,增加呼吸功能。通过对身体躯干的全方位运动,对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能进行有效的锻炼[14]。宁兴明等[15]研究显示,五禽戏配合核心肌力训练,可增强腹背肌耐力,恢复脊柱活动度,从而改善腰部功能。坚持进行五禽戏功能锻炼,可以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节功能,预防或减轻脊柱及外周关节的强直、畸形,保持良好的胸廓活动度。通过延续护理指导督促病人掌握功能锻炼操的具体方式、强度、时间、注意事项并且动态评估,能改善病人躯体功能。


  强直性脊柱炎病人需要长期治疗,如果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或错误,缺乏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和督促管理,病人治疗依从性降低,遵医行为降低,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不利于病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实施个体化、综合的延续护理计划,能够对病情的控制及病人的生活质量起到良好的正面效应。病人出院后通过系统、规范、持续的电话随访、病友座谈会和家庭访视等,掌握大量的疾病相关知识,应用于康复治疗中。通过延续护理的实施,帮助病人建立治疗需持之以恒的信念,充分调动病人及其家庭的积极性,病人可以主动掌握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生活起居、饮食禁忌、药物指导、功能锻炼等,使病人生存质量达到理想水平。


  3.3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本研究以延续护理理论为指导思想,创建有中医特色的医院延续护理模式,虽然在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疼痛管理、康复效果、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显著,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由于目前国内卫生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医护人员配备总体不足,专科人才更是短缺,而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日益增长,延续护理服务难以全面铺开,这也是本研究实施的难点。


  第2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王安安,李文娟,谢霞,黄文琦,潘燕君,孙靖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病人15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各50例。西药组给予常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中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和清脑方治疗,针药结合组在中药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3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血清神经元烯化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估算整个治疗周期医疗成本,评价安全性。结果运用TOPSIS对临床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成本、安全性多项因素综合评价,西药组Ci值为0.4284,中药组Ci值为0.5648,针药结合组Ci值为0.5716,且针药结合组Ci值接近1,为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的最优治疗方案。结论TOPSIS法适用于多维度、多指标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治疗方案的评价,可区分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治疗方案;综合评价


  脑梗死是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病症之一,恢复期常存在肢体、情感缺失症状,极大地影响病人生活质量,耗费巨大医疗资源[1],气虚血瘀证是脑梗死恢复期病人的常见证型[2],因此,探索适合该类病人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大有裨益的。难以协调标准化、个体化矛盾,不同结局指标相悖时临床治疗该病难以做出正确结论[3],综合分析和比较临床结局多指标已在临床研究中应用[4-5],其结果更客观、可信,中医治疗该病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运用TOPSIS法从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医疗成本、安全性多维度综合分析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治疗方案,为中医综合治疗该病的疗效评价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8月—2018年3月静安区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及门诊病人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西药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57~80(73.53±6.18)岁;合并高血压34例,糖尿病17例,冠心病15例。中药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58~79(73.11±6.73)岁;合并高血压32例,糖尿病19例,冠心病14例。针药结合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57~80(69.79±7.05)岁;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21例,冠心病16例。3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6]。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7]。


  1.2.3中风病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7]。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脑梗死诊断标准、分期标准;符合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风病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治疗前未服任何中药;治疗前未给予针灸治疗;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此临床研究。


  1.3.2排除标准年龄>80岁;脑血管疾病急性期(2周)以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出血;经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卒中病人;合并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及骨关节病、精神病病人;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4治疗方法


  1.4.1西药治疗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二级预防[6],常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423)每日0.1g,并根据病情需要按照指南[3]规定酌情使用调节血压和降血糖等对症治疗。治疗时间为12周。


  1.4.2中药治疗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治疗,以补阳还五汤和清脑方益气养血通络为主,佐以清脑醒神。根据上海市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应用以下中药材:黄芪30g,桃仁6g,红花12g,当归15g,赤芍15g,地龙12g,川芎15g,石菖蒲9g,苍术9g,生蒲黄9g(包煎)。制备方法:将上述10味中药浸泡1h,加2倍量药材水,煎煮1.5h倒出,第2次加2倍量药材水,煎1h后倒出,合并药液,分袋灌封,每袋约150mL,每日两次,早晚分服,治疗时间为12周。


  1.4.3针灸治疗在中药治疗基础上,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8],穴位选取如下: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口角歪斜者,取地仓、颊车、合谷、太冲;言语蹇涩者,取廉泉,通里、哑门。随着疗程延长,手法逐渐加重,可在健侧穴位行补法,患侧行泻法。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基本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为得气。针下得气与否可从病人对针刺感觉和反应及医者针刺时手指感觉分析判断。留针时间10~20min,每周1次,治疗时间为12周。


  1.5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液流变学(高切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清神经元烯化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安全性评估、医疗成本核算。


  1.5.1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内容制定[7]。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7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好转,3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


  1.5.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症状积分,以增分率判断疗效。


  1.5.3血液流变学测定参照国际血液流变标准委员会要求进行测量。


  1.5.4血清神经元烯化醇(NSE)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试剂进行测定,正常值范围(0~16.3ng/mL)。


  1.5.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完全依赖:0~20分;严重依赖:21~60分;中度依赖:61~90分;轻度依赖:91~99分;完全独立:100分。


  1.5.6治疗成本核算医疗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药物直接费用(西药及中药汤剂)、针灸治疗费、住院床位费、康复费等;间接成本指由于疾病造成的相应工资损失。


  1.5.7安全性评价研究过程中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及因安全性或耐受性原因而提前退出研究情况。


  1.6TOPSIS综合分析先对各指标同趋化处理,形成归一化矩阵,寻找最优和最劣向量,计算评价对象各指标值与最优方案及最劣方案的距离,求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Ci(0≤Ci≤1),Ci值越大,提示综合效益最好。


  2结果


  2.13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中医证候疗效、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血清NSE、治疗成本和安全性比较(见表1)


  表13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中医证候疗效、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血清NSE、治疗成本和安全性比较


  width=592,height=145,dpi=110


  2.2指标同趋化及归一化处理原始数据中,中医证候积分、Barthel积分、安全性为高优指标;高切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NIHSS积分、治疗成本为低优指标,采用倒数法,将低优指标转化为高优指标,使评价指标同趋化;并将同趋化所得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详见表2。


  表23组治疗后评价对象同趋化及归一化处理结果


  width=592,height=132,dpi=110


  2.3最优值向量及最劣值向量A+=(0.6201,0.6353,0.6055,0.5890,0.6497,0.6682,0.6932,0.6218,0.9194,0.5774);A-=(0.5420,0.5215,0.5547,0.5585,0.4378,0.4588,0.3904,0.5345,0.5755,0.5774)。


  2.4各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与最优向量及最劣向量距离Di+及Di-,计算各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与最优方案的距离,按Ci值将各评价对象评价指标排序。详见表3。


  表33组治疗后TOPSIS综合评价排序


  width=282,height=70,dpi=110


  3讨论


  脑梗死发病过程有多种因素参与,动脉粥样硬化为重要的病理基础[9],血液流变性和血细胞流动性异常变化起重要作用。血液黏度较高时,微血管血流量减少,血流减慢,导致微循环障碍,引起组织缺血、缺氧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一步导致脑血管事件发生[10]。NSE是脑组织损伤后的特异性蛋白,反映神经细胞损伤程度,对判断中枢神经损伤程度提供量化信息,且对预测治疗后神经症状恢复情况具有较高价值[11]。


  中药及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体现中医特色和治疗优势,综合治疗蕴含巨大的开发前景[12-15],评价单一指标疗效后,进行多维结局指标综合评价,获得客观结论,特别是多个侧面优劣表现不一致甚至矛盾时候,需要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系统,对现象的多维度表现进行高度抽象综合,进而以定量形式评价优劣水平与次序[16],目前运用综合评价法评估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研究较少。


  TOPSI综合评价法较传统疗效评价简单、结构合理、排序正确、应用灵活、充分利用原始数据信息,排序结果可定量反映不同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较好地对不同量纲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客观筛选最优方案[17-1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治疗成本、安全性多维度综合考量,针药综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是一种适宜的治疗方案。通过本研究结果验证,建立合理的方法和模型综合评价中医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并为疗效进行等级排序。


  综合评价是采用系统方法对多指标、多对象同时进行评价的方法。由于本研究各评价对象未添加权重指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对疗效评价的区分能力,结合专家意见,对各指标赋权后可能更好地体现优势,尚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