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保健医学论文范文,保健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

  • 投稿闲愁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740次
  • 评分4
  • 27
  • 0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钟凯

很多人觉得食品添加剂不是好东西,希望“零添加”。也有很多人觉得“天然成分”比“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更安全,要选就选“纯天然”。

但他们或许不知道,有些食品添加剂加了比不加好,也有些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是“天然成分”。比如在我国合法使用的两千多种食品添加剂里,不乏维生素、必需氨基酸、矿物质等对健康有益的物质,也有各种高大上的“植物精华”赫然在列。

首先是营养强化剂,它们是食品添加剂的一大类,包括了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A、B、C、D、K等)、矿物质(钙、铁、锌、硒等)和其他营养物质(DHA、乳铁蛋白等)。当然营养强化剂并不是越多越好,比如脂溶性维生素吃多了反而有可能中毒。所以,国家标准对强化量的上限和下限都做出了规定,既保证有效性又避免过犹不及。

尽管通过合理的膳食配比,我们可以从一日三餐中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但人的不同生理阶段还是会有营养缺乏的可能。比如有的婴儿没有母乳可吃,需要吃婴幼儿配方乳粉,这里面就必须加入多种营养强化剂,配合乳清蛋白等其他成分,最大程度地满足婴儿的全部营养需求,使宝宝健康成长。

国人膳食中铁的摄入量常常不足,尤其是孕产妇和青少年,缺铁比较普遍.那就可以适当吃一些铁强化酱油。还有常见的钙强化食品,比如高钙饼干、高钙牛奶、高钙麦片等,可以帮助补充钙,有利于牙齿和骨骼健康。成年人在30岁左右达到骨钙峰值,适当选择钙强化食品有利于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

其次,有多种氨基酸都是食品添加剂大家族的成员,包括一些人体无法合成的必需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大多数用作增味剂或者香精香料,提供鲜香的口感。比如你最熟悉的味精就是谷氨酸的钠盐,尽管有谣言说味精导致多动症或其他不良反应,但国际上几大权威机构从没否定过它的安全性,也从未限制其使用量。

其他可用于食品添加剂的氨基酸包括甘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丙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蛋氨酸、脯氨酸、缬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组氨酸。除了甘氨酸和半胱氨酸盐酸盐,其他品种均不限制使用量,不过你要获取丰富、全面的氨基酸,还是得靠正常饮食哦。

现代社会的饮食越来越精细,粗粮反而受到城里人的追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补充膳食纤维。食品添加剂中有一大类叫增稠剂,一般是胶类、多糖类、糖醇类和改良淀粉类物质,其中有很多品种都是来自于天然食材的膳食纤维。比如提取自豆类植物的刺云豆胶、槐豆胶等,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黄原胶、可得然胶等,提取自海藻的卡拉胶、海藻酸钠等,提取自其他植物的黄蜀葵胶、亚麻籽胶、沙蒿胶等,提取自动物皮、骨和结缔组织的明胶;还有近些年被保健品厂家吹嘘的甲壳素、葡聚糖、壳聚糖也都是膳食纤维。

由于它们的增稠效果远远强于淀粉勾芡,而且价格也比淀粉贵得多,所以用量一般都很少。获取膳食纤维还是多吃全谷类、蔬菜水果和豆类,不能指望食品添加剂里面的增稠剂。

现在我们很少吃到哈喇的油,主要原因是有了安全高效的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其实,如果我把抗氧化剂说成清除自由基,也许你就不觉得那么可怕了吧?对于那些“自然爱好者”,有一些抗氧化剂可能更适合他们的胃口,比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还有一些抗氧化剂是直接从植物提取,比如茶多酚、甘草抗氧化物、迷迭香提取物、竹叶抗氧化物等,它们其实包含多种抗氧化成分,不过在食品中添加的量也比较少。

除了以上这些,食品添加剂里面还有些品种听起来也很高端洋气,比如番茄红素、蜂蜡、石榴果汁浓缩物、薰衣草油、紫苏油等等。甚至有些咱们厨房里的常见调料也算食品添加剂,比如八角茴香、丁香、肉桂等等。其实无论用不用、用哪种、用多少种食品添加剂,只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就不会危害健康,在安全性上也没有差异。另外,目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90%来自鲜活农产品,仅有10%左右来自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威胁其实是被严重高估了。

(编辑/王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