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内分泌疾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中老年人。主要症状是间断性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除关节红肿热痛外,患者还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心悸、疲乏、厌食等全身症状。近年来,痛风的患病率不断上升,而且还日趋年轻化。它不但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影响身心健康。因此,正确选择药物治疗已成为当务之急。那么,治疗痛风的药物有哪些呢?
一、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可迅速控制痛风发作时的急性炎症,其特点是吸收迅速。一般初次用药口服后24小时或静脉注射8小时后开始发挥作用,患者关节的红肿热痛症状即可消退,可视为痛风急性发作时的特效药。
但该药毒性大,约有80%的患者在症状完全改善即出现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长期应用可引起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甚至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危及生命。此外,还可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造成维生素B12缺乏;引起肠道乳糖吸收障碍,诱发急、慢性肌病,横纹肌溶解及神经病变,还有脱发、心悸、肝肾功能损害等。目前秋水仙碱已“退居二线”,甚至更后。
二、非甾体消炎药
这类药具有很强的消炎、止痛和解热功能,可迅速有效地控制急性痛风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秋水仙碱,当下已成为替代秋水仙碱的首选药物,其代表药有:
1.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口服后吸收迅速,服药后1~2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能控制药物缓慢释放长达12小时,能透过关节滑膜腔。当血药浓度降低后,关节腔内仍能保持较高浓度。
2.吲哚美辛(消炎痛):口服吸收完全,饭后即服或临睡前服用,或遵医嘱。若与食物同服,药物吸收虽较缓慢,但吸收率不受影响。栓剂直肠给药更容易吸收。
3.双氯芬酸钠(英达青):本品口服后在胃肠道吸收快而完全,若与食物同服则会降低吸收率。空腹服药后2~3小时达血药高峰浓度。
4.其他:还有乙酰水杨酸钠(阿司匹林)、舒林酸(奇诺力)、阿西美辛(优妥)、依托度酸(罗丁)、吡罗昔康(炎痛喜康)、美洛昔康(莫比可)、蔡丁美酮(瑞力芬)、奈普生、苄达明等,治疗痛风也有明显效果。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常用的有强的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这类药物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间,可减轻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等炎症反应,从而迅速改善关节的红肿热痛症状。但激素类药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多,会降低机体免疫力,诱发感染或导致感染扩散;促使体内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引起食欲亢进,全身向心性肥胖,出现满月脸、多汗、浮肿、低血钾、高血压、糖耐量降低等;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造成消化道出血或穿孔。因此,只有在应用镇痛消炎类药物无明显效果,或这些药有严重副作用而不能坚持用药时,才考虑应用。
四、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
目前临床应用的只有别嘌醇一种,又称别嘌呤醇、赛来力。本品对黄嘌呤氧化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降低血中尿酸浓度,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尿酸生成过多,血尿酸显著升高,对排尿酸药过敏或无效,肾功能不全,血尿素氮升高者。可与镇痛消炎药合用。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根据用药后血中尿酸浓度下降情况决定维持量。服药期间应多喝水,保持每日尿量不少于2000毫升,以利尿酸排出。该药副作用小,偶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及皮疹、药物热、周围神经病变和对肝脏、造血器官损害等。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肝肾功能等。
五、促使尿酸排出的药物
1.羧苯磺胺(丙磺舒):通过抑制尿酸盐在近曲肾小管的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可缓解或防止尿酸盐结晶生成,减少关节损害,亦可促进已形成的尿酸盐溶解。主要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发热、皮疹等。治疗初期因沉积在关节内的尿酸盐被溶解入血,反而可使痛风症状短暂加重。服药期间应多喝水,对磺胺类药过敏者忌用。
2.苯溴酮(苯溴马龙,痛风利仙):为苯骈呋喃衍生物,降血尿酸作用强。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痛风、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对不宜应用丙磺舒和别嘌醇或具有广泛痛风结节者尤为适用。不良反应较少,而且耐受性良好。主要副作用有胃肠功能紊乱、肾绞痛、痛风急性发作、皮疹等。为防止治疗中发生痛风急性发作,开始治疗时,可加用秋水仙碱。
3.苯磺唑酮:为镇痛消炎药保泰松的衍生物,降尿酸作用明显强于丙磺舒。用于治疗慢性痛风和消除痛风结石。对丙磺舒过敏或有毒性反应者可改用本品。应在急性痛风关节炎控制1周后方可服用。少数患者服药后有胃肠道反应,消化性溃疡患者可使症状加重。
4.促进肠道排泄尿酸药:代表药为爱西特,是一种极微粒活性炭,口服后在肠道吸附尿酸,单独使用降尿酸作用弱,与别嘌醇合用效果佳。本药多用于肾功能不全的痛风病人,无明显不良反应。
六、外用药
痛风如不能及时治疗及长期控制,病情发展可引起关节肥大、脱位、僵硬、畸形、活动受限和功能丧失,此时可用中药外用辅助治疗。常用的外用药有搽擦剂、膏药等。
搽擦剂包括酊剂、油剂、油膏及喷剂。外用药与热敷结合为热敷药。熏蒸药是将药物加水煮沸,产生蒸汽熏蒸病变部位,或先蒸后熏洗。膏药品种较多,较常用的有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镇江膏药、狗皮膏、万应膏等,可根据药物说明书自行选购使用。贴前要摸准痛点,使膏药正中心正对最痛处。局部皮肤有创口、感染或有皮肤病者忌用。如皮肤对膏药过敏,局部出现瘙痒,应将膏药揭下,改用其他治疗方法。接受按摩或熏洗时不宜用膏药。天热多汗,膏药易脱落,可暂时不贴。
(编辑/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