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保健医学论文范文,保健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空巢老人的分离焦虑

  • 投稿小耳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248次
  • 评分4
  • 85
  • 0

赵大妈就一个宝贝女儿,“五一”节结婚后,就搬入了新居。面对突然安静下来的家,赵大妈很不适应,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甚觉无聊。平常没事的时候,赵大妈就给女儿打电话,说起来就没完没了。女儿一旦表现得有点不耐烦,她就生气、上火、吃不下饭,还经常出现头晕、胸闷、呼吸急促。端午节,女儿女婿来家住了两天,女儿一走,赵大妈心里又像掏空一样难受,一连两天躺在床上饭茶不思、暗自落泪。对此,心理医生称老人患了“分离焦虑症”。

所谓焦虑就是一种强烈的担心,既担心儿女,又担心自己。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界上的一切爱,都是以结合为目标,唯有亲子之爱是以分离为目标,而这种分离给亲子带来的痛苦,也是人之常情。十月怀胎建立起来的牢固依恋关系,一朝分娩带来的撕心裂肺的痛苦,使我们每个人第一次品尝到分离的焦虑。离开家上学,走四方工作,既有儿女离开父母、家庭,乃至国家的痛苦,也有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牵挂、焦虑。而今,虽说对一般家庭而言,情况未必像报道中的赵大妈那样特殊,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独生子女逐步离家走上工作岗位,以及人口流动性的增强,老年人患分离性焦虑的比例正逐年递增,忽视不得。

因空巢引发的分离焦虑表现多种多样:有的老人过分担心自己的生活无人照顾,不知如何是好,此类多发于生活处理能力差的老年人;有的老人过分担心子女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此类多发于子女比较受宠的家庭。除了这两种常见情况,还有一种比较“含蓄”的焦虑——老人没有明显的直接焦虑表现,但却常常出现各种躯体的不适,去医院检查却又查不出任何毛病。

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分离性焦虑”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副作用”很大,可以表现出一系列消极状态,包括对生活无情趣、对未来失去信心、对别人不信任等等。不仅给家人带来困扰,也会加快老人的衰老进程,导致各种疾病发生,甚至可能会出现精神呆滞、忧郁自卑、早老性痴呆。老人的幸福指数如何,无疑代表着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富裕程度;而关注老人无疑也是关注我们自己的未来。既然“空巢老人”问题在短期内无法令其消失,那么就必须给予特别的重视,多寻求有效之策。缓解空巢老人的分离焦虑,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做好分离准备子女离开家前,最好给老人留出做思想准备的时间,千万不要搞“突然袭击”,临时变卦。和老人聊聊重返工作岗位后要做的事,可以让老人意识到,团聚将要结束,慢慢适应分离,积极接受现实。同时告诉老人,下次回家的时间和承诺,给老人一个定心丸。路途中要电话联系,到了后要报告平安。

多回家,多联系沟通对于有分离焦虑的老人,最好的方式是子女能经常回家看看;没有条件的子女也要形成定期联系、经常联系的习惯。电话、手机、语音、视频都是联系方式。把子女在外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情况尽可能让老人多知道,让他们多放心,少担心。

老人的自我调整是关键如果精神状态变了,就基本上可以改变“分离性焦虑”和依赖心理了。其实,老人除了动作和大脑的反应速度逊于年轻人以外,在处理生活问题时接近、甚至优于年轻人。衰老其实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且因个体差异,发展很不均衡。有的人60多了,看上去还精力十足,像是50多岁。只要没有较大的疾病,80岁之前生活完全可以自理。所以,老年朋友不要觉得自己老了,就诸事不宜了。就像许多卓越的老科学家、老专家,因为勤于动脑、活动,所以才越老越有精神。

对老人来说,离开了工作岗位,没有了原来的工作压力,子女都长大成人了,家庭负担也轻了,而年岁还不算很大,时间充裕了,阅历丰富了,生命得到了全面、自由的舒展,应该算是人生一段美好的时光。有人说,“人生六十才开始”,还有人说,“人生六十而立”,这种观点很积极,值得提倡。退休以后,正好享用这人生“第二青春”的美好时光,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可以找老伙伴下下棋、听听京剧,建立自己的人际网;可以出去走走。以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出去旅游,如今,可以与二三好友搭伴或者组团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秀美的山川和人文古迹会陶冶人的情操,会使自己的精神状态为之一变。

老年人的生活伴侣是最重要的,也是度过危机最可靠的资源,老伴要相互鼓励、支持、安慰。如果情况严重,无法自我调整,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询。

(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