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锐
五十多岁的老张中等个头,不胖不瘦,虽然平时抽点小烟,喝点小酒,但血压、血糖不高,腰围、体重不超。老张单位每年都会到医院查体,今年查体结果出来后,结论里的几行字却让他如坐针毡。上边写着:“右侧基底节区腔梗可能,建议神经内科就诊。”
老张懵了,这个“腔梗”到底是什么?严重吗?是脑梗吗?会瘫痪吗?如果治疗,吃药还是打针?
老张带着无数疑问来到了医院。医生接过老张的查体报告,把老张的CT片放到观片灯上看了看,然后又拿起自己口袋里一个亮晶晶的叩诊锤开始给老张检查,同时还给他安排了其他两个检查,一个是颈动脉的彩超,一个是脑袋的磁共振血管成像。经过检查,医生确诊老张的腔梗并无大碍,这才让他松了口气。
腔梗是脑梗死的一种类型
腔梗,全名为“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疾病的一种。人的脑组织中血管纵横交错,整个脑袋就在这个血管网中汲取营养,排出废物。这些血管中,有的是“主干道”,比如位于两侧的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以及位于后脑中央的基底动脉和它的分支。这些动脉承载着整个脑袋血液供应的重任,如果其中一条主干出现堵塞,很大区域的脑组织将在数小时内由于没有血液和营养供应而坏死,称为脑梗死。因此,这些主干动脉堵塞引起的脑梗死往往具有明显的症状,如意识不清、偏瘫、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半侧身体感觉异常、眩晕等,临床上称为“缺血性脑卒中”,这是最典型的“脑梗死”。有时,当主干动脉堵塞后,坏死的脑组织分布区域很广泛,则称为“大面积脑梗死”,以示其严重性。而我们通常所说的“腔梗”,是指脑中的微小动脉闭塞后引起的一种疾病。
严重程度取决于发生位置
那么,腔梗到底严重吗?怎么治疗?那种发现腔梗就去输液的做法不应该提倡,因为这样的治疗没有针对性、连续性和安全性。
腔梗的严重程度不能一概而论。从表面上看,腔梗无非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问题,应该不是非常严重。实际上,这些非重要区域的小动脉闭塞时,后果确实并不严重,而如果在大脑的重要区域比如内囊、脑干等处,后果常常非常可怕。比如有的人脑袋中有大大小小许多“腔梗”,但这个人倒是没有症状,而有的人出现了明显的偏瘫和吞咽障碍,结果一查发现只有一个小小的病灶在作祟。因此,腔梗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腔梗发生的位置。
如果查出有很多腔梗,医生便称之为“多发腔梗”。多发腔梗一般不是同时发生的,通常是逐渐先后发生的。从一开始的第一个腔梗起,每一次腔梗的发生都不一样,有时没有症状,有时有症状,其主要的决定因素仍然是发生的位置。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腔梗会逐渐增多,直至影响到脑的高级神经功能,比如思维、记忆、判断、语言等,进一步发展下去,则可以导致痴呆。
判断腔梗不能全凭检查报告
这几年,对腔梗的判断一直存在误区。首先,腔梗的诊断被扩大化了。因为现代医学的进步,CT和磁共振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很容易地看到脑袋内部的情况。如果一个50岁以上的人去做磁共振,在报告单中发现“腔梗”“脱髓鞘”之类字眼的人并不少见。而60岁以上的人群中,磁共振报告“多发腔梗”的几率更是高达40%以上。这就意味着,并不能全凭检查报告说事。正确的做法是去向医生咨询。
第二,将生理现象诊断为“腔梗”。在磁共振诊断中有一个名词叫“血管周围间隙”,这是一种生理现象,也可理解为正常情况。但这种现象经常被一些缺少经验的医生误诊为“腔梗”,结果造成患者恐慌。
第三,“腔梗”意义不一样。多数情况下,腔梗并不预示着一种严重的疾病即将到来,但有时候却也有这种可能。比如,在脑CT上看到一个患者有个很小的腔梗,但进一步检查他的脑内血管和颈部血管,结果却非常严重,脑动脉的一支主干已经狭窄到快要闭塞的程度。这就是常常说的“小问题、大麻烦”的来历。如果这样的腔梗不进行强有力的治疗,就有可能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
那么,既然腔梗这么不简单,如果发现了,应该怎么应对呢?现在,医学对于这种疾病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形成了一整套的诊疗体系。如果在查体中发现了腔梗,应该尽快到脑血管医师那里去就诊,接受评估检查,确定疾病的具体情况,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编辑/东胜)